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勝兵中醫(yī) 講課時間: 傷寒霍亂篇已開啟,后續(xù)的張勝兵品《傷寒》系列課程也會在直播群講解,講課時間不定期更新,如想進微信群直播聽課,請加咨詢號進群,講課前我們會以群消息通知各位。 語音收聽方式: ![]() 掃碼聽全集 長按識別二維碼 獲取更多音頻信息 ![]() 注:喜馬拉雅FM同步上線,品讀更多經(jīng)典好書,敬請期待! 沁園春·霍亂兼表 頭痛發(fā)熱,吐利身疼,霍亂兼表。 若表多欲飲,五苓雙解,利尿?qū)嵄?,桂枝便了?/span> 里多不飲,理中溫中,加減八法應(yīng)知曉。 臍上筑,須加桂四兩,平?jīng)_剛好! 嘔多去術(shù)入姜,如瀉重健脾仍用術(shù)。 悸茯苓二兩,渴術(shù)加半,腹痛參同,寒干亦巧。 腹?jié)M寒凝,去術(shù)易附,更飲熱粥病當跑! 吐利止,倘身痛不休,桂枝和小! ![]() 1 解讀(上) 大家好,我是張勝兵。今天是2025年的10月19號,現(xiàn)在是中午的12:48,感謝大家守候在手機或者電腦旁,來收聽我為大家講的《傷寒論》。這節(jié)課我們講《傷寒論》第386、387兩條條文。我馬上要趕飛機去北京出差,那么利用中午的這點時間,講一節(jié)《傷寒論》,因為《傷寒論》也沒有多少條文了,我想趕緊把它講出來。這樣的話,到時候在全國巡回演講的《傷寒論》可以早一點和大家見面。 好,我們先看《傷寒論》的原文,386條和387條。 第386條: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五苓散方: 豬苓去皮 白術(shù) 茯苓各十八銖 桂枝半兩,去皮 澤瀉一兩六銖 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理中丸方: 人參 甘草炙 白術(shù) 干姜以上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如雞黃許大,以沸湯數(shù)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shù)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理中丸方下有作湯及加減法: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shù)加桂四兩。 吐多者,去術(shù),加生姜三兩。下多者,還用術(shù);悸者,加茯苓二兩??视盟撸有g(shù),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兩半。腹?jié)M者,去術(shù),加附子一枚。服湯后,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fā)揭衣被。 第387條: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生姜三兩 炙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好,我們一條一條、逐字逐句的跟大家解讀一下。我們先看386條條文,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這條條文不難,但是卻有地方是有爭議的,主要是在熱多欲飲水的熱,寒多不用水的寒。1800年以來爭執(zhí)不休,其實呢,這很簡單,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他們會有那么多爭執(zhí),這么簡單的東西,居然還出現(xiàn)了好多觀點。那么這條條文什么意思呢,霍亂,首先,霍亂他說了這兩個字,就證明了這個病人有什么?上吐下瀉。然后他說頭痛、發(fā)熱、身疼痛。那么,頭痛發(fā)熱身疼痛說明什么?說明他有表證。也就是說,這條條文它是一個霍亂兼有表證的這么一個情況。那怎么治療呢?那么他說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那么這里的熱多,很顯然,這里的熱是指表,如果表邪很明顯的情況下,病人還有想飲水的伴隨癥狀的話,那么就用五苓散來治療,就這么簡單。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寒多是指里寒重,這個霍亂它是里寒、寒性的霍亂,那么里寒重,脾虛,脾陽虛,它不需要——不像五苓散那樣,要飲水,所以它健脾就可以了,理中丸主之。 那么為什么熱多欲飲水用五苓散呢?因為五苓散它是太陽蓄水證所用的方子,它里面有桂枝,桂枝本身就是可以解表的,也就是說,五苓散本來就可以表里雙解,有表無表,它都可治。在太陽病里面,我們早就說過學過了。所以五苓散它既可以單獨治療下焦蓄水,太陽蓄水證,又可以治療下焦蓄水有表證,可以表里雙解。