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有的研究者也沿習傳統(tǒng)的思維理念,用世俗的觀點評價柳宗元,說柳宗元只所以終生遭貶,是冒傻氣,不識時務。用這種觀點評價歷史人物,其實是一種人格價值地扭曲。 柳宗元雕塑作者:郭新慶 禍患時最能彰顯人的品行。佛教有一句話說萬劫不復,佛家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為一劫,萬劫就是無窮無盡的萬世。用它來比喻柳宗元的人生遭遇是再恰當不過了。柳文《誡懼箴》和《憂箴》是兩篇說“憂”、“懼”的小文,四字一句,一為九十六字;一為一百二十字,讀之上口,簡潔清晰。細細品讀,文中透著不屈的氣質(zhì)和高貴的人品。柳宗元所說的話,不是一時的憤怨,而是經(jīng)深思熟慮的箴言。 柳宗元說:人不知道懼怕,用惡事加身也沒用。智者為道遭難是一件美好的事,這樣想就不會恐懼了。這顯然是在說自己永貞革新遭貶的事。他認為:“災禍來了才知道害怕,這是“昧昧勿思”,小孩子不知事,不是智者所為。“君子之懼,懼乎未始。”說做事前就預知和想到其中的風險。又說:“君子不懼,為懼之初?!闭f他們參加革新之前,就已經(jīng)為最壞的結果做了準備,所以 “禍至”時不為之恐懼。觀微知著,柳宗元一生抱定大中之道,雖為之得禍,他說“君子不恥”,“君子不懼”。說到“憂”,柳宗元認為;沒有憂患意識,就不會有安寧的日子,每天就會陷于憂愁之中。柳宗元“所憂在道,不在乎禍?!彼皇菫閭€人得失憂愁,是為自己追求的大中之道不能實現(xiàn)而憂憤。遭貶雖然內(nèi)心憂煩痛苦,可“雖死優(yōu)游”。柳宗元經(jīng)過深刻的反省,他認為自己沒錯,不為之后悔悲傷,就是被貶至死也不遺憾。他安慰自己不要在意這些,要悠閑自得地面對它,把煩惱和痛苦當成悠閑的散步。柳宗元就是這樣一個執(zhí)拗的人,認準的道理,到死也梗著脖子,不卑不亢,拒不向皇權和惡勢力低頭,這在歷史上是少見的。 柳宗元有不少記述當時失意者的文章,他這是借此抒發(fā)心志,表達他對這個黑暗社會的不滿和控訴?!恶咀幽广憽穼懸粋€窮困一生的讀書人。覃季子特別喜歡讀書,雖家境貧窮,但為人耿直,氣節(jié)不俗,從不接受別人的施舍。他精通經(jīng)史,熟讀司馬遷《史記》和班固的《漢書》,上下縱橫貫通。他集數(shù)十家之說,作書《覃子史纂》。覃季子學識淵博,不僅精通儒、墨、名、法,還涉略動植物學,凡是有益于世人的東西,他都收錄在自己的書里??伤幌矚g作官取士這些事。他因著書聞名,曾被人表薦做了太子校書的小官,后來不幸死于永州。臨死時,他慨嘆說:是希望出名一生窮困呢,還是不求聞名只求富有呢?是持正耿直一生不順利,還是糊里糊涂、趨炎附勢呢?可見自古做人處世的艱難。覃季子死后若干年,柳宗宗元遭貶來到永州,他感傷覃季子書文不能大行于世,于是為他寫墓志銘,想讓他的事傳留下去。柳宗元在墓志銘里說:覃季子為了名望就得甘守窮困孤獨,而想富有就得忍受恥辱?。∵@其實表達的是柳宗元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向和不俯仰時俗的心態(tài)。 《柳集》有一篇《李赤傳》,文章寫的很奇巧,其實是一篇記實之作。 李赤,是江湖浪人。他說,自己善為詩歌,可以和李白相比,為此他自號李赤。不知什么原因,我們沒見過柳宗元談說過李白﹑杜甫這兩個人,偶然間從《李赤傳》里蹦出“李白”二字,感到很驚奇。李白持才狂放,“以神仙風姿”傲世;而李赤是患有精神病的浪人。