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四個(gè)漢字,其中有“喜”部的兩個(gè)漢字:“憙、嚭”;兩個(gè)“壴”部的兩個(gè)漢字:“壴、尌”。其中,“壴”是《說文解字》部首漢字。 1、憙。讀xǐ?!墩f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憙,說也。從心,從喜,喜亦聲?!痹S慎認(rèn)為憙是會意兼形聲字。本義是喜悅。 許慎直接拆解字形,認(rèn)為憙是“喜”添加了“心”,強(qiáng)調(diào)心喜。實(shí)際上,如《字源》分析,“憙”只是“喜”的加旁異體字。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喜、憙古今字?!闭J(rèn)為'喜'和'憙'是古今字。 ![]() 喜悅的百姓 憙的本義是喜悅。這里的“說”,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者,今之悅字?!?/span> 憙的本義是喜悅;高興?!队衿ば牟俊罚骸皯儯瑯芬?。”《荀子·堯問》:“楚莊王以憂,而君以憙”(今本作喜)。楚莊王因此而憂慮,而您卻因此而喜悅?!妒酚洝じ咦姹炯o(jì)》:“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秦軍解,因大破之?!彼?jīng)過的地方不許擄掠。秦地的百姓很高興,秦軍就瓦解了,因此大敗秦軍。 本義之外,憙還有其他用法: (1)喜好;愛好。《廣韻·志韻》:“憙,好也?!薄稑犯柁o·相和歌辭·陌上?!罚骸傲_敷憙蠶桑,采桑東南隅?!边@里的憙采桑,指喜好采桑。 (2)指容易發(fā)生某種變化?!洱R民要術(shù)·種麻》:“有葉者,憙爛?!庇腥~的,容易爛。 憙的小篆寫法如圖: ![]() 憙的小篆寫法 2、嚭。讀pǐ?!墩f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嚭,大也。從喜,否聲。《春秋傳》:'吳有太宰嚭。’”形聲字。本義是大。 除本義外,典籍還用為人名,春秋時(shí)吳有大夫伯嚭。春秋后期吳國大夫。吳王夫差時(shí)任太宰,又稱太宰嚭、太宰否。 嚭的小篆寫法如圖: ![]() 嚭的小篆寫法 3、壴。讀音有兩個(gè): (一)zhù。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biāo)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壴,陳樂立而上見也。從屮,從豆。”許慎認(rèn)為壴是會意字。本義是陳列樂器。 我們來看一下字形演變: ![]() 壴的字形演變 壴的早期字形為象形字。像上插羽飾,下有腳座的圓鼓形。甲骨文中,上部的羽飾有繁簡不同的幾種形式,中部像鼓面正視形的圓圈(也有刻畫成方形的鼓面)中,有的加了短畫或小圓圈。 到了西周,鼓上的羽飾形已漸漸脫離母體,成為上下兩部分分離的字形。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各地區(qū)字形又有小異,但所表示的字義均為鼓。其本義即鼓。 ![]() 盤蛇形座鼓(戰(zhàn)國) “壴”是典型的象形字。其本義是架起的一面鼓。上像崇牙裝飾,中像鼓面,下像鼓架。徐鍇《說文系傳》:“豆,樹鼓之象,屮,其上葆羽也。象形?!毙鞛墩f文解字注箋·壴部》:“戴氏侗曰:'壴,樂器類,艸木籩豆,非所取象。其中蓋象鼓,上象設(shè)業(yè)崇牙之形,下象建鼓之虡(jù,懸掛鐘磬鼓東的架子)’伯曰:'疑此即鼓字。’”郭沫若《卜辭通纂·世系》:“壴,乃鼓之初文,象形?!?/span> 本義之外,壴還有其他用法: (1)鼓架?!蹲謪R補(bǔ)·士部》:“壴,又鼓架也?!?/span> (2)用同“豎”。豎立?!蹲謪R補(bǔ)·士部》:“壴,又像作豎立之豎,見《韻寶》。” 此外,壴還是姓?!度f姓統(tǒng)譜·遇韻》引《姓苑》:“今河?xùn)|有樹氏。寮有諸司使檯滋近,改作壴。望出河南及河?xùn)|?!?/span> (二)gǔ。讀音出《字源》?!蹲衷础罚骸肮?,本義是鼓,名詞?!墩f文》:'陳樂立而上見也。’在殷商卜辭與周金文中與以擊鼓為本義的動詞“鼓”字通用。此名動二詞本出一源。《合集》34475:'庚寅貞,其壴彡?’(庚寅日卜,貞問:要擊鼓舉行彡祭嗎?)” ![]() 有底座的鼓 壴的小篆寫法如圖: ![]() 壴的小篆寫法 4、尌。讀音有兩個(gè): (一)shù。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biāo)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尌,立也。從壴,從寸,擋土墻 之也。讀若駐。”會意字。本義是樹立。 既是會意字,來看字形演變: ![]() 尌的字形演變 尌的字形,左側(cè)是一個(gè)壴(即“鼓”,見上一字解說),右側(cè)是一只手,表示用手將鼓架立起來。篆文將手改為寸(也是手),隸變后楷書寫作尌。 ![]() 樹起鼓來 尌的本義是將鼓立起來。后引申為樹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今字通用樹為之,樹行而尌廢矣?!吨芏Y》注多用尌字?!薄兑拙暋でよ彾取なト讼筘浴罚骸岸L(fēng)尌信?!迸f注:“圣人尌立卦也。卦信風(fēng),以能相應(yīng)?!?/span> 本義之外,尌還有其他用法: (1)用同“豎”。童仆。《正字通·寸部》:“尌,僮仆曰尌子?!?/span> (2)用同“豎”。姓?!度f姓統(tǒng)譜·遇韻》有“尌氏”?!墩滞āご绮俊罚骸皩?,姓。《左傳》鄭大夫?qū)?。”《左傳·昭公十六年》:“鄭大旱,使屠擊、???、豎柎,有事于桑山?!?/span> (二)zhù。同“駐”。馬停步不前。王筠《說文釋例·寸部》:“《馬部》:'駐,立止也?!队衿吩唬?尌,又作駐?!职福骸度瞬俊罚?侸,立也?!??!掇u部》:'遤,不行也’。讀若住。是則尌、駐、侸、遤,音義并同,惟駐從馬,則有所的指耳?!?/span> 尌的小篆寫法如圖: ![]() 尌的小篆寫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