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話說唐寅

 鴻墨軒3dec 2013-11-05

話說唐寅

今年又是庚寅年,九個甲子,也就是540年之前,這時是明朝的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吾阜出生了一位為后世傳聞為風流倜儻的大才子唐寅。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與祝允明、文征明、徐楨卿并稱為“江南四才子”,另外,在中國繪畫史上,唐寅又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為“吳門四家”。

 

歷史往往跟人開玩笑,唐伯虎雖然堪稱是一個天縱英才,但其一生極其坎坷落魄,并不像民間傳說和想像的那樣充滿浪漫和風雅。唐寅活了54年。經(jīng)歷了成化(憲宗)、弘治(孝宗)、正德(武宗)、嘉靖(世宗)幾朝。其中弘治,是明代中葉一位勵精圖治的君主;正德皇帝時代,后宮便烏煙瘴氣,朝政日漸荒廢,但也還不算是明朝最黑暗的年代。唐寅的失意卻完全是因為個人的不幸,意外地被卷入到一場科場舞弊案中。眼看到手的功名化為泡影,此后他的一生便撲朔迷離,自暴自棄,晚年十分落魄。關(guān)于他的一生,除了非常有限的個人信札詩文以外,很少有比較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算得上完整詳盡的,恐怕要數(shù)好友祝允明所撰寫的《唐子畏墓志并銘》。據(jù)說,《明史》也取此墓志銘為藍本,所以,讓我們先來讀一讀這篇《唐子畏墓志并銘》(該墓志銘拓片存南京博物院):

 

子畏死,余為歌詩,往哭之慟。將葬,其弟子重請為銘。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銘之。

 

唐子畏一死,我就為他特意寫了詩歌,吊唁痛哭于他?,F(xiàn)在要下葬了,他的弟弟子重請我寫銘文。唐子畏是我肺腑摯友,即使沒有子重的邀請,我也該給他寫篇文章。
 
子畏性絕穎利。度越千士,世所謂穎者,數(shù)歲能為科舉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驚稱之。子畏不然,幼讀書,不識門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氣。不或友一人,余訪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詩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錚然。余亦報以詩,勸其少加弘舒,言萬物轉(zhuǎn)高轉(zhuǎn)細,未聞華峰可建都聚。惟天極峻且無外原稿為萬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場屋。

 

唐子畏是聰明絕頂?shù)娜宋?,是千里挑一的那種。世上一般稱道的優(yōu)秀人物,往往是年紀很小便能寫科舉文章,很年輕就得中功名,使四海之內(nèi)為之驚奇贊美。而唐子畏,卻不是這樣的類型,他小時候讀書,根本不問外面街坊上的事情,一心一意,埋頭苦讀,顯出出一日千里的傲氣。與誰都不交朋友,我去拜訪他好幾回,他都不予理會。有一天,突然拿兩首詩來給我,詩確實顯示出了他的不同凡響之處。我于是也作詩作為回復。在詩中我勸他稍微要舒展輕松一點,我說,所有的東西,越到高,就越細小,沒有聽說能在華峰上能建起城市和聚集之所的;天是那么高深莫測,但天并不排斥萬物,而是萬物的根本。唐子畏于是贊同我的觀點,日子一長。我們便成了好朋友。但是他還是一心追慕古代豪杰人物,根本不留神科場考試的事情。

  
其父德廣,賈業(yè)而士行,將用子畏起家,致舉業(yè),歸教子畏,子畏不得違父旨。德廣常語人,此兒必成名,殆難成家乎?父沒,子畏猶落落。一日,余謂之曰:“子欲成先志,當且事時業(yè);若必從己愿,便可褫襕幞,燒科策。今徒籍名泮廬,目不接其冊子,則取舍奈何?”子畏曰:“諾。明年當大比,吾試捐一年力為之,若勿售,一擲之耳?!奔磯儜艚^交往,亦不覓時輩講習,取前所治毛氏詩,與所謂四書者,繙討擬議,祗求合時義。戊午,試應天府,錄為第一人。己未,往會試。時傍郡有富子,亦已舉于鄉(xiāng),師慕子畏,載與俱北。既入試,二場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與主司有私,并連子畏。詔馳敕禮闈,令此主司不得閱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詔獄,逮主司出,同汛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復辨,與同罰,黜掾于浙藩,歸而不往。或勸少貶,異時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跡,翩翩遠游。扁舟獨邁祝融、匡廬、天臺、武夷,觀海于東南,浮洞庭、彭蠡。蹔歸,將復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舊緒。

