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位非洲的酋長去英倫三島觀光,回來后,別人問那里的情形怎樣,酋長想了想,回答:“那里的人都說英語,連小孩子也在說。 ”酋長說的并沒有錯,他所注意的只是這些,其他的或許被忽略了。
這就是眼界。 眼界決定了價值取向。有一次,哲學(xué)家池田大作問歷史學(xué)家湯因比:如果您可以選擇出生時間和地點,您怎么選?湯因比說,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愿意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歐亞大陸的交匯點。那時古埃及文明、歐洲文明與亞洲文明在這一區(qū)域匯聚并擴(kuò)散到全球,親歷其間,可以準(zhǔn)確地觀察到各種文明形態(tài)對世界的影響。 湯因比不愧是大師,眼界超越古今,凝注于歷史的蒼茫之處。 一個人與一個時代的結(jié)合,很大程度取決于眼界。打開了眼界,自然就打開了心胸。 看一個人,不妨先看一看他的眼界。 (摘自《時代青年》第6期 作者 鮑爾吉·原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