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振寧,偉大愛國者! 楊振寧先生走了,有位戰(zhàn)友在留言區(qū)這樣提問,占豪做了回答。 ????小成先生問:占豪老師,請問 您對昨天逝世的楊振寧院士有何評價? 占豪答:高山仰止!對于和牛頓愛因斯坦一樣偉大的物理學家而言,對于為祖國做出極其卓越貢獻的偉大愛國者而言,我們只能仰慕和尊敬,根本沒資格評價別人,我們要有自知之明! 為什么這樣回答?有的人還不夠理解,占豪想在這里給大家講講楊振寧先生的故事。 2025年10月18日,一顆科學巨星隕落于北京。享年103歲的楊振寧先生,這位與牛頓、愛因斯坦比肩的偉大物理學家,在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征途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也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長卷中鐫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離去,不僅是中國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更是世界物理學界的重大損失,他留下的科學遺產、精神財富和家國情懷,將如恒星般永遠照耀后人前行的道路。
楊振寧先生,他不僅是一位在基礎物理學領域登峰造極的巨人,更是一位始終心系故土、以畢生之力推動中國科技崛起的赤子。他的偉大,既體現在對自然規(guī)律的深刻揭示,也體現在對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他的貢獻,既是全人類共享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象征。 一、楊振寧的科學成就是與牛頓、愛因斯坦同列的理論物理巨擘 要理解楊振寧先生的科學地位,必須從兩個劃時代的理論突破說起:宇稱不守恒定律與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 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大膽挑戰(zhàn)當時物理學界普遍接受的“宇稱守恒”定律,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并不守恒。這一理論在次年由吳健雄實驗驗證,并因此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華人首次登上諾獎領獎臺,其意義早已超越獎項本身——它打破了西方科學界對“東方人缺乏原創(chuàng)能力”、“中國人基因不行是劣等民族”的畸形偏見,極大提振了全球華人的科學自信。正如楊振寧自己所言:“我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span>
楊振寧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但真正奠定他在物理學史上不朽地位的,卻并非他的宇稱不守恒定律,而是他與羅伯特·米爾斯于1954年提出的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這一理論構建了一個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數學框架,成為后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核心支柱。 今天,現代物理學公認的三大基礎理論分別是:麥克斯韋電磁理論、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換句話說,楊振寧的名字,已與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先驅——牛頓(經典力學奠基者)、愛因斯坦(相對論創(chuàng)立者)并列于同一座神殿之中。 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絕對應該是可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理論,因為基于其理論或受其理論影響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就至少有8位。換句話說,近代物理學的很多基礎理論的發(fā)展,都是基于楊振寧的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之所以能催生如此多的諾貝爾獎,并被公認為與麥克斯韋方程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相媲美的物理學基石,主要源于其兩大核心貢獻:
一是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奠定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石:該理論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數學框架,使得統(tǒng)一描述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這三種基本自然力成為可能。我們今天認識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正是構建在楊-米爾斯理論的基礎之上。 二是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持續(xù)催生物理學的重大突破:從理論框架的完善(如電弱統(tǒng)一、量子色動力學)、關鍵機制的提出(如希格斯機制、對稱性破缺),到關鍵粒子的發(fā)現(如希格斯玻色子)和實驗現象的驗證(如中微子振蕩),半個多世紀以來粒子物理學的許多核心進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這一理論相關。 我們都知道,宇宙主要有四種力: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引力。物理學家有一個偉大的夢想:用一套統(tǒng)一的理論來解釋這四種力。而楊振寧先生與米爾斯共同創(chuàng)立的“規(guī)范場論”(楊-米爾斯理論),正是實現這一夢想的核心框架。