 

他的父親唐德廣,是個生意人,但是有讀書人的氣質(zhì),他是期望以唐子畏起家,考功名得發(fā)展的,以此回去教導子畏,子畏不能違拗父親的意志。唐德廣經(jīng)常對人說,這孩子一定能成名,但是真的難成家嗎?一直到他的父親去世,子畏也還一直落落無成。一天,我對他說:“你真要成全父親的寄托的話,那就該好好關(guān)心考科舉的事;如果一定要乘自己的意愿,那也可以脫了這讀書人的衣帽,把科考的東西都燒了。不要像現(xiàn)在這樣平白無故裝出讀書求功名的樣子,而實際上連這些書本冊子看都不看,你究竟打算該怎么辦?”唐子畏于是說:“好吧。明年就是大比之年,我就試著來用一把功,真要不行的話,那就扔開它算了。”于是就閉門謝客,足不出戶,他也不去找人講解補習,拿了詩經(jīng)四書在家里反復研讀,從中探索與時下文義相合之處。戊午(弘治十一年,1498)應天府(南京)鄉(xiāng)試,被錄取為第一名。己未(弘治十二年,1499)去參加會試。鄰近城市的一位富家子弟,也得中了鄉(xiāng)舉,他對子畏非常佩服,于是邀子畏搭載他們的船一起北上赴考。進得考場后,到第二場,有與此富家子有仇的人,在朝廷上提出彈劾,說主管此考試的長官有私,使子畏也受到連累?;实郯l(fā)詔給禮部,命令這位主考官不得閱卷,同時,立即派人將富家子、子畏關(guān)進詔獄。將主考官逮捕了,一起審理。富家子在法庭上承認有罪,子畏也無法再申辯,因此與他一起獲罪,被廢黜到浙江充當屬吏。子畏直接回到家鄉(xiāng)而沒有去浙江。有人勸他暫時委屈求全,以后還有機會。子畏竟報以大笑,不肯屈就。從此便放浪行跡,到各地去遠游,一葉扁舟訪問了衡山、廬山、天臺山、武夷山,到東南的海邊游歷,浮舟于洞庭和彭蠡湖。而后回到家鄉(xiāng),準備還要出游。但是卻生了病,很久才得以痊愈,這使他稍稍回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中。


其學務窮研造化,玄蘊象數(shù),尋究律歷,求揚馬玄虛、邵氏聲音之理而贊訂之。傍及風鳥、壬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間,將為一家學,未及成章而歿。其于應世文字、詩歌不甚惜,意謂后世知不在是,見我一班已矣。奇趣時發(fā),或寄于畫,下筆輒追唐宋名匠。既復為人請乞,煩雜不休,遂亦不及精諦。且已四方慕之,無貴賤富貧,日詣門征索文詞、詩畫,子畏隨應之,而不必盡所至,大率興寄遐邈,不以一時毀譽重輕為取舍。

 

他所研究的學問總是窮極造化,尋覓象數(shù)之類的玄妙高深,探究歷法,學楊雄、司馬相如的玄虛、學邵雍的音聲并加以發(fā)揮,還旁及風鳥、壬循、太乙這類占卜之術(shù),出入于神人之間,意在獨創(chuàng)一家之說,但是還沒來得及成篇成章,就棄世而去。他對那些適應于當時社會的文章和詩歌卻不怎么愛惜。他的意思認為,后世的人要了解我的,并不在于這些,只要看到我點點滴滴也就足夠了。他經(jīng)常會有奇特的意象,寄情于繪畫創(chuàng)作,下筆便能直追唐宋名家的意境。因此其后常常有人請他作畫,繁雜不休,于是也就往往無法顧及到精妙。而且一旦受到四面八方的仰慕,無論貴賤,天天有人上門來求文詞、求詩畫,唐子畏也就隨便應付,用不到刻意追求精妙了。大多都是乘興隨意而作,至于別人究竟是詆毀還是贊譽,他都不放在心上。

 

子畏臨事果,事多全大節(jié),即少不合不問。故知者誠愛寶之,若異玉珍貝。王文恪公最慎予可,知之最深重。不知者亦莫不歆其才望;而媢嫉者先后有之。子畏糞土財貨,或飲其惠,諱且矯,樂其菑,更下之石,亦其得禍之由也。桂伐漆割,害雋戕特,塵土物態(tài),亦何傷于子畏,余傷子畏不以是。氣化英靈,大略數(shù)百歲一發(fā)鐘于人,子畏得之,一旦已矣,此其痛宜如何置?有過人之杰,人不歆而更毀;有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擯,此其冤宜如何已?