唐朝江湖浪人大都是底層的讀書人,在門閥當?shù)?,科舉仕途無望,一些懷才不遇的年青人對前途失去了信心,只好浪跡江湖,行走山林,以此來排解胸中的郁悶和不滿。從《李赤傳》看,李赤是一個很有才情的讀書人,他作詩歌與李白相比,可見心氣之高。李赤很受時人敬重,可卻郁郁不得志。他說人世是廁所,就連帝王居住的京城也沒什么兩樣。李赤后來犯病溺死在廁所里。有人說這是受廁鬼所惑。而柳宗元不同意,說李赤瘋癲是得心病的表現(xiàn),哪有什么廁鬼???蘇軾也這樣認為。柳宗元認為,李赤這些瘋話,其實是正話反說,是瘋人說真話。柳宗元說:今天世人都只知道笑話李赤瘋癡,可能象李赤那樣不追名逐利的又有幾人呢?說李赤瘋的人,你如能反省自己,不計名利去追求道義,才是幸事,何必沒事去笑李赤呢?在那個社會,才情橫溢的讀書人,找不到出路,遭心疾而死,這是對那個不合理社會的一種控訴。柳宗元從來不信迷信,當然不會認廁鬼之說。柳宗元這是在借此事指責那些違心屈勢的人沒有資格笑話李赤。 柳宗元有一首詩是敘說掩埋馬夫張進尸骨的事,表現(xiàn)了他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在永州,柳宗元聽人說有個叫張進的馬夫尸骨被風吹雨淋散露在荒野,他哀嘆:“生死悠悠爾,一氣聚散之?!北阕屓酥匦掳咽茄诼窈?。柳宗元說:我這樣做不是想讓在地下的你知道,只是想讓我的心得所安寧?。∷f,做馬夫有什么低賤恥辱,作貴人也沒有什么了不起。人一旦死了,尸骨腐爛了,還有什么美和丑的區(qū)別。這是柳宗元進步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在等級森嚴的社會,只有長年貶居在民眾中的柳宗元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洞蟾钋渫鈰D馬淑志》這是請托之作,一般并不把這類應酬之事當回事,為此劉禹錫把它收在外集里,可此篇短短百十字的碑志好象并不盡然,柳宗元特用騷聲銘之,其間透出的信息也較耐人尋味。碑志作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永州司馬任上。 馬淑,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母親劉氏是妓女。馬淑為遺腹子,自小就隨母在南康(今江西贛州市)作歌伎。文中李卿是李抱玉之子李幼清,曾為睦州刺史,有政績。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幼清被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锜誣陷,流放循州(今廣東惠州市東),路過南康時,因喜慕,收馬淑為外婦。所謂外婦,是外室之侍妾。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正月,憲宗以群臣上尊號大赦,李幼清量移永州。永州的文人多為李家的舊好,每日載酒與之歡聚,馬淑自然于酒席間操琴謳歌助興。來永州二年,馬淑就積疾而亡,年僅二十四歲。柳宗元為其作墓志銘說,馬淑容貌豐腴美色悅目,技藝精湛新聲感人??擅郎侣暯馊藨n者的心苦又有誰體味,苦心人示出的美色新聲是用淚水合就的,那哀婉凄美的音聲今天好象還能聽到。在等級森嚴的不平等社會,柳宗元如此看人論事太難能可貴了。 古語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交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德和為人。