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學(Science of Science)
--------------------------------------------------------------------------------
科學學是研究科學的學科,科學學以科學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在于認識科學的性質特點、關系結構、運動規(guī)律和社會功能,并在認識的基礎上研究促進科學發(fā)展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方法。
作為科學學研究對象的科學,主要指自然科學??茖W學的產生起源于對自然科學的社會性研究,科學學的發(fā)展表現于對自然科學與社會關系研究的發(fā)展。近年來雖有人提出把作為科學學研究對象的科學,擴大為包括所有科學直至哲學在內的設想,也有人開始了例如社會科學學、哲學學方面的研究,但迄今為止,多數人認為科學學的研究對象是以自然科學為主的。
作為科學學研究對象的自然科學,是廣義的自然科學。它包括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而且也涉及自然科學關系密切的技術及工程問題。
實際上科學學的研究并不僅限于科學技術自身,而是包括在以下三個主要的方面:一是關于科學技術研究的研究,二是關于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研究,三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同經濟、社會相互關系的研究。這三方面的綜合即社會中的科學技術事業(yè)。因此,比較準確地說,可以把科學學理解為是一門以整個科學技術事業(yè)為對象,研究科學技術自身以及科學技術同經濟、社會相互關系的客觀運動規(guī)律的科學,研究如何利用這種客觀規(guī)律以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應用原理、原則和方法的科學。
科學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規(guī)定了科學學主體內容的兩大方面:一方面是關于科學技術事業(yè)的認識內容,另一方面是如何利用這些知識的應用內容。認識內容包括科學技術的性質、特點、分類、體系結構、社會功能、發(fā)展規(guī)律、未來趨勢等等。它們是對客觀對象認識的概括和總結,具有系統(tǒng)理論的形態(tài),構成了科學學的基礎理論,因之這一大部分可以稱之為理論科學學。應用內容包括在基礎理論指導下所得出的制訂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政策以及對科學技術事業(yè)進行組織管理的原理、原則和方法等等,它們是對規(guī)律和理論的利用,因之這一大部分可以稱之為應用科學學。運用這兩大方面所提供的理論基礎和應用原理,可以進一步進行開發(fā)性課題研究和指導解決科技事業(yè)中的種種具體問題。
由于理論科學學和應用科學學的內容都各自包括許多不同的方面,因此,對這些不同方面分別進行的深入和展開的研究及其研究成果就形成了許多相關的科學學的分支學科。現在理論科學學的分支學科已有科學體系學、科學能力學、科學社會學、科學經濟學、科學邏輯學、科學計量學、科學方法學、科學心理學、科學倫理學、科學美學等等。應用科學學的分支學科已有科學戰(zhàn)略學、科學規(guī)劃學、科學政策學、科學體制學、科學管理學、科學人才學、科學教育學等等。但理論科學學與應用科學學的界限,很多地方是相對的,尤其是各分支學科之間,常有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疊。
從科學學的研究內容,可以理解到研究科學學的重要意義??茖W學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對科學技術事業(yè)社會作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可以為國家制訂發(fā)展科技的路線、戰(zhàn)略、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可以促進科學技術的組織管理工作實現合理化和提高效率;可以幫助科技研究人員擴展知識寬度、推進思維深度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聯系到科學技術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關鍵地位,科學學的意義就更加容易理解。
科學學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共同決定了科學學的學科性質??茖W學的研究對象雖然是科學技術,但它研究的并不是具體的專門科學和技術,而是把科學技術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的部門建制并從社會的角度來對它進行研究的,所以科學學的學科性質并不是自然科學,而是為發(fā)展自然科學服務的社會科學。不過,作為一種社會科學,科學學又有它的特殊性;它不但同自然科學相交叉,也與多種社會科學相交叉,甚至還同數學以至某些工程技術相交叉。因此,科學學雖然基本上是社會科學,但同時又是一種交叉科學,是軟科學性質的這種特點,在它的不同分支中又各有不同的側重交叉點。
科學學的部分著作從40年代開始陸續(xù)被譯介到我國。張子美摘譯的貝爾納的《科學的社會功能》,1950年商務印書館曾以《科學與社會主義》為書名出版。但直到60年代,科學學在我國的傳播和研究還是零星的。1977年,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發(fā)表文章,率先呼吁開展科學學的研究,從此科學學在我國進入了一個蓬勃發(fā)展的新階段。1979年7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科學學學術討論會”,1981、1983、1985年又舉行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1979年建立了全國性的“科學學聯絡組,1983年“中國科學學寫科技政策研究會”宣告成立,科學家錢三強教授被推選為理事長,到1986年,除臺灣外,全國的所有?⒅畢絞瀉妥災吻冀⒘絲蒲аа芯炕嶙櫓?979年,第一份《科學學與科技管理》雜志在天津問世,不久在北京又發(fā)行了《科學學研究》和《科學學譯叢》,三者都是全國科學學研究會的機關刊物?,F在科學學類的期刊全國已有20多家??茖W學專著先后出版的有關西普、季子林、陳士?⑼跏魎?、何钟秀等编著的倨学学纲要?981,田夫、王興成主編的《科學學教程》(1983),夏禹龍、劉吉、馮之浚、張念椿等編著的《科學學基?罰?983),關西普、湯步華主編的《科學學》(1985),趙紅洲撰著的《科學能力學引論》(1984)等數十種。
科學學雖然是一門新興學科,但它在國內國外的發(fā)展都十分迅速,其所以如此,有它歷史的背景和現實的原因。從19世紀后半期起,科學開始走在技術和生產的前面。20世紀以來,科學越來越明顯地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主要來源,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成為國家實力的支柱,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科學的影響在顯著增長,但同時也發(fā)現了科學的某些負效應。在這種情況下,正如貝爾納所說,科學需要“自我意識”,需要研究它的發(fā)展戰(zhàn)略,需要使科學能夠更好地造福于人類。因此,正確認識科學自身的結構,認識它與社會的關系及其運動規(guī)律,正確制訂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路線、戰(zhàn)略和政策,有效地進行科學技術事業(yè)的組織管理,已成為擺在每個國家面前的突出課題。這就是科學學得以迅速發(fā)展的根據,也是使科學學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