 

唐子畏遇事非常果決,總是顧全到大節(jié),小有不同意見是毫不顧慮的。因此與他相知的人都很喜歡和尊重他的這種品格,把他看作是奇特的美玉珍寶,其中文恪公王鏊是最慎重地贊許他的人;即使不太熟悉的人也都很仰慕他的才名;當然妒忌他才華的人先后也有。子畏糞土財物,所以有人得他的好處,裝作好人,對他的災難幸災樂禍,甚至更有落井下石的,這就是他遭禍的原因。采伐桂花,割樹聚漆,陷害俊秀,殘害人才,這都是塵世小人們的情態(tài),這又何能傷害到子畏呢?我為子畏感到悲傷倒不在于這一點。精靈之氣化育為英才,大概要好幾百年才能一發(fā)匯聚到某個人身上。子畏得到了這種靈秀之氣,卻一下子就完結(jié)了,這樣的悲痛將如何處置哦!有過人的才華,別人不來羨慕你,你卻自己給毀了;有曠世之才,世上不用你,你自己卻更加自暴自棄,這份冤情,又該如何來了結(jié)呢?

 

 

子畏為文,或麗或淡,或精或泛,無常態(tài),不肯為鍛煉功;其思常多而不盡用。其詩初喜秾麗,既又仿白氏,務達情性而語終璀璨,佳者多與古合。嘗乞夢仙游九鯉神,夢惠之墨一擔,蓋終以文業(yè)傳焉。

 

子畏做文章,有的華麗有的平淡,有的精到有的空泛,但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形態(tài),這是他不肯下苦功夫的緣故;他的思想念頭很多,但是往往不能切實運用。他寫詩,開始是喜歡秾麗,后來模仿白居易,務求表達感情和性情,用詞造句色彩鮮明,其中寫得好的與古人的作品相仿佛。曾經(jīng)借夢游歷九鯉湖仙境,夢中仙人送了他一擔墨,因此他最終還是以文業(yè)上得傳。

 

 

唐氏世吳人,居吳趨里。子畏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歲舍庚寅,名之曰寅,初字伯虎,更子畏。卒嘉靖癸未十二月二日,得年五十四。配徐,繼沈,生一女,許王氏國士,履吉之子。墓在橫塘王家村。子畏罹禍后,歸好佛事,號六如,取四句偈旨。治圃舍北桃花塢,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子重名申,亦佳士,稱難弟兄也。

 

唐家世代是吳地人,家住在吳趨里。唐子畏的母親是在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該日為庚寅年,己卯月,癸丑日)生了子畏,這年是庚寅年,故起名為寅,開始取字為伯虎,后來改為子畏。卒于嘉靖年癸未十二月二日(1524年1月7日),活了有五十二歲。原配夫人姓徐,后來續(xù)弦沈氏,生得一個女兒,許配給了國中名士王履吉的兒子。唐子畏的墓在橫塘王家村。子畏遭禍后,皈依信仰佛事,號六如居士,是中偈語中取意。在家的北邊弄了個桃花塢,種了不少桃樹,經(jīng)常在其中飲酒,有客人來,就陪著一起飲酒,客人要走,他也隨客人便,喝多了就在桃林里打瞌睡。唐子重的名字為申,也是佳士,真可以說是與他的哥哥一樣是難兄難弟。

 

 

銘曰:

穆天門兮夕開,紛吾乘兮歸來。睇桃夭兮故土,回風沖兮蘭玉摧。不兜率兮猶裴回,
星辰下上兮云雨漼。椅桐輪囷兮稼無滯穟??状溴e璨兮金芝葳蕤。碧丹淵涵兮人間望思。


有的資料上說唐伯虎是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那么這應該是1470年2月11日,但是根據(jù)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并銘》說他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那么該天應是庚寅年,己卯月,癸丑日。所以祝允明只說,“歲舍庚寅,名之曰寅……”??梢娨暌乱找鷷r生之說是好事人故弄玄虛罷。