可能還有人不理解這到底是什么理論,那么占豪這里簡單轉述一下。規(guī)范場論不僅提供了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清單”,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支配這些粒子之間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強力、弱力、電磁力) 的統(tǒng)一數學框架和根本法則。說白了,該理論是研究物質的基本粒子是以怎樣的方式粘在一起的,這種把它們粘在一起、編制在一起的這個結構力量的規(guī)則到底就是規(guī)范場論的研究對象,而楊振寧給這個研究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也就是說它把這個大廈的地基、框架都建好了,其他人在他的大框架下去研究完善就可以了。這就是為什么規(guī)范場論被視為與麥克斯韋方程組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并肩的物理學巔峰成就,它是我們理解宇宙構造的“圣杯”之一。 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很多科學應用都來自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但客觀而言,該理論已經被挖掘得差不多了。但是,楊振寧的規(guī)范場論的研究其實才是剛剛開始,距離把這座大廈完全建好還遠得很。所以,隨著未來物理學的深入研究,未來人類所有的微觀物理學的成果都將是在楊振寧的規(guī)范場論基礎做出,因此楊振寧的歷史地位還會繼續(xù)提升。 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曾評價:“如果沒有楊-米爾斯理論,現代粒子物理將無從談起?!绷硪晃恢Z獎得主弗蘭克·維爾切克則直言:“楊-米爾斯理論是20世紀物理學最深刻的發(fā)現之一,其影響將持續(xù)數百年?!边@些評價并非溢美之詞,而是基于科學共同體對理論價值的客觀衡量。楊振寧的理論不僅解釋了自然界的基本力,更為后來希格斯玻色子的發(fā)現、量子色動力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數學工具??梢哉f,沒有楊-米爾斯理論,就沒有對基本物質和未來宇宙的進一步深刻研究
真正的科學巨人,不是靠論文數量堆砌,而是靠思想深度改變人類認知邊界。楊振寧正是這樣的巨人。他用數學語言描繪了宇宙運行的底層邏輯,其理論之美、結構之精、預言之準,足以與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基礎》相提并論。 占豪認為,楊振寧的規(guī)范場論從長遠角度來看,會比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更具發(fā)展空間,所以楊振寧的物理學地位未來是可以坐在歷史前三的。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楊振寧的科學地位這么高,為啥以前都沒怎么聽說過他的理論?牛頓的經典力學是初中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物理學本科學的,而楊振寧的規(guī)范場論是在物理學碩士專業(yè)才能接觸到,真正能開始研究可能要到博士。牛頓力學我們初中就能學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本科就能清楚,但楊振寧的規(guī)范場論沒有足夠物理學基礎,你根本看不懂。而且,規(guī)范場論的理論還是一個待進一步開發(fā)的大金礦,未來人類一定會在微觀物理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這一切都會與楊振寧密切相關。 試問,這么偉大的科學家,我們普通人有資格評論嗎?所以,占豪才說,楊振寧先生我們只能仰慕,根本沒資格評論,人家為人類所做貢獻的一根毫毛都是我們畢生追求所不達的。我們大多數人死后,很快就會被忘記,但楊振寧這個名字,只要人類不終結,他都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不了解他,除了說自己無知之外,就沒有別的解釋了。
二、楊振寧是一個從“科學報國”到“落葉歸根”的中華赤子 楊振寧的愛國,不是口號式的激情,而是貫穿百年人生的理性選擇與實際行動。他的愛國軌跡,清晰地分為三個階段:少年立志、中年搭橋、晚年歸根。 (1)烽火中的啟蒙:西南聯(lián)大鑄就“科學報國”信念 1922年出生于合肥的楊振寧,童年隨父親楊武之教授生活在清華園。其父是中國第一位留美數學博士,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人格塑造。楊武之特意請清華大學歷史系高材生為少年楊振寧講授《孟子》,整整兩個暑假,每天兩小時,讓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深深植入其血脈。這種人文底蘊,使楊振寧的科學追求始終帶有強烈的家國意識。 1938年,16歲的楊振寧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在茅屋草舍、炮火連天的環(huán)境中,他以物理滿分、微積分99分的成績成為全校翹楚。朱自清、聞一多、吳大猷、王竹溪等大師的言傳身教,讓他明白:科學不僅是探索真理,更是救國圖存的武器。“科學報國”的信念,從此成為他一生的精神坐標。 (2)破冰之旅:1971年首訪新中國,架起中美科學交流橋梁 1971年,當中美關系仍處冰封之際,楊振寧沖破政治阻隔,成為首位訪問新中國的美籍華裔科學家。在那個出國華人以鄙視落后中國為風的時代,楊振寧的愛國情懷極其罕見,在參加國際會議的時候,他會因為有人對中國不尊重而憤然立場。他用他的科學地位和實際行動,在國際科學界最大程度地維護了中國的國家地位與尊嚴。 楊振寧1971年首次訪問新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他不僅帶回了國際科學前沿動態(tài),更促成了大批華裔學者陸續(xù)訪華,為中國科學界鑿通了通往世界的窗口。 此后,他發(fā)起成立“全美華人協(xié)會”,推動中美民間交流;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設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親自推薦超過1200名中國青年學者赴美深造。這些人中,不乏日后成為中國科技中堅的院士、教授。正如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周培源所言:“楊振寧是中美科學交流的開創(chuàng)者,僅此一項貢獻,已足以載入史冊?!苯裉熘袊苡腥绱丝萍汲删停覀兡苡薪裉斓纳?,楊振寧先生居功至偉! ![]() (3)歸根清華:捐薪籌建高等研究院,培育下一代科學棟梁 1997年,75歲的楊振寧回到清華,出任高等研究中心(現高等研究院)名譽主任。他不僅捐出個人工資,更四處奔走募集資金,親力親為延攬人才。他提出:“有了經費后,最重要的是找到幾名杰出人才?!痹谒母姓傧拢皥D靈獎”得主姚期智、密碼學家王小云、凝聚態(tài)物理專家張守晟等頂尖學者紛紛加盟清華。 他堅持在百歲高齡仍授課答疑,辦公室掛著“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的對聯(lián),身體力行詮釋“寧拙毋巧,寧樸毋華”的治學精神。他曾說:“使清華大學的理科重振輝煌,是我這輩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边@不是空話——今天的清華物理學科能躋身世界一流,楊振寧居功至偉。 2015年,93歲的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他恢復中國國籍,定居清華“歸根居”。從清華園出發(fā),繞地球一圈,最終回到起點——他用生命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為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了一座精神豐碑。楊振寧先生在晚年重新恢復中國籍,這相當于在全人類面前樹立了一面感召中華科學好男兒效忠祖國的大旗,這面大旗將會穿越歷史,永遠飄揚!
