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1997-11T《五臺古剎》特種郵票

 威龍集藏 2016-06-15
 
 
 
 
 
 

全套枚數 6枚 全套面值 6.40元 小型張規(guī)格  
發(fā)行日期 1997年7月26日 防偽方式   小全張規(guī)格  
印 刷 廠 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設 計 者 閻炳武、楊文清 小本票編號  
印刷版別 膠印 責任編輯   小本票規(guī)格  
攝 影 者   整版枚數 40枚(4×10) 原畫作者  
資料提供   整張規(guī)格   雕 刻 者  
單枚信息
圖序 郵票名稱 面值(元) 發(fā)行量 郵票規(guī)格 齒 孔 度 備注
(6-1)T 臺懷鎮(zhèn)寺廟群 0.40 2581.75萬枚 50×30毫米 12度  
(6-2)T 南禪寺大殿 0.50 3053.75萬枚 50×30毫米 12度  
(6-3)T 佛光寺東大殿 0.50 3053.75萬枚 50×30毫米 12度  
(6-4)T 顯通寺銅殿 1.50 2625.75萬枚 50×30毫米 12度  
(6-5)T 菩薩頂 1.50 2625.75萬枚 50×30毫米 12度  
(6-6)T 鎮(zhèn)海寺 2.00 2581.75萬枚 50×30毫米 12度  
同時發(fā)行  
相關資料   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五臺縣東北隅,環(huán)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懷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五臺各有其名,東臺稱望海峰,西臺稱卦月峰,南臺稱錦繡峰,北臺稱葉斗峰,中臺稱翠巖峰。五臺之中北臺最高,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山中氣候寒冷,每年四月解凍,九月積雪,臺頂堅冰累年,盛夏氣候涼爽,故又稱“清涼山”。山中寺廟林立,青山綠水,風景秀麗。

  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和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山西向有“中國古代建筑文化寶庫”之稱,俗語說:“地下文物在陜西,地面文物看山西”,遍布山西全省舊石器文化遺址、古代建筑等數量居全國第一。而五臺山寺廟建筑又較早,數量也較大。早在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就在這里建造寺廟。此后,魏、齊、隋、唐、宋、元、明、清屢經修建擴建,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寺廟建筑群?,F(xiàn)存較好的寺廟50余處,建筑巍峨壯觀,其規(guī)模在全國也是第一位的。五臺古剎氣勢宏偉,形式多樣,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稀世寶庫。

  1997年7月26日,為了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遺產,郵電部發(fā)行了《五臺古剎》特種郵票,全套6枚。

  (6-1)為“臺懷鎮(zhèn)寺廟群”。圖案表現(xiàn)臺懷鎮(zhèn)的諸多寺廟,頗有氣魄。

  五臺山五座臺頂環(huán)圍的腹地中心,稱為臺懷。臺懷鎮(zhèn)面積5.4平方公里,是寺廟集群區(qū)。不同年代、不同形制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地薈萃在臺懷鎮(zhèn),形成一組龐大的古建筑群。主要有顯通寺、塔院寺、羅睺寺、殊像寺、萬佛閣、十方堂、圓照寺、廣宗寺、菩薩頂、黛螺頂、慈福寺、碧山寺、普化寺、善財洞等十四處寺院。

  顯通寺,古稱大孚靈鷲寺,位于臺懷鎮(zhèn)北側,菩薩頂腳下,與河南洛陽白馬寺均為我國最古老的佛剎,是五臺山諸寺院中最早、最大的一座寺院,面積達8萬平方米。寺院內共有殿堂、樓閣、僧舍400余間。它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高僧迦葉摩騰與竺法蘭禮五臺山,見臺懷鎮(zhèn)之靈鷲峰極像印度靈鷲山,奏請建寺,寺依山名。后北魏孝文帝重建,環(huán)靈鷲峰置十二座寺院。唐太宗重修,現(xiàn)存殿堂、僧舍都是明、清重修后的形式。顯通寺的中軸線上,嚴整地排列著觀音殿、文殊殿、大佛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后高殿等7座建筑,禪堂、僧舍分列兩廂,齋院幽深完好。在顯通寺內,佛殿端坐,石碑矗立,銅塔、銅殿、銅鐘的光芒閃爍,松柏掩映,顯赫清靜。這座寺廟已成為臺懷鎮(zhèn)內最誘人的佛寺。

