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TAI JI QVAN - 練拳越累越錯? “三不露” 是放松鑰匙 WINTER 太極拳 ![]() 前言 熟 練 太 極 ![]() ![]() ![]() ![]() 太極 小區(qū)晨練的張阿姨總說:“練太極比做家務還累,腰胯僵得慌。” 其實她踩了太極拳的常見雷區(qū) —— 違背了 “三不露” 戒律。 老輩拳師常說:“練拳先修身,修身先守戒?!?/span> 這 “三不露”(不露喉、不露胯、不露根)不是束縛,而是讓身體回歸自然狀態(tài)的指南。遵循它,骨骼各安其位,肌肉不用 “硬撐”,站再久也能輕松自在。 ![]() ![]() 拆解 “三不露” 太 極 健 身 ![]() ![]() ![]() ![]() 1 太極拳 ![]() ![]() 1. 不露喉:頭頂 “懸線”,頸肩不緊繃 誤區(qū):不少人練拳時頭顱后仰,喉結(jié)突出,脖子越練越酸。 秘訣:虛領(lǐng)頂勁 想象頭頂百會穴有根細線輕輕向上拎,下頜微收,就像 “頂頭懸”。這時頭頂有上提之力,小腹有下沉之感,軀干被自然拉長,喉嚨不擠不壓,呼吸瞬間變深勻。 這可不是 “擺姿勢”:頭顱懸起后,頸部肌肉不用再托著腦袋,肩頸的緊張感會像潮水般退去,連打哈欠都覺得順暢。 2. 不露胯:臀部 “下垂”,腰腹不僵硬 誤區(qū):站立時臀部后翹(“露胯”),為了平衡只能挺胸收腹,腰腹肌肉繃得發(fā)緊。 秘訣:垂臀收胯 讓臀部自然向下松弛,不要刻意后撅或前收。這招能 “解鎖” 腰胯: 臀部不翹,腰部肌肉不用牽引發(fā)力,僵硬感直接消失; 胸部不用前挺,“虛心實腹” 的狀態(tài)自然形成 —— 胸口空松,小腹飽滿,呼吸能沉到丹田。 試試站定后做 “垂臀”:雙手輕貼腰側(cè),感受臀部向下墜,幾秒后就會發(fā)現(xiàn)腰腹變軟了。 3. 不露根:尾閭 “中正”,全身穩(wěn)如松 誤區(qū):身體前俯或歪斜,重量壓在腳掌甚至腳趾上,站一會兒就腿酸。 秘訣:重量沉足跟 垂臀后尾閭自然擺正,脊柱像搭好的積木般順直,全身重量會沿兩腿穩(wěn)穩(wěn)落在足跟上。這時足掌輕貼地面即可,不用 “抓地” 發(fā)力。 關(guān)鍵原理:骨骼成了 “承重墻”,肌肉和韌帶從 “支撐者” 變成 “旁觀者”。就像衣服搭在衣架上,不用費力也能保持形態(tài),久站不累的秘密就在這。 三、核心心法:“滿體松弛” 是終極目標 “三不露” 的本質(zhì)是讓身體實現(xiàn) “滿體松弛”,關(guān)鍵在脊柱順直、胸部空松。 脊柱:別 “繃直” 也別 “塌陷” 練預備式時,脊柱既不能用力繃成 “直板”(會導致挺胸露胯),也不能彎腰駝背(會導致仰頭露喉)。要像嬰兒站立那樣,脊柱保持先天的自然曲度。這時從頭頂?shù)轿查偟牧€暢通,全身重量傳導無阻。 胸部:先松腹肩,再松胸口 很多人胸部緊張,是因為腹部收得太緊、肩膀聳得太高。試試先放松小腹(不刻意收腹),再讓雙肩向下沉,胸口的緊繃感會立刻緩解 —— 這就是 “虛心實腹” 的真諦。 當脊柱順直、胸口空松,你會發(fā)現(xiàn):全身像浸在溫水里,皮、肉、韌帶都放松了,連手指尖都有 “脹脹的” 輕松感。 太 極 ![]() TAI JI ![]() ![]() ![]() 太極 太 極 健 身 ![]() ![]() ![]() ![]() ![]() ![]() tai ji ![]() 四、實操指南:3 個動作驗證 “放松效果” 1. 預備式(站樁) 頭頂懸線,下頜微收(不露喉); 臀部下垂,不翹不夾(不露胯); 雙腳與肩同寬,重量沉到足跟(不露根)。 站 3 分鐘,感受:頸肩是否放松?腰腹是否柔軟?腳跟是否有沉重感? 2. 摟膝拗步(動態(tài)驗證) 出步時手向前伸,別超過前腳尖(配合 “不露根”,避免身體前俯);轉(zhuǎn)身時保持垂臀,感受腰胯跟著轉(zhuǎn)動,而不是 “硬擰”。 3. 收勢(檢驗成果) 收勢后摸摸頸肩:如果還是緊繃,說明 “不露喉” 沒做到;摸摸腰腹:如果發(fā)硬,可能 “露胯” 了;感受雙腳:如果腳趾發(fā)力,就是 “露根” 了。 ![]() ![]() 02 結(jié)語 tai ji ![]() 結(jié)語:守戒不是 “較真”,是對身體的溫柔 有人說:“練拳要隨意,何必守這些規(guī)矩?” 但 “三不露” 從來不是束縛 —— 它是幫你找回身體本能的 “導航”。 當你不用仰頭、不翹臀部、重量沉足跟,身體就回到了最省力的狀態(tài)。這時候練拳,不是 “用力做動作”,而是 “順著身體動”,輕松感自然來。 下次晨練別著急劃拳架,先站 3 分鐘 “三不露” 樁 —— 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太極,是越練越輕松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