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外企工作,本來壓力特別大,但是還好入職兩個月獲得了領導的欣賞。” 當時有個人離職了還回來拷貝了我們的秘密數(shù)據(jù),被我直接逮到了,也因此跟上了我們組總經(jīng)理的隊伍。 說實話,三年來我感受到的福利待遇、人文關懷、加班補貼等等都不錯,領導也很關照我,我是想在這里能干多久就干多久的。
但是我的領導最近開始不信任我,我在開小會的時候特別真誠地問他。 我有沒有哪里做的不好、有沒有行為不合適。他一律都是打哈哈說怎么可能,然后轉頭把我邊緣化。 昨天我收到了人事通知和n+1,直接被開除走人了。 但是我這個崗位不是用資料交接就可以的,這幾天我一直收到老領導的各種問題。
看起來語氣非常正常,沒有任何責怪或者感嘆。 我就是想不明白,我為什么突然會被老領導放棄呢? 評論區(qū)有一個網(wǎng)友一針見血:“因為你的領導最近可能遇到了什么事,讓他想起了你經(jīng)歷的那場背叛。 于是這種不信任也就轉移到了你的身上。” 只有在職場待久了的老油條才能懂,就算你跟了一個領導三年、五年、十年。 不管你態(tài)度有多好、多忠誠,一旦他狀態(tài)不好,你立刻就會成為眼中釘、肉中刺。 這并不是因為你在無意中犯了什么錯,而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投射性指責 或許我們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狀態(tài):工作不順心、遇到大麻煩、被領導家長責罵之后,心情非常煩躁低落。
這個時候弟弟妹妹或者朋友戀人往身邊硬湊過來,我們就會特別不耐煩,說:“上一邊去,別煩我!” 明明不是他們的錯,卻要把不屬于他們的情緒發(fā)泄過去。 這就是我們下意識的“投射”,也就是將內心產生的情緒情感、負面狀態(tài)或者責任,無意識地歸因于他人。 而問題就在這里,為什么我們不將矛頭對準問題的根源,而是要投射到不相關的人身上呢? 那當然是因為問題的根源無法解決,可產生的情緒一時半會也不會依靠自己調節(jié)平靜下來。 所以才要尋找一個更安全的對象發(fā)泄。 領導也是正常人也會有無法解決的煩惱(項目出問題、業(yè)績不佳、家庭矛盾、上級責怪等等)。 他們的內心也會充滿焦慮和失控感,急于尋找一個途徑獲得安全感。 ![]() 而你,忠誠老實可以打壓欺負,又是下屬所以不用負什么責任,無疑是最好的發(fā)泄對象。 于是,你的一些在平??磥砗芪⑿〉男袨?,如提出意見、修改方案、按流程審批等等。 都可能會被領導解讀為“挑釁我”、“不滿意我”和“故意在這節(jié)骨眼上找事”。 實際上,你并沒有做錯什么,只是成為了無辜的替罪羊,恰巧處在領導的攻擊范圍之內。
角色倦怠的影響 有過戀愛經(jīng)驗的人應該都知道,當我們剛剛進入熱戀期,那真是恨不得每天都和自己的對象貼在一起,恨不得24小時都在聯(lián)系。 ![]() 戀人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你會聞到對方發(fā)梢隱隱的香味、看到對方精心搭配的服裝、對方的每一個動作在你看來都具有吸引力。 但是如果相處的時間一長,你們之間太過熟悉,就會產生一個逐漸“祛魅”的過程。 你會看到對方幾天沒洗打綹的頭發(fā)、看對方躺在沙發(fā)上伸手進衣服里撓來撓去,聽到對方故意夾著嗓子惡心你的聲音。 這個變化確實稱得上是情侶之間的“情感漸進期”,不過也同樣反映了一個心理學概念“角色倦怠”。 ![]() “角色倦怠”指的是某人長期扮演著某一個固定的社會角色。 就會讓自己和身邊周圍的人覺得沒有新鮮感,覺得無聊、沒有探索欲。 而將這個概念應用進職場之中,就是長期固定的上下級關系,讓你和領導之間也出現(xiàn)了“倦怠期”。 想象一下,在某個崗位中,領導無意間發(fā)現(xiàn)你寫材料的功底很不錯。 寫出來的材料也得到了上級的表揚,所以部門所有的材料都歸你來寫了。 當一個任務變成了常態(tài)化,那它原先再怎么令人驚喜,往后也不會再引起同樣的情緒,只會讓人覺得理所當然。 你寫好了,是應該的;寫不好了,就是能力滑坡。 時間一長,這樣的“穩(wěn)定”只會讓領導的要求越來越高,讓你越來越吃力。 因為領導對你已經(jīng)沒有了對新人的寬容,只有挑剔、嫌棄、甚至放大你的不足。
優(yōu)秀是把“雙刃劍” 曾看過一個網(wǎng)友分享,工作八年發(fā)現(xiàn)的真相:“你越優(yōu)秀領導越不喜歡。” 她說:“剛工作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我的留學經(jīng)歷和學歷對一些人造成了威脅。 我記得第一個項目直線老板讓我做一個測算,測算不難。 所以我很快就做完了。但是沒想到我和老板解釋背后邏輯的時候,他聽不懂。 我講了三遍他還是聽不懂的時候,我開始急了。我下意識的想法是:會不會我解釋的不清楚,所以別人才不懂? 但可能是因為我著急,他感受到的是: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學歷好牛看不起我,所以才這么不耐煩? 后續(xù)這個領導就開始瘋狂針對我,只要是我做的東西都說不對,還經(jīng)常當著全組人的面罵我。”
領導最喜歡的人,是那些他們可以牢牢掌控的人,而不是過于優(yōu)秀很有可能不服氣他們的人。 這就是為什么古代的皇帝幾乎都要在天下安定之后殺掉原先的重臣。 即使這些重臣很忠心,還是會被認為是“威脅到了皇位”。 你跟隨領導很久,萬一哪一天不再支持他,或者用他的錯處要挾他,那么他就會有一種“失控感”。 領導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確立自己唯一的、最重要的權威感和心理優(yōu)勢。 態(tài)度和服從在職場中固然重要,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它們未必是你最有力的護身符。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盲從,也不是藏鋒,而是保持自我價值,在關鍵時刻,又能承擔責任、又能及時從風暴中抽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