讀完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并銘》,對唐伯虎是有了個總體的了解。不過,古人在寫墓志銘的時候,往往對一些敏感的問題諱莫如深,不言其祥。特別是關(guān)系到唐寅一生命運的赴京會考并最終卷入科場作弊案一節(jié),所涉及的人和事,都沒有詳細的說明。

 

關(guān)于這樁科考案,可以查考的相關(guān)資料有:

 

1. 《明史·選舉》:

“弘治十二年會試,大學士李東陽,少詹事程敏政為考官。給事中華昶劾敏政鬻題與舉人唐寅、徐泰(應為徐經(jīng)),乃命東陽獨閱文字。給事中林廷玉復攻敏政可疑者六事。敏政謫官,寅、泰皆斥遣?!?/p>

 

2. 《明史·唐寅列傳》:
“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jīng)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p>

 

3. 《明史·文苑·程敏政列傳》

“十二年與李東陽主會試,舉人徐經(jīng)、唐寅預作文,與試題合。給事中華昶劾敏政鬻題,時榜未發(fā),詔敏政毋閱卷,其所錄者令東陽會同考官復校。二人卷皆不在取中,東陽以聞,言者猶不已。敏政、昶、經(jīng)、寅俱下獄,坐經(jīng)嘗贄見敏政,寅嘗從敏政乞文,黜為吏,敏政勒致仕,而昶以言事不實調(diào)南太仆主簿。敏政出獄憤恚,發(fā)癰卒。后贈禮部尚書?;蜓悦粽z,傅灝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

 

4. 《明孝宗實錄》第147卷:「戶科中給事華昶奏:『國家求賢,以科目為重,公道所在,賴此一途。今年會試,臣聞士大夫公議於朝,私議於巷:翰林學士程敏政,假手文場,甘心市井。士子初場未入,而論語題已傳誦於外;二場未入,而表題又傳誦於外;三場未入,而策之第三四問又傳誦於外。江陰縣舉人徐經(jīng),蘇州府舉人唐寅等,狂童孺子,天奪其魄,或先以此題驕於眾,或先以此題問於人,此豈科目所宜有,盛世所宜容?陳待罪言職,有此風聞。願陛下特禮部場中硃卷,凡經(jīng)程敏政看者,許主考大學士李東陽與五經(jīng)同考官重加翻閱,公為去取。俾天下士就試於京師者,咸知有司之公。

 

5. 沈德潛《六如居士全集·軼事》:“經(jīng)與六如同謁篁墩(即程敏政),問會試議題。篁墩以數(shù)題示之,后點主司,所出次題,即在所擬中,唐與徐曾擬作者。華昶劾奏之,因而被累。試思篁墩高行,豈受賄之人?徐富而多才,豈行賄之人耶?余見孝宗(明弘治)實錄甚祥,因辯其誣。

 

綜合這些資料來看,徐經(jīng)和唐寅曾在會考之前拜謁過程敏政,并問及會考的議題,程敏政當時就給出了幾個可能會考到的題目。后來程敏政被點為主考官,他所擬定的題目也在考題中,徐經(jīng)和唐寅根據(jù)程敏政給出的題目預先寫過了與試題相同的文章,于是遭到言官的彈劾。孝宗皇帝發(fā)詔要程敏政立即停止閱卷,并將徐經(jīng)、唐寅收入詔獄,將程敏政逮捕,一同進行審理。在庭審中,徐經(jīng)認了罪,唐寅也無言可辯,程敏政因此被處罰致仕,而兩名考生被廢黜到浙江為吏。華昶當時彈劾程敏政鬻題,因無實據(jù)可證,因此也以言事不實而調(diào)任南太仆主簿。


唐寅的繪畫作品上有一方印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因此后世也廣為流傳,認為他是一位風流才子。但是翻開唐寅的歷史仔細觀察,稱唐寅是才子固然不錯,但要稱風流,實在難當。

 

