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品描述 鈐?。捍箫L堂、張爰私印、蜀客(二方)、蜀中張爰、大千豪發(fā)、摩登戒體、張大千 題識:1.偶聽流鶯偶結(jié)鄰,偶從禪榻許相親。偶然一忘維摩疾,散盡天花不著身。此去年六月避暑昆明湖上戲效定庵體絕句也,漫書畫上。大千居士。 2.乙亥二月擬唐人壁畫筆法作於大風堂下。蜀人張爰。 3.每嘆飛花委暗塵,天風飄墮去無因。為誰怨損作殘春,浪蕊浮香終易畫,倡條冶葉霎時新,畫中非幻亦非真,浣溪沙。甲申花朝偶展此畫漫題。大千居士張爰。成都桂玉橋借居。 Lot927-929為同一藏家珍藏。 說明:張大千自題簽。 張大千《天女散花》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繪畫大師中,張大千當屬最具藝術(shù)才情和藝術(shù)家氣質(zhì)之人,而就藝術(shù)修養(yǎng)論,大千居士亦可謂書、畫、詩、詞、印之全才,成就之高為二十世紀藝壇之執(zhí)牛耳者。此幀《天女散花》有張大千自署年款:“乙亥(1935年)二月”,這一時期仍屬張大千繪畫創(chuàng)作從師古人轉(zhuǎn)為師造化的時期,無論清、明、元的筆墨情韻抑或宋、唐、晉的氣象意境,上下千年,張大千都能“溶古人而有我”,做到融會貫通而自成風格。在人物畫創(chuàng)作方面,30年代之初,張大千開始探索較為工致的人物畫畫法,其繪畫風格由追摹陳洪綬轉(zhuǎn)向明代吳門的唐、仇,加之游歷日廣,得觀諸多唐宋名跡,亦吸收了不少唐宋繪畫的特色,因而造就這一時期兼工帶寫的人物畫風格。這幅《天女散花》描繪天衣飛揚的女仙,手持蓮瓣,“散盡天花”的景象。所繪人物氣象安詳嫻靜,造型雍容華貴,線條的運用圓潤自如,轉(zhuǎn)折之處則頓挫有力且富節(jié)奏感,整幅作品盡顯唐人氣度,正符大千自題“擬唐人壁畫筆法”之意。 另據(jù)大千款署可知,此幅畫作中大千所題絕句乃是“去年六月避暑昆明湖上”所作,亦即先生1934年游歷北京借居頤和園溥儒的“聽鸝館”之時。此外,張大千于甲申(1944年)再題該作之時,則是其臨摹敦煌壁畫歸來居成都之後。同年1月,“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覽”在成都隆重開幕,先生自撰《張大千臨煌壁畫展覽序言》,并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第一集》。此時再次展閱這幅《天女散花》,當是感觸良多,此軸《天女散花》亦由此更添珍貴之處。 質(zhì)地:紙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