而下焦蓄水,膀胱氣化失司,津液不能上承,所以病人會感覺到想飲水,而這個霍亂本來就是上吐下瀉,上吐下瀉厲害了,這個水分在膀胱里面就會很少,因此他就會小便不利。那五苓散它的治療方法是利小便以實大便,再加上五苓散它含有桂枝又能解表,而五苓散又能治療膀胱氣化失司而出現(xiàn)的口渴、欲飲水,因此,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完全是基于這個霍亂兼有表證,非常符合五苓散證。而五苓散它里面有桂枝,它怎么可能是去治療熱證呢?所以這個熱多欲飲水的熱,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寒熱。這里的熱是指表邪,是頭痛發(fā)熱的熱。頭痛發(fā)熱身疼痛,這不是表證嗎?所以這里的熱多欲飲水,很明顯是表證明顯,病人呢又想飲水,但是霍亂本來是急性的、急劇的上吐下瀉,所以即使他表證明顯,我們也要以治療里證為主,而五苓散呢,剛好是一個治療里證為主,順便解表的方子。 我們看一下太陽病當中的五苓散證的條文。第71條: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看到?jīng)]有?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這是五苓散證,和我們這里的是不是不謀而合呀,和本條條文里面的。第72條:發(fā)汗已,脈浮數(shù),煩渴者,五苓散主之。你看,這個脈浮數(shù),證明他仍然還有表熱,又出現(xiàn)煩渴,這也是五苓散證。我們與本條是不是不謀而合???我們再看《傷寒論》的74條: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看到?jīng)]有?他明確說了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你看,它除了能夠表里雙解,它還能治療水逆。所以這里的熱多欲飲水者,這個熱是指表熱、表證。 寒多不用水者,那么霍亂本來就是一個前提條件。霍亂本來就是一個上吐下瀉的病,是一個里證,但是,它伴隨有表證之后,頭痛、發(fā)熱、身疼痛?;魜y兼表之后,那么它就會出現(xiàn)表和里病情的輕重的問題,而寒多不用水者呢,它是指霍亂的上吐下瀉很明顯,表證沒那么明顯,所以寒多不用水是指里證。那么里寒多,當然他就不想喝那么多水。這個時候用理中丸來治療。這個寒多不用水,為什么要用理中丸呢?因為它是中陽不足,脾失健運。它是運脾利濕之力不及,所以我們要用甘溫補益,以振奮中陽,兼以干燥,以化寒濕,用理中丸,就這么簡單。由于理中丸它是個丸劑,我們治療急性病的時候,它的速度太慢了,用丸者緩也,所以我們必須要用湯劑,正所謂湯者蕩也,所以就把理中丸做成理中湯,更適合這個霍亂的這種病情。而做成理中湯以后,為了增強藥效,還加喝了一升熱粥,那么這個熱粥進去之后,一方面可以增強理中的療效,還可以溫養(yǎng)中氣,補充液體的不足、津液的喪失,另外用了熱粥之后,可以達到發(fā)汗的目的,也就是說,這個表證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治療。 那么根據(jù)霍亂兼有表證的這個患者的體質(zhì)的不同,就有個體差異,不同的人,他可能臨床表現(xiàn)會有所不同。因此,仲景在理中丸或者說理中湯采用了加減法,列出了八種加減法。那么,在臨床當中,這八種加減法非常有指導意義。哪怕不是在霍亂當中,我們在用到理中丸的時候,這八種加減法都可以為臨床帶來神奇的療效。它除了可以針對不同體質(zhì)的人的不同臨床表現(xiàn)進行加減,它也可能是對某一種體質(zhì)的人在病理的進程當中出現(xiàn)的不同兼證,也可以用此加減法。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這八種加減法并不是理中丸的全部,而是部分。仲景只是列了這八個而已,至于其他情況的話,還需要我們自己來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如果說見到了臍上跳動,臍上筑,臍上跳動,這是兼有腎虛水寒上沖,因此就去掉白術(shù)之擁堵,仿桂枝加桂湯之意,正如桂枝以溫陽制水平?jīng)_;如果因為脾陽不足,導致寒飲內(nèi)停,上沖于胃,而且嘔吐,這個時候呢,又應(yīng)該去掉白術(shù)之擁堵,而仿茯苓甘草湯之意,加生姜以化飲和胃降逆;如果脾土不厚,清氣不升,水濕下注者,仍用白術(shù)之厚土;若因水氣凌心而致心下悸動者,加用茯苓既可利水,更可寧心定悸;如果渴欲飲水,有脾運不健,這個時候應(yīng)該重用白術(shù),以補土布津;如果說因為中虛而致腹中痛,喜揉喜按的呢,應(yīng)該重用人參,以補虛緩急來止痛;如果說是中寒明顯,腹中冷痛,手足不溫,那就應(yīng)該重用干姜,以溫中散寒止痛;如果陽虛寒凝,以致氣滯不行,腹中脹滿不舒,應(yīng)該去掉白術(shù)之壅滯,增加附子,辛溫通陽,以散寒除滿。 