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某,女,53歲,2006年9月6日初診。主訴腹脹腹?jié)M兩周。發(fā)病前有“感冒”病史,經口服中藥(具體不詳)感冒痊愈,腹脹腹?jié)M明顯,以臍周為中心,時輕時重,矢氣多,大便暢,納食尚可。經前醫(yī)用藿香正氣散、平胃散等方,效不顯。診見面白體瘦,手足畏寒,小便不濁,舌淡,苔白潤,脈弱。素體虛寒,濕氣壅滯。先予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方。 處方:厚樸12克 姜半夏12克 人參6克 炙甘草3克 生姜5片 三付水煎服。 藥后脹滿減,轉方附子理中湯方。 處方:制附子12克 干姜9克 人參9克 焦白術9克 炙甘草6克 六付水煎服。 9月15日三診。自訴全身舒暢許多,精神好轉,腹無不適。囑口服附子理中丸兩盒善后。 《傷寒論》原文:“發(fā)汗后, 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北痉介_中夾補,治腹脹滿時輕時重而大便不秘者,效捷。若舍本方用后世時方,甚或中西結合之方,往往療效不佳。 本案前醫(yī)不效原因大概只顧邪實,不顧正虛。但倘徑直用附子理中湯也許無效,因只顧正虛不顧邪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