|
有些詞放在一起就很搭。比如夏天和皮蛋豆腐。 最初是懷念鏞記的皮蛋,于是在淘寶上找了家代購買了一盒。 收到敲一下,是這樣: 美麗的松花紋,讓人想起冬季里北方掛了冰晶的白樺林。 滿意地切了開來,倒了一碟醬油,空口吃了一個: 鏞記是香港中環(huán)的餐廳,一只燒鵝賣到名聲極響。我路過倒是常去吃一碟仔姜皮蛋,點一盅陳腎西洋菜湯,冬天會買他們的鵝肝潤腸回來做煲仔飯。 唔。和記憶里一樣,蛋黃軟、粘又層層鮮味。只要做得好,皮蛋可以是一種很美妙的食物。
有了好皮蛋,順便研究了下怎么做皮蛋豆腐,找了上海名廚、特級烹飪大師毛水生老師請教,果然他的家常菜,仍然很講究。 順了下過程,照錄如下,比一般家里做的版本復雜些,但是不難辦。這個方子有意思的地方,是不放醬油調味,但以多種食材去和豆腐的涼嫩搭配,不同食材會取鮮美或咸脆,很妙。
這盤豆腐不放醬油,因為我們選了榨菜,本身有咸度。
洗凈開洋,如果有殘殼要細細剝干凈,因為我們不會浪費食材,一會要吃它。 加入1勺(中式單人喝湯瓷勺,約15ml)料酒,1勺清水,一枚打結的新鮮小蔥,2片姜。 蒸鍋水大火燒開后,放入小碗,同時放入皮蛋,一起蒸10分鐘后取出。
切豆腐的方法,也請教了下毛老師,辦法挺好。 首先,我們一向發(fā)愁豆腐拆出來不完整。 辦法是先完整地去掉包裝膜,倒去水分,把刀平放在豆腐上,一起倒扣過來,然后斜切掉4個角: 任選一個角,往里吹一口氣試試。 吹一口氣試試。 你試試嘛。 對嘛,你會得到這樣一塊完整的豆腐: 然后,切去豆腐的四邊,按0.5CM的厚度,下第一刀。注意,輕輕下刀,刀身保持垂直: 接著切: 切好了,欣賞一下:
把刀轉90度,再切:
記住,刀身永遠保持垂直。 切成這樣:
小心地把刀貼著砧板,墊入豆腐下,移至盤內:
移進了盤子,然后我手抖了。也沒問題嘛。
皮蛋先蒸一下,是為了好切。先豎切:
再橫切:
然后把蒸好的開洋撈出,扔掉小蔥和姜片,汁水一會調味,把開洋切成末:
現(xiàn)在,你有這些食材,準備一起召喚一盤皮蛋豆腐。
先把開洋汁倒在豆腐上,讓鮮味滲進去。然后撒開洋末:
第二層,是榨菜末:
第三是皮蛋:
打開你的煤氣灶,在炒鍋里熱一勺色拉油,倒入小蔥末的碗里,然后連油帶蔥均勻澆上去:
然后是你喜歡吃的肉松,撒上香菜:
最后澆上辣油:
這個方子用了七種不同的食材,有些負責增香,有些負責提供鮮味,小小一點辣油能在最后增加一點食欲,也是能夠吊鮮味的。 吃的時候,把所有的食材挖在一勺里,吃掉。 這個方子不太符合一般家庭的傳統(tǒng),但我吃下來,確實還挺妙的。諸般設計并非做作,而是確有其用。 挺喜歡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