那么這樣一來,386條我們就可以這樣解讀了:這個病人得了霍亂,上吐下瀉,并兼有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的太陽表證。如果是表證明顯,而且病人想喝水的,這樣的情況應(yīng)該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里證明顯,內(nèi)寒較重,不想喝水的,這樣的情況呢,應(yīng)該用理中丸來治療。五苓散方,豬苓、白術(shù)、茯苓各十八株,桂枝半兩,澤瀉一兩六株,以上五味藥,作為散劑,用米湯和下,每服方寸匕,一天三次,多飲暖水,汗出愈。也就是說,流汗之后,這個病就好了。理中丸方,人參、干姜、炙甘草、白術(shù)各三兩,以上四味藥物,搗碎,篩細粉,用蜜將藥粉制成像雞蛋黃大小的藥丸備用,在服用時,用適量的開水把它化開一丸,溫服,白天服三到四次,晚上服兩次。如果服藥后沒有腹部發(fā)熱的感覺,就增加到三、四丸。但是理中丸的效果呢,又不如湯藥。那么理中丸做湯劑的方法以及加減法如下:理中丸的四味藥等份,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用量,然后切制,加入八升水煮到三升,去掉藥渣,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如果臍上跳動的,這是腎陽虛不能制水,水氣上逆所致,應(yīng)該去掉白術(shù),加四兩桂枝;嘔吐嚴重的,去掉白術(shù),加生姜三兩;腹瀉嚴重的,依舊使用白術(shù);心悸的,應(yīng)該加二兩茯苓;口渴想要喝水的,加大白術(shù)用量至四兩半;腹痛的,加大人參用量至四兩半;寒邪重的呢,加大干姜用量至四兩半;腹部脹滿的,去掉白術(shù),加一枚附子。服用理中湯之后,大約相隔一頓飯的時間,就喝一升白粥。那么自己會微微的發(fā)熱,這個時候不要擅自脫衣揭被。 2 解讀(下) 好,那么這種霍亂兼表的,經(jīng)過治療以后,這個霍亂慢慢趨好,但是這個表邪就不一定解了,所以仲景馬上就補充了387條條文: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也就是說,霍亂兼表證的情況,霍亂好了的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是表證并沒有得到完全的解除,身痛不休。那么,由于病人剛剛經(jīng)過了劇烈的上吐下瀉,雖然這個霍亂已經(jīng)止住了,可是正氣已衰。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使他有表證,我們也不能猛烈地、夠強烈地去發(fā)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考慮到這個患者的身體大病初愈,或者說疾病初愈,那你這里還存在著這個表證呢,我們就要權(quán)衡一下利弊,仔細的思考一下如何來解決這個表證。因此,他就說,當消息和解其外。那么這個消息是什么意思呢?消息在古代漢語里面有很多意思,但是,在這里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斟酌、權(quán)衡,仔細地思考,可以把它這么理解。 好,我們引用《晉書·慕容超載記》這一篇里面,因為晉離東漢末年很近,所以他們的用詞應(yīng)該是相似的,那么這本書里記載有這么一段話,他說:“其令博士已上參考舊事,依《呂刑》及漢、魏、晉律令,消息增損,議成燕律?!蹦敲催@里的消息就是指斟酌、權(quán)衡,仔細認真的再三的思考,這么個意思。那么當消息和解其外,就是要權(quán)衡仔細的思考,因為這個病人剛剛上吐下瀉才剛剛停止,正氣不足,就這么個意思。那和解其外的和并不是和解少陽的和,不是這個意思。這里的和是指用相對緩和的方式來解除外在的邪氣。好,我們把它整個連貫起來就是: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就是霍亂兼表證的患者。當霍亂好了之后,元氣大傷,身痛不休,仍有表證的情況之下,我們應(yīng)當權(quán)衡利弊,仔細斟酌,用相對緩和的方式來解除其外在的邪氣。就這么個意思。那么結(jié)果是什么樣呢?宜桂枝湯小和之。和就是緩和的方式。小和,微和,就是不猛烈的意思。我們從他的用藥的方法可見一斑。他直接說,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你看,他藥都沒喝完,他開了一副桂枝湯,熬了三升,結(jié)果他只喝一升,只用了三分之一,所以他是非常小心翼翼的。這叫什么?不必盡劑,小和之就行了,不需要把一劑喝完。 所以在這里我們也看到了仲景的核心思想,他是在正氣不足的情況之下,治療的目的并不是強行的攻邪,而是輔助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達到陰陽自和的狀態(tài)。那么這個小和其實就是什么呢?