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熊苗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yǎng)師、 中國注冊營養(yǎng)師) 每到秋冬季節(jié),不少人就會被鼻塞、流涕、鼻癢等癥狀纏上,嚴重時甚至影響睡眠和呼吸,這其實是鼻炎在“作祟”。作為秋冬季高發(fā)的呼吸道問題,鼻炎的發(fā)作并非偶然,而是與氣候、環(huán)境及身體狀態(tài)密切相關,掌握科學應對方法,才能讓鼻子安穩(wěn)度過換季期。 秋冬鼻炎高發(fā),主要有三大誘因。一是冷空氣刺激,秋冬氣溫驟降,鼻腔黏膜對溫度變化敏感,冷空氣直接入侵會導致黏膜血管收縮、腺體分泌增多,引發(fā)鼻塞、打噴嚏;二是過敏原增多,秋季花粉(如豚草、蒿屬植物)、冬季室內塵螨、寵物皮屑等,容易附著在鼻腔黏膜上,誘發(fā)過敏性鼻炎;三是空氣干燥,秋冬濕度降低,鼻腔黏膜水分流失快,屏障功能減弱,細菌、病毒更易入侵,加重炎癥反應。 想要擺脫鼻炎困擾,關鍵要做好“避、護、治”三步。第一步是精準避誘因,這是預防發(fā)作的核心。如果對花粉過敏,秋季外出需戴N95口罩,回家后立即用清水沖洗鼻腔、更換外衣;若對塵螨敏感,每周要用55℃以上熱水清洗床品,用除螨儀定期清潔沙發(fā)、地毯,同時保持室內濕度在40%-60%,避免干燥加重黏膜刺激。 第二步是日常護黏膜,增強鼻腔抵抗力。每天可用溫水敷鼻1-2次,每次5分鐘,促進鼻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黏膜干燥;堅持用生理鹽水或海鹽水洗鼻,每天1次即可,既能沖洗掉鼻腔內的過敏原和分泌物,又能保持黏膜濕潤,相當于給鼻子做“日常保養(yǎng)”。此外,秋冬外出時注意保暖,避免突然進出溫差大的環(huán)境,比如從暖氣房到室外前,可先在門口適應片刻,減少溫度驟變對鼻腔的刺激。 第三步是科學治癥狀,避免盲目用藥。若只是輕度鼻塞、鼻癢,通過洗鼻和保暖即可緩解;若癥狀明顯,影響正常生活,需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鼻用糖皮質激素是緩解炎癥的常用藥,能減輕黏膜水腫,改善鼻塞;若伴隨頻繁打噴嚏、流清涕,可搭配抗組胺藥使用。但要注意,像萘甲唑啉這類血管收縮劑,連續(xù)使用不能超過7天,否則可能導致藥物性鼻炎,反而加重鼻塞。 很多人把鼻炎當作“小毛病”,覺得忍忍就過去,其實長期忽視可能引發(fā)鼻竇炎、中耳炎等并發(fā)癥,甚至影響睡眠質量和記憶力。如果鼻炎每周發(fā)作超過3次,或癥狀持續(xù)1個月以上,建議及時就醫(yī),通過過敏原檢測等檢查明確病因,針對性治療。 秋冬鼻炎雖常見,但只要做好“避開誘因、保護黏膜、科學治療”這三點,就能有效減少發(fā)作,讓鼻子在干燥寒冷的季節(jié)里也能保持通暢舒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