三、楊振寧先生那些鮮為人知卻震撼人心的愛國瞬間 真正的愛國者,往往在細微處見真章。楊振寧的愛國,藏在無數看似平凡卻令人動容的細節(jié)里: 為青年學者“開小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仁?;貞?,2012年他研究“李楊零點”時,90歲的楊振寧竟多次邀請他到清華家中單獨講解,甚至共進晚餐深入討論。一位諾獎得主,甘為后輩“補課”,只為點燃科研火種。 拒絕“特殊待遇”:晚年在清華,校方欲為其配備專車,他婉拒:“我走路還能鍛煉身體?!鄙詈啒?,卻將百萬美元獎金悉數捐給清華基金會。 臨終前的欣慰:據夫人翁帆撰文,楊振寧離世前寫下詩句:“我的一生是沐光而行的一生……理想奉獻的一生,不屈不折;幸福圓滿的一生,無怨無悔?!彼牢康牟皇莻€人榮譽,而是“為民族復興、國家強盛、人類進步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四、楊振寧的精神是照亮中國科技自立自強之路的燈塔 楊振寧留給中國的,不僅是幾座實驗室、幾位院士、若干論文,更是一種科學家精神——愛國、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協(xié)同、育人。這種精神,正是當前中國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最需要的靈魂支柱。 愛國是科學家精神的鮮明底色,創(chuàng)新是核心要義,傳承是長遠之基楊振寧完美詮釋了這三點: 愛國:從1971年破冰訪華到2017年恢復國籍,他始終將個人命運與國家需求綁定; 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宇稱守恒、構建規(guī)范場論,展現了“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傳承:晚年扎根清華,甘為人梯,培養(yǎng)出姚期智等領軍人才,確保中國科學后繼有人。 更重要的是,他重塑了民族自信。1957年諾獎讓世界看到“中國人行”,2015年放棄美籍讓國人看到“赤子心真”。正如官方媒體對他:“他幫助中國人克服了'不如人’的心理,這種文化自信的重建,其價值不亞于任何一項科學發(fā)現?!?/span>
楊振寧先生用103年的生命證明:真正的偉大,是科學成就與家國情懷的完美統(tǒng)一;真正的愛國,是把個人才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民族復興的壯闊事業(yè)。 楊振寧先生,無愧于“偉大物理學家”之名,更無愧于“偉大愛國者”之譽。他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人類科學殿堂的最高處,也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上。 多年來,為什么有人長期攻擊和抹黑楊振寧先生?根本原因其實就只有一個:楊振寧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因其愛國,他給自己的國家?guī)砹司薮蟮哪芰?,這就必然會成為那些“西跪族”、“狗糧族”、1450和不明就里的糊涂蟲長期攻擊的對象。他們編造各種謠言,攻擊他的私生活,行為極其齷齪和無知。楊振寧先生是國家英雄,他活著的時候高風亮節(jié)不追究這些宵小之輩,現在他走了,國家法律就可以可以直接制裁判刑了!
楊振寧先生與翁帆女士的愛情與婚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重。我們應向翁帆女士致以崇高敬意,正是因為他對這位偉大科學家晚年的精心照顧,才能讓這位科學巨匠陪我們這么久,讓他為祖國做了更多貢獻。 向楊振寧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先生千古,風范長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