  塔院寺位于顯通寺之南,原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時重修大白塔,獨成一寺。因院內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寺內有大雄寶殿五間,藏經閣位于大雄寶殿后,寺東有布局完整的禪院。寺門前有三門木牌坊一座,雕工精美,頂飾典雅大方,是明代留給塔院寺珍貴的木雕作品。塔院寺大白塔因其周身涂以白堊,故俗稱五臺山大白塔,全稱為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寶塔,簡稱舍利塔。塔高54.37米,高聳云霄,巍偉壯麗,為清涼之冠。塔剎、露盤、寶瓶皆為銅鑄,塔腰及露盤四周各懸風鐸,共252個,微風吹過,叮哨作響,極富古剎風趣。在臺懷鎮(zhèn)寺廟群簇擁下,巍峨的白塔格外醒目。人們把五臺山塔院寺大白塔看作是五臺山的標志。

  羅睺寺位于塔院寺東,塔院寺東口的垂花門就與羅眼寺的垂花門隔街對峙。簡樸大方的垂花門上,懸嵌書有“羅睺寺”三字的匾額。據佛教經典記載,釋迦牟尼佛出家前娶妻生子,兒子取名羅睺羅。后來羅喉羅十五歲出家,成為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羅眼寺的命名,由此而來。羅瞧寺創(chuàng)建于唐代,重建于明弘治年間,清代又多次重修。羅睺寺以寺內兩幢木構小樓接待十方客人聞名。院內石獅造型敦厚,姿態(tài)雄健,肌體豐滿,是五臺山中心區(qū)少見的唐代遺物?,F(xiàn)存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經閣、配殿、禪院,各殿塑像、殿頂脊飾,均較齊備,是五臺山保存完好的大型寺廟之一。后殿中心,有一木制圓形佛壇,壇周雕水浪波濤和18羅漢過江。當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蓮瓣,內雕方形佛龕,四方佛分坐其中。另設中軸、輪盤、繩索牽引,蓮瓣啟開并閉合,四方佛時隱時現(xiàn),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開花見佛”。多少年來,蒙族人朝圣,喇嘛進香都以見佛為榮。

  殊像寺位于臺懷鎮(zhèn)西南里許,同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睺寺并稱五臺山五大禪處,因寺內供文殊像而得名。始建于東晉初年,現(xiàn)存建筑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再建。殊像寺建筑高大、渾厚,布局協(xié)調、嚴整。山門——天王殿居寺中前列,廊廡、配殿為兩翼,禪堂、方丈居后。正中建有文殊大殿及鐘鼓二樓。文殊殿面寬五間,進深四間,殿頂為重檐歇山頂。檐下斗拱密致,檐上三彩琉璃剪邊。這座殿閣形式美觀、大方,是五臺山中心區(qū)內規(guī)模大、造型別具一格的一處大殿。

  (6-2)為“南禪寺大殿”。圖案展現(xiàn)南禪寺大佛殿的外觀雄偉,輪廓秀麗而形體俊美、古樸。

  南禪寺位于五臺縣城西南22公里的陽白鄉(xiāng)李家莊村旁,建筑年代尚需考證,現(xiàn)存大佛殿為唐德宗建中三年(782)重建,它比佛光寺東大殿現(xiàn)存建筑還早75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筑,堪稱國寶。南禪寺規(guī)模不大,在寺院內,占地面積為4100平方米,寺內現(xiàn)存殿宇6座,除主體建筑正殿大佛殿為唐代原物外,其余配殿皆為明、清重建。大殿坐北向南,三間見方,單檐歇山頂。面寬11.62米,進深9.9米,平面略成方形。殿身建在1米多高的臺基上,殿前筑有月臺。殿內無柱也無天花板,有泥塑17尊,與大殿同期塑造,是國內除敦煌之外稀有唐代彩塑。大殿用材斷面合理,縱橫構體連貫牢固,形制壯觀,結構簡練,手法古樸,技巧純熟,顯示出中唐時期的建筑藝術水平。大殿建成后60多年,經唐武宗“會昌滅法”,國內禪寺大多被毀,唯獨南禪寺幸免于難,迄今已有1200多年,又歷經5級以上地震8次,依然完好無損,成為我國古建筑中的瑰寶。