唐寅的父親在吳趨里開家食肆,家境也不過是小康。到二十四歲那年家庭生活連遭變故,父親和妻子都在年底去世,隔年母親和妹妹又相繼離開人間。他從十六歲成為生員以后,直到此時并沒有好好不下功夫求取功名,此后守喪三年,在祝允明的勸導下,才埋頭讀書一年,在二十八歲那年(弘治戊午年,1498)才參加了應天府鄉(xiāng)試,竟一舉而得了第一名,于是名聲大震。第二年進京參加會試,意料中成功似乎唾手可得,卻卷入這件倒霉透頂?shù)目茍霭浮^q又辯不得,道又道不明。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因此棄他而去。其打擊之大,可想而知(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并銘》未提及此項婚姻)。

 

此后的一段時間,唐寅浪跡江湖,遍游華中和江南的山水,最后折回家鄉(xiāng)。原本打算稍事休養(yǎng),待病體痊愈后繼續(xù)漫游,不料沉疴難起,心里的創(chuàng)痛不是能在短時間中撫平,只有歲月的推移方能使靈魂漸漸恢復常態(tài)。正德四年(1509年),他搬到了桃花塢,在其宅側(cè)有宋人章莊簡的廢園,他在那里開辟了一片桃林,稱之為桃花庵。因為徹底死了科考的心,思想和學問已經(jīng)無所拘束,唐寅于是乘其才情,極盡高遠,學易學佛,出神入仙,探究歷法、推算音律,文比楊雄、司馬相如,更旁及玄虛占卜之類。在此期間,他每有所得便寄情繪畫,因此在繪畫上獲得了巨大成就,下筆便能直追唐宋古名家的意境。于是名聲大震,受到各方人士的仰慕。

 

唐寅再一次遇到了命運的播弄。正德九年(1514),寧王以重金將他聘到南昌。不料,此寧王已有反叛野心,唐寅發(fā)現(xiàn)他將再一次陷入殺生之禍中,便佯裝瘋癲,脫身逃歸故里。寧王日后果然起兵反叛,結(jié)果被朝廷擊敗。唐寅雖然逃過了殺生之禍,但仍然不免給他帶來了新的麻煩,于是思想日趨消沉,歸信佛門,自號“六如居士”(佛經(jīng)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關(guān)于去南昌寧王府一節(jié),祝允明在《唐子畏墓志并銘》中干脆只字未提。)

 


據(jù)一些資料的介紹,唐寅十七歲時所作的畫,便已經(jīng)顯示出神授天賜之才氣。據(jù)說,唐寅是無師自通。但在沈周先生傳記中,有“一時名士,如唐寅、文璧之流,咸出龍門?!钡挠涊d,可見,唐寅是沈周的學生。但是,后人在唐寅的繪畫作品中,很少能夠看到沈周的痕跡??梢耘袛?,唐寅從沈周學習,恐怕也是在童蒙時期。唐寅后來主要是師從周臣,走的是南宋李唐、劉松年一派宮廷院畫的路子。其實,這一點是非常好理解的,唐寅所處的年代,也是一個皇朝從動蕩和戰(zhàn)亂逐漸安定下來的時期,仰慕和追求已經(jīng)消失的前朝繁榮成為了一種風氣,當時蘇州已經(jīng)發(fā)展了以臨摹復制前代宮廷畫院作品謀利的行當(所謂“蘇州片”即起自該時)。唐寅既已棄絕士進之想,以一己長才,賣文鬻畫謀取生機,便成了他的選擇。有唐寅的詩為證:“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不過,唐寅即使摹古,也是把自己放在古人之上的。他曾在在一本摹古的冊頁上題跋:“暇日輒意所記,圖為一冊,共得一十余幀。不知古人勝我,我勝古人?”。

 

憑著唐寅的天資,他跟周臣學畫,很快便顯露出藍之勢,名聲大震。唐寅的作品以山水,人物畫出名,亦有花鳥竹石等作品存世。與沈周、文征明等畫的吳門煙雨山水不同的是,唐寅的山水大多是雄渾挺拔的崇山峻嶺,是唐宋宮廷院畫的遺緒。所以,后來董其昌在論南北宗畫風時,沒有提及唐寅,這是有原因的。唐寅的畫風格多變,我分析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悟性高,能夠融會貫通眾家所長而獨出奇妙,另一方面也與他須應付繁雜不休的請乞,顧不得精諦,遂興而寄遐邈有關(guān)。唐寅的仕女畫在民間流傳最廣、口碑最好。他的人物畫有工筆和寫意之分。造型、用筆、設色均有獨到之處。表達了一種難以企及的美。唐寅書法亦好,早年的書風比較靠近顏真卿,後來比較接近李邕、趙孟頫。

