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實用心理《5分鐘心理學》 ![]() Pexels、Pixabay丨圖源 有一個控制欲很強的媽媽是什么體驗? 大概就是你的人生像一本早已被寫好的劇本,而你只是: 配合演出的演員。 從小時候穿什么顏色的衣服、留什么樣的發(fā)型,到長大后選什么專業(yè)、交什么朋友、甚至幾點睡覺……她總有一套“正確標準”。 如果你試圖偏離,等待你的不會是討論,而是否定、指責或情感綁架:“我這是為你好”“你怎么這么不懂事”“你讓我太失望了”。 你會漸漸習慣先考慮她的反應,再決定自己的選擇: 和朋友出去玩?得先編個不會被拆穿的理由。 買了件她看不上的衣服?藏起來,在她看不到的時候偷偷穿。 想嘗試新事物?第一反應不是“我喜不喜歡”,而是“我媽會不會同意”。 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永遠活在一種矛盾里: 一邊憤怒“為什么她就是不信任我”,一邊又因為無力反抗而經常自責,有時候還會對她感到內疚。 最難受的是: 明明已經被壓得透不過氣,外界卻常常說:“你媽多愛你啊,你別不知足?!?nbsp; 在這種關系里,最可怕的不是控制本身,而是你慢慢相信—— 或許她是對的,你一個人真的做不好任何決定。 面對這種情況,你不能盲目的跟她吵架、對抗,而要有目的、有策略地去采取一些行為。 以下是我給大家的四點建議: 建議1:物理隔離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首先你一定要有經濟獨立的能力: 財務自主權是擺脫操控的基礎。 條件的允許話,可以搬出來住,空間距離能大幅減少控制引發(fā)的摩擦。 因為她管不到你了,你就是不聽她的,她也沒什么辦法,而且獨居后你就需要自己一個人處理各種事情,慢慢地你獨立生活能力也會被鍛煉出來。 如果暫時無法搬離,可以在家里劃定"禁入區(qū)",比如用"公司臨時有事安排"等理由創(chuàng)造獨立空間。 花點時間想好你的話術,需避免引發(fā)更大沖突。 建議2:學會非對抗性溝通 跟媽媽溝通時,千萬不要跟她說 "你憑什么管我!" "我再也不理你了!"之類的話,因為: 這只會引發(fā)媽媽對你的不滿和對你更強烈的控制。 你可以換一種表達,比如共情+堅定界限: "媽,我知道你是擔心我(共情),但這件事我已經決定了(界限)。" 再比如轉移焦點+提供替代方案: "您提醒得對,不過我有自己的規(guī)劃。 對了,您最近跳廣場舞的曲子能教我么?"(滿足她"被需要"的心理) 建議3:建立信息防火墻 1.對你的個人信息你要學會分級處理,重要決定(比如換工作)可以在事后告知,而非事先商量; 2.對于一些隱私的問題,你可以用"還不錯"等中性回答來應對盤問。 當被過度干涉時,你也可以溫和反問: "您覺得我?guī)讱q才能自己決定這種事?" 建議4:幫助她重建生活重心 你可以引導她發(fā)展興趣,比如資助她參加老年大學,給她報名旅行團等等。 也可以鼓勵她養(yǎng)寵物、種植花草,讓她把注意力從你身上轉移開。 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讓第三方介入,比如讓親友或心理咨詢師傳遞"過度控制有害"的信息。 這里我要提醒的是,也許你永遠都沒有辦法改變你的媽媽,因為成年人的性格改變需要極大動力,以上這些建議的主要目標是: 幫助你減少傷害,而非改造你的媽媽。 如果你感覺自己心里埋藏的委屈太多了,那可以給自己定期情緒排毒,把你的感受和想法都傾訴出來,我們的咨詢師絕對理解你、支持你。 畢竟你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她的孩子,我們會幫助你逐步成長,讓你能更自由地做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