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ison(阿狄森氏?。┯址Q原發(fā)性慢性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癥。本病常為隱襲性,且以原因未明的胃腸道癥狀,如食欲減退、腹痛、腹瀉為首發(fā)癥狀。正常的胃腸蠕動大概在一定程度上與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但二者的關系仍未明了?;颊咭灾心昙扒嗄隇槎?,年齡大多在20~50歲之間,男女患病率幾乎相等,原因不明者以女性為多。 (一)慢性腎上腺皮質破壞:1.自身免疫:本病約80%由此因素引起,是目前最多見的病因。 本病多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性功能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橋本甲狀腺炎、糖尿病、白斑病、惡性貧血、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等。許多病人血循環(huán)中與疾病相關抗體陽性。 2.感染:腎上腺結核為本病常見的病因,近年隨結核病被控制而逐漸減少。 3.細胞浸潤:各種轉移性癌腫、白血病引起腎上腺的浸潤,造成腎上腺皮質的嚴重破壞。 4.變性:腎上腺淀粉樣變等。 5.血管病變:如脈管炎、腎上腺靜脈血栓形成伴梗塞等。 6.其他:雙側腎上腺次全或全部切除術、真菌感染、結節(jié)病、血色病等。 (二)皮質醇合成代謝酶的缺乏:1.先天性:21-羥化酶、11-羥化酶或17-羥化酶缺乏。 2.后天性:由于藥物或化學抑制酶而發(fā)生,如美替拉酮抑制11-β羥化酶。 (一)腎上腺病理:①萎縮:主要特點是大部分腎上腺皮質細胞被損壞,余留細胞有退行性變,并伴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浸潤。腎上腺皮質萎縮,包膜增厚。 ②結核:可一側也可兩側,腎上腺腺體質韌,灰黃/色,有干酪樣壞死,皮質髓質通均被破壞。切片上可有增生性和壞死性兩型病變。 (二)病理生理:雙側腎上腺皮質破壞90%以上時,才能出現(xiàn)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臨床表現(xiàn)。當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時,鹽皮質激素或(和)糖皮質激素分泌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足或缺乏,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 早期常表現(xiàn)為易于疲乏、衰弱無力、精神委靡、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病情發(fā)展后可有以下典型表現(xiàn)。 (一)皮膚黏膜色素沉著:本病的早期癥狀之一,幾乎見于所有病例。皮膚色素沉著,多出現(xiàn)在身體的暴露處、摩擦處、乳暈、瘢痕等處。黏膜色素沉著多見于齒齦、舌部、頰黏膜等處。 (二)其他癥狀:①神經、精神:乏力、淡漠、嗜睡、精神失常等。 ②胃腸:食欲減退、嗜咸食、體重減輕、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腹瀉、腹脹等。 ③心血管:血壓降低、心臟縮小、直立性低血壓、心音低鈍。病人常有頭昏、眼花、直立性昏厥等。 ④腎:排泄水負荷能力減弱,大量飲水后可出現(xiàn)稀釋性低血鈉癥。 ⑤代謝障礙:糖異生作用減弱,肝糖原耗損,可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 ⑥生殖:女性體毛脫落、月經失調或閉經,男性常有性功能減退。 ⑦對感染、外傷等各種應激抵抗力減弱。 ⑧如病因為結核且病灶活躍或伴有其他臟器活動性肺結核者,可有相應表現(xiàn)。本病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時,可伴有相應臨床表現(xiàn)。 (三)腎上腺危象:常發(fā)生于感染、創(chuàng)傷、過勞、大量出汗、腹瀉、失水、手術、分娩或突然中斷治療等應激/情況下。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痛或腹瀉、嚴重脫水、血壓降低、心率快、脈細弱、精神失常,常有高熱、低血糖癥、低鈉血癥。如不及時搶救,可發(fā)生休克、昏迷、死亡。 (一)血液生化:可有低血鈉、高血鉀。脫水嚴重時低血鈉可不明顯,高血鉀一般不重。少數(shù)病人可有輕度或中度高血鈣,脫水明顯時有氮質血癥,可有空腹、葡萄糖耐量試驗呈低平曲線。 (二)血常規(guī):正細胞型正色素性貧血,少數(shù)病人合并惡性貧血。