 

網(wǎng)絡上可以搜索到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唐寅繪畫及書法作品。但是,網(wǎng)絡搜索往往也有一個弊端--它在向你提供奇珍瑰寶的同時也會將冠以同樣名稱的垃圾和糟粕一股腦兒地奉上。在藝術(shù)欣賞上,真?zhèn)蔚共⒉皇俏ㄒ坏暮饬繕藴?,高雅和拙劣的區(qū)別,還是不難辨別的,我相信朋友們自然會有恰當?shù)娜∩帷?/p>

 

唐寅的詩文往往與其題畫結(jié)合,其中采用了大量的口語,意境清新,平白通俗,有許多取材于民歌,借民間通俗之口,說出了對人生和社會的見解和心聲,所以得以廣泛流傳。如他的《把酒對月歌》,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枝桃花月滿天?!本褪沁@種通俗易懂的例子。唐寅住到了桃花塢,建起了桃花庵,又自稱“桃花庵主”,寫下了不少關(guān)于桃花的詩,而且還同病相憐,痛惜桃花開后落英滿地,將其撿起埋葬在藥欄東畔,因此他“風流才子”的名聲更為遠揚。人說,黛玉葬花的情節(jié),其實就是取材于唐伯虎的這一行徑。

 

我們來看幾幅圖片:

 

話說唐寅(三)



畫上題跋: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nèi)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書本自慚稱學者,眾人疑道是神仙。
些須做得功夫處,不損胸前一片天。

與西洲別幾三十年,偶爾見過,因書鄙作并圖請教,病中殊無佳興,草草見意而已。
                                   友生唐寅

 

這幅畫顯然是作在唐寅的晚年,與朋友西洲稱為友生,且有三十年左右沒有見面了,老同學見面,一吐胸臆,可見其當時境況之拮據(jù)潦倒。唐寅的晚年,病體纏身,要靠向祝允明、文征明等朋友借貸維持生活。

 

話說唐寅(三)


畫上題道:
廣漢宮闕蕉游時,鸞鶴天香雅繡旌。自是嫦娥愛才子,桂花折與最高枝。

嫦娥裙帶飄拂,神態(tài)嬌媚,手持桂花,要授予才子中之最高者??梢姡谔埔膬?nèi)心里,所積郁的憤憤不平,是多么深切呵!此作品意氣風發(fā),線條流暢,設色素雅,敷色暈染,如月之皎潔溫柔,意象動人,非一般人物畫所能匹敵。

 

話說唐寅(三)



反映唐寅晚年心境的漫興十首之片段

 


祝允明在《唐子畏墓志并銘》中,對唐寅的畫、詩、文都作出了評價,祝允明年紀比唐寅大十歲,家住在三茅觀巷,和唐寅家近在咫尺,與唐寅結(jié)交成肺腑之友,也一定是一個兄長般的摯友,所以他的評價應該說是中肯和恰如其分的。

 

唐寅晚境凄涼,身后詩文幾近散軼。直至萬歷年間,常熟書商何君立以重金征求唐寅的片紙只字,將唐寅生前散軼的近百篇詩文匯集付梓。后來,常熟書商毛晉在編錄《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時,又特地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軼事。崇禎十六年(1643),毛晉游春至橫塘王家村,訪得唐寅墓園荊棘荒蕪,詢及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嗣中乏人。于是感嘆:“是朋友之罪也,千載下讀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并乎?”于是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造三間祠堂于其旁。清嘉慶六年(1801)長沙人唐仲冕來吳縣任知縣,他以族裔身份再修了唐寅墓,修了石碑、石亭,并編修了《六如居士全集》。新中國成立以后,唐寅墓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但在文革中唐寅墓被毀,墓碑、石亭,石坊及周圍樹木均蕩然無存。現(xiàn)在的唐寅墓是1985年按原先的面貌重新復原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