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有能力的讀書人 【原文】以從俗為善,以貨財為寶,以養(yǎng)生為己至道,是民德也。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行法至堅,好修正其所聞,以橋飾其情性。其言多當也,而未諭也;其行多當也,而未安也;其知慮多當也,而未周密也。上則能大其所隆,下則能開道不己若者,如是,則可謂篤厚君子矣。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應當時之變,若數(shù)一二;行禮要節(jié)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時立功之巧,若詔四時;平正和民之善,億萬之眾而博1若一人。如是,則可謂賢人矣。 【譯文】以跟從習俗為美好,以經(jīng)營財物為珍寶,以養(yǎng)育生存為自己的最好的人生道路,這就是人民的規(guī)律。行使法律最堅定,不以自己的私欲擾亂自己的思想,象這樣做,就可以稱為有能力的讀書人。行使法律最堅定,喜好修正自己的所見所聞,用以矯正自己的情感和性格。言談大多正確,但還不夠清楚;行為大多正確,但還不夠穩(wěn)妥;智慧和思慮大多正確,但還不夠周密。對上能推崇所尊重的人,對下能開導不如自己的人,象這樣做,就可以稱為是誠實厚道的君子。修治歷代君王的法度,就象能分辨黑色和白色一樣;應付時勢的變化,就象讀數(shù)一樣;行為于社會行為規(guī)范有節(jié)制而穩(wěn)妥,就象運動自己的四肢一樣;抓住機要時勢而有立功的巧妙,就象通曉一年四季一樣;公平正確和同于人民中的美好,使億萬人普遍得就象一個人一樣。象這樣做,就可以稱之為賢能的人。 【說明】本節(jié)緊接上節(jié),從開篇到上一節(jié),荀子說了很多必須要效法的君子——大儒,但其標準究竟是些什么,許多人讀了可能還不一定懂,所以荀子在本節(jié)又列出了士、君子、賢人的標準,即高級管理者與中等和下層管理者。也就是說,懂得或者能言善辯“離堅白”、“合同異”命題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君子、賢人,而只有修治 —————————————————— 【注釋】1.博:《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荀子·天論》:“風雨博施。”《增韻·鐸韻》:“博,普也。”這里用為廣泛、普遍之意。 |
|
|
來自: 傳統(tǒng)文化網(wǎng)站 > 《8.儒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