柳宗元一生活在感情世界里,他對情感的執(zhí)著,在歷史上是少見的。而親情和朋友的友情又是支撐他長年在殘酷惡劣貶境里生存,并走完人生的支柱。柳宗元與八司馬等人的交往最讓后人傾服,他們政治上志趣相投,是同志知己,感情上情趣相依相印。正如清代李越縵說:“八司馬中,固多君子,其氣象格律,皆出于學問?!?據(jù)史傳所言,韓曄有俊才;韓泰有籌畫,能決大事;陳諫警敏,一閱簿籍,終身不忘;凌準有史學;程異性廉約,精于吏治,善理財;皆各有所長。程異在八司馬中為下乘,而在當時朝中群僚里,卻是高流。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程異為鹽鐵轉運副使,裴度平吳元濟叛亂,全靠他調(diào)度運籌供應軍餉?;次髦畞y平后,程異奏罷茶鹽店,以減輕百姓負擔。隨后程異被升為鹽鐵使兼御史大夫。轉年,憲宗用程異為相,程異為參與王叔文永貞革新事,一個多月不敢當印秉筆。后來郁悶死去了。 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事例說一下。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四十歲的呂溫死與衡州。柳宗元和呂溫的好朋友段弘古來永州,見面一瞬間,柳宗元說:“袖中忽見三行字,拭淚相看是故人?!?一觸目袖中的字跡,淚水就模糊了雙眼,好像看見故人似的。呂溫是柳宗元平生最親近的人。此人雄才大略,二十八歲時作《諸葛武侯廟記》言民不思漢,“惟活元元”(老白姓)。其民本思想,與柳宗元“利安元元”,渾無二致。又作《古東周城銘》,公然向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的《左氏》展開挑戰(zhàn)。無天無神,唯以《春秋》大義為人生信念。這可與柳宗元的《天說》和劉禹錫的《天論》相比翼。柳宗元這群年青人之所以聚在一起,是共同的人生理念和信養(yǎng)追求使然,他們與當時官場為利混在一起的人不一樣。永貞革新時,呂溫出使土蕃未被牽連。后因得罪宰相李吉甫被貶為筠(jūn)州,再貶道州刺史,后又遷衡州刺史。呂溫在二州體恤百姓,受到人民熱愛。呂溫死時,二州百姓哭者逾月。湖南人重社飲酒,每到社祭那天,不酒去樂,會哭與神所而歸。永州在二州中間,岸上和舟船上的哭聲,柳宗元都能聽到。柳宗元慨嘆說,這樣場景,只在古書里聽說過,今天看到了。當時有個叫元微之的人,也作詩記述了這件事。 “永州多謫吏”?!读防镉袛?shù)篇文章記載元和初年,柳宗元與同貶在永州的“謫吏”及失意文人交往的事,其中吳武陵與柳宗元交往最密,并保持了一生的友誼。吳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饒)人,元和二年中進士。柳宗元貶到永州時,吳武陵在元和三年初因事被流放來永州,由于情趣相投,兩人很快就成了分不開的朋友。吳武陵文章寫得好,又有史才,很得柳宗元賞識。柳宗元曾寫文章稱贊說“一觀其文,心朗目舒,炯若深井之下,仰視白日之正中也。”深井觀日,滿眼亮色。心悅之情,一語道出。其用語之精妙,讓人合卷難忘。其實,早年在長安時,吳武陵就與柳宗元相識。吳武陵為人耿直,為文大氣、豪放,有文名。藩鎮(zhèn)淮西節(jié)度使吳少陽聞其才,曾派說客鄭平去邀請吳武陵作他的賓客,吳武陵避而不答。后來吳少陽兒子吳元濟反叛,吳武陵寫書信譴責他,從中可看出他反對藩鎮(zhèn)的鮮明態(tài)度,不但不為之所用,還公開斥責他的反叛。在永州柳宗元把吳武陵當成最知心的朋友,說他是“有助我之道”的人。