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 (三)激素檢查:①基礎血、尿皮質醇、尿17-羥測定常降低。 ②ACTH試驗:無反應或反應低弱。 ③血漿基礎ACTH測定:呈明顯增高。 (四)影像學檢查:腎上腺X射線、CT、MRI檢查可幫助尋找原發(fā)病變。 典型重癥病例,根據臨床表現(xiàn)及輔助檢查結果,診斷不難。病因診斷,可根據腎上腺有否鈣化點以及全身有無結核灶等情況分析判斷。手術后發(fā)生者一般診斷不難。其他病因診斷常依賴病理切片等檢查,臨床上有時較困難。對部分性或輕度功能減退癥有時診斷較困難,除臨床癥狀外,需做相關檢查以幫助診斷。 在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基礎上發(fā)生危象,如已疑及或診斷為本病者,診斷較易,如已患本病而未獲診斷者,則診斷較為困難。對于急癥病人有以下情況應考慮腎上腺危象;所患疾病不太重而出現(xiàn)嚴重循環(huán)虛脫,脫水、休克、衰竭,不明原因的低血糖,難以解釋的嘔吐,體檢時發(fā)現(xiàn)色素沉著,白斑病,體毛稀少,生殖器發(fā)育差,原有體質虛弱,慢性消耗。對這類病人應補充葡萄糖鹽水和糖皮質激素,待病情好轉,再做檢查,或同時治療,并做ACTH興奮試驗。 本病需與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相鑒別,后者也可伴尿17-羥、17-酮類固醇降低,而本病病人尿17-羥也可接近正常。最具有診斷價值的是ACTH興奮試驗,本病病人示儲備功能低下,而非本病病人,經ACTH興奮后,血、尿皮質類固醇明顯上升(有時需連續(xù)興奮2~3d)。 (一)基礎治療:1.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質,應終身使用糖皮質激素替代補充,平時采用適當?shù)幕A量以補充生理需要,在有并發(fā)癥時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加量。當發(fā)現(xiàn)病情嚴重者,應積極救治。 2.糖皮質激素替代治療:根據病人身高、體重、性別、年齡,體力勞動強度等,確定合適的基礎量。宜模仿激素分泌周期在清晨睡醒時服全日量的2/3,下午4時服余下1/3。 一般成/人每日劑量開始服氫化可的松20~30毫克或可的松25~37.5毫克,以后可逐漸減量。在有發(fā)熱等合并癥時適當加量。 3.食鹽及鹽皮質激素:食鹽的攝入量應充分,每日至少8~10g,如有大量出汗、腹瀉時應酌加食鹽攝入量,大部分病人在服用氫化可的松和充分攝鹽下即可獲滿意效果。有的病人仍感頭暈、乏力、血壓偏低,則需加用鹽皮質激素,可每日口服9α-氟氫可的松,上午8時一次口服0.05~0.1毫克。如有水腫、高血壓、低血鉀則減量;如有低血壓、高血鉀則適當加量。 (二)病因治療:如有活動性結核者,應積極給予抗結核治療。補充替代劑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并不影響對結核病的控制。如病因為自身免疫病者,則應檢查是否有其他腺體功能減退,如存在,則需做相應治療。 (三)腎上腺危象的搶救:發(fā)現(xiàn)有危象發(fā)生,應積極搶救。主要為靜脈滴注糖皮質激素,補充鹽水、葡萄糖及治療存在的應激狀態(tài)。 1.補充鹽水:初治的第一、第二日內應迅速補充生理鹽水2000~3000毫升/天。對于以糖皮質激素缺乏為主,脫水不甚嚴重者補鹽水量適當減少。補充葡萄糖液以避免低血糖。 2.糖皮質激素:立即靜脈注射氫化可的松或琥珀酸氫化可的松100毫克,使血皮質醇濃度達到正常人在發(fā)生嚴重應激時的水平。以后每6小時加入補液中100毫克靜脈滴注,最初24小時總量約為400毫克,第二、第三天可減至300毫克,分次靜脈滴注。如病情好轉,繼續(xù)減至每日200毫克,繼而100毫克。嘔吐停止,可進食者,可改為口服。當口服劑量減至每日50~60毫克以下時,應加用9α-氟氫可的松。 3.積極治療感染及其他誘因 (四)外科手術或其他應激時治療:正常人在發(fā)生較重應激時,每天皮質醇分泌量可達100~300毫克,因而本病病人在發(fā)生嚴重應激時,應每天給予氫化可的松總量約300毫克。大多數(shù)外科手術應激為時短暫,故可在數(shù)日內逐步減量,直到維持量。較輕的短暫應激,每日給予氫化可的松100毫克即可,以后按情況遞減。[1] 預后:注意休息,防止過度勞累預防感染或腎上腺危象的發(fā)生。 預防:教育患者了解本病的性質,堅持終身激素替代治療包括長期生理劑量的替代和短期的應激替代治療。平時采用補充適當?shù)幕A量生理需要量;如發(fā)生并發(fā)癥或實施手術等應激狀態(tài)時為防止危象,必須增量3~5倍或更高的量劑教育患者隨身攜帶疾病卡片注明聯(lián)系人及地址以方便及時救治。 |
|
|
來自: aa6081 > 《臨床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