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21.96 KB)
2009-1-6 18:23
所有圖文轉(zhuǎn)字"超解明阿波釣法_小里哲也"株式會社つり人社
子線使用0.8以下時,手只能持捲線器處,不可將握把靠在手軸上,這樣魚在拉扯的過程中 讓竿不讓線才會確實,反應(yīng)才會快.
下載 (25.6 KB)
2009-1-7 09:22
子線0.8~1.5號,手臂可以貼緊在握把上用手臂支點去撐魚,當(dāng)覺的不夠力時 捲線的左手可以上捧住竿子,留意竿子的角度要保持好.
下載 (20.52 KB)
2009-1-7 09:22
子線是2號以上,可以用左手手握住握柄,兩手搏魚,採一推一拉方式把竿子立起來, 把魚拉回來. Takashi 先生補充我個人知識不足的部份 關(guān)於 sabaki 一文;正確之名稱應(yīng)為 竿さばき(sao sabaki),意指博魚時之提竿操控方式。傳統(tǒng)之阿波釣竿略短於 5.3 米,竹竿時代黑毛竿是 4.8 米為主流,調(diào)性為八二先調(diào),因碳纖竿較輕故以 5米或5.3米而為之。 提竿為小里所言但需搭配 LB Reel ,角度產(chǎn)生偏差時可以略為放線作 "間" 的調(diào)整,多數(shù)的臺灣釣友其實不解其奧義,偏好長竿捲線速度又慢甚至以左手持竿,故釣竿之最高彈性角度無法保持,先調(diào)加上過長之釣竿力矩極易被大魚拉下鑽洞,以斷線收場而非爆線,所以我在板上提及見其人之sabaki 足見其人之斤兩,確有狂妄之處但也屬實。 德島之技術(shù)以職業(yè)釣法而著稱, sabaki 時左右水平只進不出搭配左手快速捲線,故能於大咬時同一時間獲得較多的漁獲。姿勢優(yōu)雅者以鵜澤為著稱(模擬於阿波而鄙視阿波,日人如他者鮮矣),實際而具效率者則以小里為第一,幾乎完全沒有 lose 。
你應(yīng)該將我寄給你的九州阿波釣法貼上,如此釣友才知道兩種釣法奧義的差別處。
日本紀伊和九州是以長竿釣法為主,尤以和歌山潮岬之超長竿釣法為甚,而德島傳統(tǒng)以短竿釣法。這些 地方field 水流速度及棚深頗具差異,黑毛競技釣量必於淺棚決其勝負,切記!
九州競技場黑毛多吃深棚為多,故對四國選手而言並非處於習(xí)慣性之優(yōu)勢,而德島選手於日本多處競賽常以客而能勝主,足見阿波奧義於各種 field 之適用性,甚至尚能用於臺灣東北角之驚濤駭浪之下。
給徐新安的資料
下載 (33.34 KB)
2009-1-6 18:40
(A)投入誘餌拋入釣組 (B)當(dāng)誘走到(2)的位置,帶鉤的餌(3)剛好與(2)的誘餌帶交會 (C)抓好時間再投入一團誘餌 (D)當(dāng)誘餌(1)流到(3)時已超出釣餌追的距離, (E)此時鉤上的餌因為有子母線的牽扯,速度會變慢 後面那個誘餌團就可以追上帶鉤餌了
下載 (19.55 KB)
2009-1-6 18:40
在釣魚人中討論相關(guān)圖片,魚由下往上吃的時候魚訊都會較大 魚水平移動時魚訊都會較輕或是無
下載 (26.54 KB)
2009-1-6 18:40
這個圖是說,餌跟魚同個水平面,魚會不吃餌,如果有角度的話 魚就會衝上來吃,所以誘魚想辦法讓魚做上下的運動 中黑毛的機會才會大,在臺灣魚源缺乏的現(xiàn)況 要驗正自己的理論並不容易, 在日本五島,男女我都看過魚上下運動的狀況 吃餌真的很漂亮,顯少有國內(nèi)吃餌埋, 還要帶一下才拖的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