  (6-3)為“佛光寺東大殿”。圖案展現(xiàn)了佛光寺東大殿唐代木結構建筑這一“千年建筑瑰寶”。

  佛光寺位于五臺縣城東北佛光山麓,距五臺縣豆村鎮(zhèn)6公里,距臺懷鎮(zhèn)47公里。整個寺廟坐東向西,依山勢起伏而建。東西背倚山巒,寺周蒼松翠柏圍裹,西面遙望閻家寨村,豁然開朗。佛光寺東大殿是我國著名的唐代木結構建筑,在中國建筑史和藝術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年(478),后經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法,佛光寺遭到毀壞?,F(xiàn)存建筑為唐宣宗恢復佛教才在舊基上重建的東大殿。大殿建于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后經宋、金、元、明、清各代都曾有過裝繪或修理。東大殿是佛光寺的主殿,居于佛光寺后部山腰疊坎之上,坎高約15米,坎上平臺廣闊,殿基座落其上。東大殿面寬7間,34.08米,進深4間,18.12米,8架椽,單檐五脊頂,面積677平方米,屋檐高高挑起,斗拱肥碩雄健,屋脊琉璃鴟吻明顯高大。殿內天花板將梁架分為外露的和內藏的兩種,外露的十分規(guī)整,輪廓秀麗。內藏的不作精細加工,只求牢固。有直欞窗,為殿堂后部提供采光。檐柱微微向內傾斜,使整個建筑更加牢穩(wěn),符合力學要求。此種典型的唐代木結構建筑全國已很難找到。大殿外表不施彩繪,全部用朱紅涂染,給人一種穩(wěn)健廣闊、古樸渾厚之感。可貴的是在這座大殿里還保存了唐代的壁畫和唐代的塑像。在15幅壁畫中經鑒定有12幅是唐代的,這是我國現(xiàn)存木結構建筑中唯一的早期壁畫,可與敦煌壁畫媲美。殿內有一個近1米高的大佛壇,有塑像35尊,為唐塑遺物,后人曾重新彩繪過,但形體保留了唐代原貌。殿內石刻,殿外墓塔、經幢,都是唐代遺物。1937年,大殿為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認定,它與南禪寺大殿是我國唐代留存至今的兩處較為完整的佛教殿堂,它不僅是研究我國建筑史的重要物證,也是世界建筑藝術中難得的殿閣,因此,佛光寺被譽為“亞洲佛光”。

  (6-4)為“顯通寺銅殿”。圖案表現(xiàn)的是顯通寺大雄寶殿后面的銅殿及一組精巧玲瓏的殿宇。

  顯通寺銅殿是由青銅鑄件組成,高8.3米。這座銅殿,殿頂為重檐歇山頂,上下分兩層,上層四面,每面安著6幅格扇,下層四面,每面安著8扇格扇;格扇的上下兩端雕鑄著草木花卉,飛禽走獸。它的形象生動,神態(tài)逼真,給人以自然美的感受。格扇中間分別雕鑄著二龍戲珠、丹鳳朝陽、喜鵲登梅、犀牛望月、牡丹出瓶、玉免拜月、鯉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等36幅精巧玲瓏,活靈活現(xiàn)的優(yōu)美畫面,給人以藝術美感。

  銅殿的四角,上下各有4根銅柱,銅柱和柱基渾然一體,穩(wěn)穩(wěn)固定這座10萬斤的銅殿。銅殿上層的四周,圍著1米左右高的欄桿,欄壁上面也雕鑄著各種各樣的優(yōu)美圖案。殿脊兩端鑄有躍然欲飛的兩個“鴟吻”。殿脊中間,裝有葫蘆似的一個寶瓶,金光閃閃,耀眼奪目。銅殿外觀兩層,內為一室。室內見方,進深4.2米,寬約4.7米,高約5米。室內四面的格扇壁上,整整齊齊排列著雕鏤的諸佛菩薩銅像一萬尊,小巧玲瓏,各具情態(tài),無一雷同,布滿了整個內壁。殿的中間供奉著高一米的騎獅文殊銅像,金容滿月,面目慈祥,體態(tài)優(yōu)美,姿勢端莊,似乎受著萬佛的朝拜。

  五臺山這座銅殿是妙峰祖師化緣于民間,監(jiān)制于荊州,于萬歷三十三年(1605)春運回五臺。萬歷三十九年(1611)重修顯通寺竣工后,萬歷皇帝賜額“大護國圣光永明寺”時,才安置在顯通寺銅殿現(xiàn)址。顯通寺銅殿裝飾富麗,造型別致,結構嚴謹,雕鏤細致,保存完好,它無論從鑄造工藝上、藝術造型上都是價值極高的稀世珍品,充分顯示了明代雕鑄、建筑的高超技藝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6-5)為“菩薩頂”。圖案展現(xiàn)了菩薩頂的全景。

