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染病。但中醫(yī)對狂犬病的稱謂不一致,故病名亦多,如“狂犬嚙人”、“犬咬傷”、“猢犬嚙”、“癲狗傷”等。 病 因: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皆由瘋?cè)畟嘶蚱つw有破誤觸瘋?cè)僖夯蚧颊呦岩骸⒑挂?,染毒而發(fā)。 中醫(yī)學認為,瘋?cè)練庀戎‰?、?jīng)絡(luò),引起營衛(wèi)不調(diào),經(jīng)脈瘀滯,繼而毒攻臟腑,致生變癥;毒攻于心,五神易位,則恐懼不安,怕風恐水;心神散亂,故發(fā)狂癥;毒邪入里,化痰生風,與肝風相引,則抽搐頻作;最后五臟氣絕,陰陽離決而危。故云瘋?cè)僖壕哂袀魅拘?,病毒由外達里,外著肌膚,內(nèi)入臟腑而致危。 癥 狀:初起興奮,恐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故有人又稱本病為“恐水癥”。繼而出現(xiàn)恐懼不安,發(fā)狂,或抽搐頻作。 1.斑馬散 【組成】羌活60克,獨活60克,黃連60克,甘草60克, 槐花60克,天竺黃60克,梔子60克,金銀花90克,木通90克,豬苓90克,澤瀉90克,土茯苓90克,細辛45克,僵蠶45克,馬錢子500克,斑蝥100只。 【制法】散劑。先將馬錢子、斑蝥兩藥如法炮制,余藥烘干,共研極細末,瓶裝密封備用,勿泄氣。 【用法】口服。5歲以下每次服0.9克,5~15歲者每次服1.2克,15歲以上者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能】攻毒逐瘀、清熱利水、祛風定驚。 【主治】狂犬病。 【附記】引自胡熙明《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屢用效佳,服藥后有效率達99%以上。服用本方期間及服藥后3個月內(nèi)禁食雞、羊肉、鯉魚等發(fā)物。 2.黑虎丹 【組成】炙川烏60克,炙草烏60克,煅自然銅60克,炙馬錢子60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細末,和勻,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克,一日服2次,米酒沖服。同時配服新加敗毒湯:荊芥、防風各9克,云苓10克,川芎6克,羌活6克,獨活6克,柴胡9克,前胡9克,銀花12克,篇蓄9克,瞿麥9克,花斑竹根30克(即虎杖的根),車前子6克,丹皮10克。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可服足7~10劑,與黑虎丹交替服用,以半個月為宜。 【功能】祛風解毒。 【主治】狂犬病潛伏期。 【附記】引自李文亮《千家妙方》(下)周華豐方。屢用效佳。 臨床應用數(shù)十年,治驗甚多,無一發(fā)病而皆獲愈。黑虎丹炮制法:川、草烏均用砂炒至老黃過心;煅自然銅燒紅后放于潮濕地自然冷卻,如此反復3次;馬錢子先用童便浸泡24小時,然后用清水漂48小時,晾干后用砂炒至老黑過心,去表皮絨毛。即可共研細末。 3.狂犬丸 【組成】桃仁(去皮尖)6克,土鱉蟲(去頭足)6克,木通6克,生大黃10克。 【制法】蜜丸。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10克,一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 【功能】瀉毒逐瘀、通利二便。 【主治】狂犬病。 【附記】引自《集驗百病良方》。凡狂犬咬傷病者,經(jīng)服藥后,必瀉下豬肝、魚腸樣黑色大便,小便如蘇木水樣,一般服藥至大、小便正常為度。多年應用,療效滿意。 4.盤龍散 【組成】左盤龍(即鴿子糞,土瓦上微焙干)、地膚子、紫背天葵子各9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極細末,和勻,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用黃酒30克送服,每隔6小時服1次。