用非常小的力度、非常和緩的方式稍稍地來解決外面的這個邪氣,而且桂枝湯它本身就不是一個完全攻邪的方,它還是一個補益方。那桂枝加芍藥,是吧?倍芍藥加飴糖之后,它不就是小健中湯嗎?它本來就能補虛。 好,那么是這樣的話,387條我們就可以這么理解:當病人上吐下瀉已經(jīng)停止,但是表邪仍在,身體仍有疼痛,這個時候,我們應(yīng)當仔細的斟酌,權(quán)衡利弊,用比較和緩的方式來解決它外面的邪氣,應(yīng)該用桂枝湯稍微調(diào)和其營衛(wèi),緩緩的去掉外邪。桂枝湯方,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生姜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以上五味藥,用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掉藥渣,溫服一升,不必盡劑,不用喝完整付藥。 以上呢,就是這兩條條文的解讀。 好,我們回到開篇詩《沁園春·霍亂兼表》:頭痛發(fā)熱,吐利身疼,霍亂兼表。前面這個三句交代了這個病人,他的臨床表現(xiàn)是頭痛發(fā)熱,上吐下瀉,身上疼,這是霍亂兼有表證的情況。緊接著,若表多欲飲,五苓雙解,利尿?qū)嵄?,桂枝便了。意思就是說,如果說這個表證很明顯,而且這個病人還想要飲水,我們這個時候,就用五苓散表里雙解,利小便以實大便,而其中五苓散含有桂枝,桂枝是可以解表的。里多不飲,理中溫中,加減八法應(yīng)知曉。那么,如果里寒比較明顯。病人又不想喝水的,這個呢,我們就用理中湯來溫中。那理中湯呢,仲景列了加減八法,我們應(yīng)該掌握。緊接著,臍上筑,須加桂四兩,平?jīng)_剛好!也就是說這個臍上悸動,我們應(yīng)該加桂枝四兩,以平?jīng)_降逆。嘔多去術(shù)入姜,如果病人上吐下瀉的時候嘔吐比較多一點,就可以去掉白術(shù),加入生姜來加強止嘔的作用。如瀉重健脾仍用術(shù)。如果說拉肚子很嚴重,我們需要健脾,我們?nèi)匀贿€是要用白術(shù)。悸茯苓二兩,渴術(shù)加半,腹痛參同,寒干亦巧。意思就是說,如果有水飲凌心,有心悸的話,那么加茯苓二兩。如果病人有渴的情況,就白術(shù)加原來的一半。因為原來三兩,現(xiàn)在加到四兩半,所以加了原來的一半,三兩加一兩半就四兩半嘛。腹痛參同,如果肚子痛呢?這個參同是同白術(shù)的加減法,仍然是加一半的人參。原來三兩人參,現(xiàn)在加一兩半,就四兩半人參。寒干亦巧,就是如果是寒、中寒比較重,就是脾陽虛比較重,那么干姜呢,亦巧就是巧合啦。這什么巧合?和人參白術(shù)一樣都是加半,所以干姜也是加一點五兩,三兩加一點五兩就是四點五兩,就四兩半嘛,所以都是四兩半。那么為什么用這個巧,因為它要押韻,你知道嘛。這個《沁園春》它押韻的韻腳,從上面的霍亂兼表的表;桂枝便了的了;加減八法應(yīng)知曉的曉;平?jīng)_剛好的好;這個時候呢,寒干亦巧的巧,這都是要押韻的知道吧。好,接著往下看。腹?jié)M寒凝,去術(shù)易附,這個太寒冷了,寒冷的更重了,這個時候就不要白術(shù)了,就要加附子了。更飲熱粥病當跑!那么吃了這些藥之后,吃了理中丸的加減法之后,我們還要喝熱粥。這個時候呢,這個病可能就可以治愈了,病當跑。為什么用這個跑???它還是要押韻,和上面的巧要押韻。最后一句,吐利止,倘身痛不休,桂枝和??!那這個小和上面的跑、巧這都押韻,吐利止,也就是說這個就說的是第387條條文了。如果霍亂病好了,倘若還身上有表證的話,那么我們就用桂枝湯,小和之,那么這個和小,和就是緩和,小,說明這個桂枝用的劑量也少,因為它湯藥熬了之后,只吃了1/3。 那么這首《沁園春》,我們完全是為了致敬我們毛主席的。 《沁園春·雪》全文如下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那么這首《沁園春·雪》,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所以我們今天剛好這個條文里的加減法比較多,我們就致敬一下《沁園春·雪》,就把它寫成一首《沁園春·霍亂兼表》,希望大家喜歡。 這個理中丸,是治療中焦虛寒的方子。因此,但凡中焦虛寒所引起的急慢性胃腸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功能性腹瀉,小兒消化不良等。證見脘腹冷痛,嘔吐泄瀉,都可以用理中丸來加減。有一些婦科疾病,比如說虛寒性的月經(jīng)后期痛經(jīng)帶下清稀等等,也可以考慮用理中丸或者附子理中丸來加減。另外,它在兒科當中來治療小兒脾陽虛所致的流涎、食欲不振、便溏等等,也可以廣泛的加減運用。另外呢,我們理中丸如果將這個干姜換成炮姜炭的話,還可以治療脾胃虛寒所導致的便血、吐血等血證,當然,它可以和這個桃花湯、黃土湯聯(lián)合運用,治療血證,陽虛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