  菩薩頂坐落于五臺山中心區(qū)靈鷲峰頂。菩薩頂是五臺山最華麗堂皇的喇嘛寺。建于北魏孝文帝(471—499)時期,歷代都曾以重修,明永樂年間,蒙古、西藏的黃教喇嘛到五臺山寺院常住,菩薩頂逐漸成為它們集中活動的場所。到清順治年間,菩薩頂改成喇嘛廟,成為五臺山黃廟之首。清康熙、乾隆皇帝曾多次來五臺山朝圣拜佛,息宿于菩薩頂,并在寺內題匾書銘,撰文刻碑。后來他們下令重修菩薩頂。如今看到的菩薩頂就是當年依照清代宮殿形式營造的,殿堂鋪以五彩琉璃瓦,頗有皇室寺院的氣勢。

  菩薩頂坐北向南,長131米,寬70米,占地9161平方米。寺內殿堂、樓閣、僧舍、禪堂430余間,分前中后三大部分,前面部分呈上升狀態(tài),為寺廟門面,有四柱三層木牌樓,矗立于108級石階之上,雄偉壯觀,五彩斑斕。中間部分為主體建筑,處于峰頂,海拔1795米,中軸線上的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前后呼應。后一部分呈下降狀態(tài),由許多庭院組成。寺內文殊殿,前檐長年滴水,陰天、雨天滴,晴天也滴,俗稱滴水殿。近年翻修后,滴水的現(xiàn)象時有所見。寺東院有漢白玉四方石碑一座,上刻漢、蒙、藏、滿四種文字,漢文為乾隆手書,為五臺山最大的石碑。

  (6-6)為“鎮(zhèn)海寺”。圖案展現(xiàn)鎮(zhèn)海寺依山而建,兩側奇峰擁抱,環(huán)寺古柏蒼翠。

  鎮(zhèn)海寺坐落于臺懷鎮(zhèn)南5公里處的半山腰中。寺前清泉飛騰,未登寺門先聞潺潺水聲,風光絕佳?!版?zhèn)海松濤”已成為五臺山的勝景之一。寺側清泉,常年流水名海底泉。相傳海底泉為海眼。龍王九子貪戀一民女,橫溢成災,百姓遭殃。文殊菩薩用大鍋蓋住海眼,后人在此建廟,取名鎮(zhèn)海寺。

  鎮(zhèn)海寺創(chuàng)建于明代,現(xiàn)存建筑樣式為清代重建。寺內現(xiàn)存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佛殿、宣教殿、左右配殿等。寺南側為永樂院,是清代賜封為章嘉活佛住所。院內有15世章嘉活佛塔。這座塔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塔的外形如藻瓶,高10米,塔基六角狀,每角塑有武士一尊,基礎八面雕有釋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在人物周圍,雕飾有山水花鳥畫,極為富麗典雅。

  鎮(zhèn)海寺,曾經是歷代章嘉活佛居住的地方。十五章嘉活佛,乾隆年間死于北京,骨質運到鎮(zhèn)海寺,后建起了章嘉活佛塔。明代永樂十二年(1414),永樂皇帝把西藏黃教祖師的大弟子蔣全曲爾計請到北京,奉為“國師”。第二年,蔣全曲爾計住五臺山弘揚黃教,是五臺山黃教流派的開端。章嘉活佛是歷代沿襲的黃教佛位。自康熙皇帝后,章嘉被尊為“國師”,讓其統(tǒng)治50旗。民國初年第19世章嘉活佛被袁世凱委任為統(tǒng)管北京、西寧、五臺山的黃教首領,并配備馬隊壯威。國民黨政府又委任章嘉為偽“國大”代表,并給章嘉戴上蒙旗宣化使的桂冠。從此,北京有章嘉的公署,南京有章嘉的辦事處。而當時五臺山的鎮(zhèn)海寺,就是章嘉的行署。章嘉曾威風一時,不可一世,僅他的馬隊就有一個營的兵力。末世章嘉活佛在五臺山曾擁有很高的權力。他在五臺山欺壓人民,殘害百姓,如今鎮(zhèn)海寺的養(yǎng)鹿場就是當年章嘉活佛曾經居住過的二層樓。

  本套6枚郵票主題鮮明突出,構圖精致嚴謹。多層多面的建筑,透視合理,比例適度,層次井然。雕梁畫棟,斗拱窗花,臺階欄桿,山石樹木,具體而微,一絲不茍,把五臺古剎的建筑描繪得淋漓盡致。郵票采用自然色調,和諧統(tǒng)一,給人以清幽深遠的感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