柳宗元的重要著作《貞符》和《非國語》都是在吳武陵的鼓勵和支持下完成的,《柳集》里存有柳宗元和吳武陵討淪《非國語》的《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還有多篇為兩人同送別友人詩而寫的序。思想默契,情深意濃。柳宗元和吳武陵是很特殊的朋友,從年齡和資歷上看,吳武陵應是晚輩,他“每以師道”事柳宗元,柳宗元“每為一書,”他都到處去宣揚、光耀。柳宗元慨嘆說:吳武陵愛我深厚啊!在永州,柳宗元和吳武陵住的地方僅一水之隔,吳武陵住在瀟水之西,故而柳宗元詩里有“美人隔湘浦”的話。柳宗元經(jīng)常與吳武陵等人在一起集會,探西山之幽,游小石潭之景?!读防镉袃墒琢谠泤俏淞甑脑?,詩里充滿相思之情,又多憤疾不平的話。柳宗元為吳武陵遭貶嘆惜,為他才華不得施展而不平。一次集會,吳武陵不在,雖隔一溪之水,相思之情卻隨云遠去,恨不能兩人馬上相見。柳宗元按捺不住情感,連夜作詩贈吳武陵,以表相思之情。柳宗元曾寫信向岳父楊憑推薦吳武陵,希望能找機會舉用他。柳宗元贊揚吳武陵 美少年,“才氣壯健”,作文章有西漢古人的情狀。吳武陵對柳宗元也是情深終生,從史料上看,吳武陵是當時唯一敢于直言為柳宗元喊怨叫屈的人?!缎绿茣繁緜髡f: 柳宗元再貶柳州做刺史時,吳武陵北還京城,深得宰相裴度器重。吳武陵借機向裴度進言:說柳宗元沒有子嗣,柳州又賊患不斷,應該派武人去替換柳宗元。他還給工部侍郎孟簡寫信說:古稱一世三十年,柳宗元都被貶十二年了,應是半世了吧?天怒打雷閃電,不會整天吧?圣人在上,那有一生一世怨怒人臣的?況且,八司馬的程異、劉禹錫、韓泰、韓曄都已被免罪提拔了。唯獨柳宗元與猿鳥為伍。而柳氏還沒有后代??!可惜的是裴度還未來的及起用柳宗元,他已含冤死去了。吳武陵后來還向唐、鄧節(jié)度使李愬推薦過革新派的骨干成員李景儉,據(jù)說詩人杜牧也是受他提攜中進士的。史書說他有“知人之明”,是個奇特有機謀的人。后來平淮西叛亂時,是吳武陵讓韓愈向裴度獻策的,他還致書吳少陽的兒子吳元濟,勸其歸順朝廷。吳武陵晚年做韶州刺史時,因事獲罪,在審問他時,因不滿主審官吏的傲氣,他在路邊的佛堂題詩說:“雀兒來逐颶風高,下視鷹鹯(zhān猛禽)意氣豪,自謂能生千里翼,黃昏依舊入蓬蒿?!毖嗳秆芍欩]之志,這是在指責小人得志別太猖狂??鬃诱f:不為小人儒,要為君子儒。柳宗元和他的朋友都是堂堂正正的君子。吳武陵的詩今天讀來其豪氣沖霄,如見其人。
為什么柳宗元這些正人君子不被當時社會所容?宋以后許多封建文人為什么反對柳宗元,揚韓抑柳?因為柳宗元撕裂天命論和等級制的偽裝,是在掘封建社會的祖墳,這是大逆不道的事。他們說柳文“是非多謬于圣人”。其實柳宗元主張的儒道和他們不一樣。他們指責柳宗元參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團是“失節(jié)”,這些顯然都是皇權思想和門閥世俗的傳統(tǒng)思維作怪。這從反面恰恰認證了柳宗元的思想和為文之道的進步性。而從另一方面看,學柳不但得不到好處,還會招災惹禍,當然不會為當官者所取。今天有的研究者也沿習傳統(tǒng)的思維理念,用世俗的觀點評價柳宗元,說柳宗元只所以終生遭貶,是冒傻氣,不識時務。用這種觀點評價歷史人物,其實是一種人格價值地扭曲,這對當今官場,尤其是對青年人成長是非常有害的。試想我們的為官者,不為百姓辦事,整天追名逐利,不講原則,權錢交易,風行潛規(guī)則,我們的國家會怎么樣?年青人都屈從世俗,中華民族還有未來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