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思考之局限性源于大腦生理結(jié)構(gòu)、進化機制、認知策略及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具體表現(xiàn)為信息處理能力有限、認知偏差、思維定勢等。 自然是純真的,無私無雜的,有雜則失其真。《心經(jīng)》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span>諸法空相,諸法乃萬法,也是五蘊法。諸法空相乃五蘊皆空之空相。空相即“真性”或曰“真心”。 ![]() 人類往往活在觀念的囚籠之中,始終有善惡對錯和好壞的分別,于是便有了一生的糾結(jié)痛苦。 時間,或許是這個世界最大的騙局。時間騙局可能讓眾生忽視時間的真正價值,導(dǎo)致他們在生活中無法真實地感受和珍惜每一刻;時間騙局讓眾相信他們失去了某些東西,實際上隨著時間之推移,這些所謂的“失去”可能會變得不再那么的重要。 “名可名,非常名”是老子《道德經(jīng)》開篇的重要命題。其中:第一個“名”指具體事物的名稱、概念或名分;第二個“名”意為“命名”“言說”;凡是可以命名的名稱并非永恒不變,而會隨認知、語境變化的符號。老先生認為,語言和概念只能描述事物的表象,無法觸及作為世界本源的“道”的本質(zhì)。 實際上,對于文字,眾生亦多處于一知半解的地步。中國的文字,是最美的圖畫,亦深藏著故事和哲理。例如,大,天地一人也。悟透了天地一人之理,則達到了道的境界;人,從字形看,從一到二。人出生時是一,是沒有分別的,逐漸長大后,受社會習(xí)氣的影響,便產(chǎn)生了二,標(biāo)準(zhǔn)的人生是由二歸一;天,上面一橫代表天,下面是一個人,強調(diào)天人合一的理念。 思維定勢,又稱習(xí)慣性思維或慣性思維,是指人們在思維過程中形成的相對固定的思路,表現(xiàn)為按習(xí)慣性的、相對固定的模式去考慮問題、分析問題。思維定勢,是人類一個不知不覺的痛點,此謂凡夫之病。 真正的高人一般不輕易給人貼標(biāo)簽,體現(xiàn)其認知深度、包容性與辯證思維。這也許就是老先生“名可名,非常名”的深層警示。 |
|
|
來自: 新用戶97560OB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