兒童酌量少服(最少為6克),連服2~3星期以上為度。 【功能】解毒祛風。 【主治】狂犬病。 【加減】若大便閉塞,應加服下瘀血湯(《傷寒論》方)加黃酒、蜂蜜服之。與本散交替服用,效果尤佳。 【附記】引自程爵棠《百病中醫(yī)膏散療法》田氏家傳秘方。多年應用,屢用效佳,總有效率達100%。 5.馬雄散 【組成】制馬錢子30克,明雄黃(飛凈)120克,滑石(水飛)120克,朱砂(水飛)60克。 【制法】散劑。先將馬錢子用童便浸泡7日,取出,再用麻油煎炒干脆為度。上藥共研極細末,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成人每次服9克,用燈心、生姜煎水,于臨睡前吞服。輕者服用1次,隔7日再服1次。兒童劑量酌減。 【功能】解毒利水。 【主治】狂犬病。 【附記】引自程爵棠《百病中醫(yī)膏散療法》張傳國祖?zhèn)黩灧?。屢用效佳。服藥后可預防狂犬病發(fā)作。 6.斑連散 【組成】斑蝥3個,川黃連、江米各9克。 【制法】散劑。將上3味藥放砂鍋內(nèi)炒黃,共研極細末,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上藥量,一次用黃酒送服。每日服1次。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狂犬病。 【附記】引自程爵棠《百病中醫(yī)膏散療法》武獻周祖?zhèn)髅胤健?/span> 若狂犬咬傷后,即服此散,百發(fā)百中,效果顯著。禁用銅、鐵器制藥、盛藥。 7.六味大黃丸 【組成】大黃90克,桃仁20枚,廣蟲(炒,去足)20枚,穿心蓮、蚤休各30克,車前子20克。 【制法】蜜丸。上藥共研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一日服3次,黃酒送服。 【功能】祛瘀通便、解毒利水。 【主治】狂犬病(潛伏期)。 【附記】引自《臨床驗方集》筆者經(jīng)驗方。本方系根據(jù)《傷寒論》下瘀血湯加穿心蓮、蚤休、車前子而成。臨床屢用,無一例發(fā)病。 8.瘋狗散 【組成】刺秋皮(炒)6克,瘋狗草(炒)9克,升麻6克,通草6克,葛根3克,麝香0.3克,木通6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用黃酒沖服。一日服2~3次。外用毛栗嚼爛貼傷處,隨干隨換。貼藥時,用童便將傷口洗凈再貼。 【功能】祛風、解毒、利水。 【主治】瘋狗咬傷。 【附記】引自《陜西中醫(yī)驗方選編》郭松亭祖?zhèn)髅胤健?/span> 刺秋形如楸樹,惟上有刺,故名刺秋。藥用根皮。瘋狗草是 一種民間草藥,雒南縣陰山中多產(chǎn)。此草根在土內(nèi)橫生,葉如石韋,但石韋有毛,而此葉無毛,純?yōu)榫G色。取根陰干用。因其根折斷內(nèi)有如狗毛狀,故名。此方治療瘋狗咬傷最為有效,歷程四.十余年,療效達100%。或可取斑蝥7個,蜈蚣1條,共研細末,敷患處,效果亦佳。 9.逐瘓散 【組成】麻黃15克,川烏6克,草烏6克,細辛4克,荊芥10克,防風15克,連翹12克,薄荷10克,白芷10克,蒙花12克,銀花15克,僵蠶10克,全蟲10克,蟬蛻10克,紅娘10克,夏枯草18克,甘草6克,棕樹根60克。 【制法】散劑。上藥共研極細末,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15克,一日服3次,開水泡服蓋燜5分鐘后,頓服之。 【功能】解毒發(fā)表、熄風鎮(zhèn)痙。 【主治】狂犬病。 【附記】引自《集驗百病良方》。本方由道家房氏所創(chuàng)。臨床觀察,療效甚好。凡服藥后,無1例狂犬病發(fā)作。 凡狂犬病,在被狂犬咬傷初期,任選一方用之,皆有預防發(fā)病之效,屢用屢驗,效佳。若病已發(fā)作,宜配合中西醫(yī)救治為妥。 |
|
|
來自: 中醫(yī)單方集錦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