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一個終身成就獎,頒給一個終身都沒什么成就的楚原,你們真是任性,逼我講一句'受之有愧噻’?!?/span> 2018年,第37屆金像獎頒獎禮上,年過八旬的楚原穿著老式西裝,拄著拐杖,帶著妻子和孫女走上領(lǐng)獎臺,拿下了這枚「受之有愧」的獎。 年輕的一代對楚原可能不熟,愛看港片的或許知道他是個到處跑龍?zhí)椎暮├项^:
《西游記》里的如來佛祖: 對楚原來說,這些只是他老來發(fā)揮余熱的樂子,用他的話說:「只是空閑時去片場蹭蹭空調(diào)」。 這片納涼之地,是楚原奮斗了一輩子的地方,在成龍、周潤發(fā)們還在玩泥巴時,他就成為了大銀幕的拓荒者,當(dāng)后輩們扛起重任,將港片拼成了金字招牌之后,楚原藏起了「一代宗師」的名頭,甘愿給新人們當(dāng)綠葉,為后輩的發(fā)展保駕護航。 他參與了香港電影近七十年的發(fā)展歷程,是毫無爭議的港片「祖師爺」。 他的本名叫張寶堅,父親張活游是粵劇界「伶影雙棲」的代表人之一,是那個時代的風(fēng)光人兒。每年寒暑假,楚原就會跟著父親去片場玩兒,從小就看了不少電影。雖然對這一行感興趣,但他后來還是讀了中山大學(xué)化學(xué)系,主要是那時候連電影學(xué)院都沒有,他只能空余時去圖書館搜一些有關(guān)蘇聯(lián)電影的理論書籍來看,純當(dāng)樂趣。大二那年,他患上了胃潰瘍,被迫休學(xué)到香港養(yǎng)病,狀態(tài)好時照樣去片場晃悠,偶爾還能幫忙串串場。小鮮肉時的楚原長得可真俊,還特喜歡吟風(fēng)弄月,妥妥一大男主的料,但他并不打算當(dāng)演員,嫌自己個兒矮。父親的好友吳回問他:「你喜不喜歡做電影呢?喜歡便來幫我寫寫劇本吧。」楚原一想這沒問題啊,正愁這泛濫的想象力無處安放呢。當(dāng)年拍電影都是用昂貴的膠片,拍呲了絕對是要卷鋪蓋走人的,所以想要獨立拍片可不容易,但楚原很硬氣。他跟著吳回做了一年的助理,接著又做了一年的副導(dǎo)演兼編劇,第三年他翅膀就硬了。1959年,他自編自導(dǎo)了處女作《湖畔草》,那年他23歲,多年之后他都對自己豎起大拇指:「全中國,只有我和岳楓是23歲當(dāng)導(dǎo)演的!」這部影片的女主角,是當(dāng)時的一線女星南紅,曾與謝賢演過第一版《神雕俠侶》,是真正意義上的「初代小龍女」。 楚原對她一見鐘情,后來他們攜手走進婚姻,相守到老,沒傳過緋聞,沒吵過架。初出茅廬時,身邊是她,滿頭白發(fā)拿下終身成就獎時,身邊依舊是她。 楚原的作品繞不開兩個詞:責(zé)任與糾纏--對社會的責(zé)任,人性之間的糾纏。拍完處女作的第二年,他就導(dǎo)出了職業(yè)生涯的高光之作《可憐天下父母心》。早年的電影中,底層小人物很難登上「大雅之堂」,但楚原講述了一個貧窮教師的窘迫生活,中年夫妻的困境、為人父母的責(zé)任、底層人民對中產(chǎn)生活的向往,都真實反映了60年代香港的社會風(fēng)貌。 故事來源于報紙上的一則新聞,楚原大膽地鞭笞了社會現(xiàn)實,同時贊美了普通人的樂觀與堅韌。影片上映后一片好評,還成為了最早引進內(nèi)陸的影片之一。這種犀利的表達并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鈍變慫,1972年,楚原拍出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女同性戀電影《愛奴》:少女愛奴小時候被賣到妓院,嫖客們把她的初夜拿到臺面上來競拍,被百般凌辱的她將仇恨埋在了心里。老鴇春姨是個蛇蝎美人,曾因為喜歡女色被武林各界迫害,內(nèi)心里也是滿滿的仇。看到性子剛烈的愛奴,春姨產(chǎn)生了興趣,在她的調(diào)教下,愛奴成為了絕世高手,把曾經(jīng)糟蹋過自己的嫖客們殺了個干凈。當(dāng)然,她也沒饒過春姨,最后兩個女魔頭對決,愛奴本可以一劍送她歸西,春姨臨死前求她一吻,愛奴心軟,不料這婆娘嘴里含毒,一吻斃命。性、暴力、血腥充滿了鏡頭,但影片并不可怖,而是彌漫著濃濃的悲情,楚原借此表達了一個特殊的觀點:「比恨更能殺人的,是愛,比武功更厲害的武器,是情,愛比恨更毒辣?!?/span>更難得的是,楚原站在男性的角度上,第一次表達了女性反抗意識的覺醒。長久以來,女性的肉體都是被凝視和消費的,但愛奴作為一介青樓女子卻敢于反抗,即便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英國和法國電影界將它選為當(dāng)年世界十大名片之一,楚原謙虛地說,自己的成就不過都是「時勢造英雄」,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創(chuàng)作意識總是走在時代的前面。粵語片時代的楚原,其生猛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不僅表達生猛,拍片的架勢也鮮有人敵。他常常是幾部戲一起開工,一個片場搭景,一個片場拍戲,一個片場做造型,無縫切換。從1959年第一次掌鏡到60年代末,30歲出頭的他就已經(jīng)拍出了60多部電影。此時的粵語片逐漸衰落,他打算往國語片發(fā)展,業(yè)內(nèi)都不看好,覺得他完成不好這個轉(zhuǎn)變,甚至有人說:「如果楚原在國語片界可以拍成一部電影的話,我頭切下來給你坐?!共贿^他很快就被打臉了。邵逸夫覺得楚原是個人才,力邀他進入了邵氏,在這里,楚原開啟了他的「楚千萬」時代。大家都知道,邵逸夫曾干了件腸子都悔青了的事,當(dāng)年他嫌棄李小龍開出的片酬太高,將其拒之門外,結(jié)果讓死對頭嘉禾公司撿了大便宜,每每看到李小龍的電影雄踞榜首,他血壓就高。1973年,楚原將舞臺劇《七十二家房客》拍成電影,講述了一群窮苦租客與黑心包租婆斗智斗勇的故事,既貼近現(xiàn)實,又讓人爆笑,叫好又叫座。 當(dāng)時李小龍的《猛龍過江》票房530多萬,而楚原這部560多萬,打破了港片票房記錄,30多年后,周星馳還在《功夫》中向其致敬。票房雖只多了個零頭,但這次翻身仗總算讓邵逸夫出了口惡氣,慶功宴上,一向自律的邵老板破天荒喝大了。可惜邵老板沒能高興多久,后來楚原拍一部撲一部,成了公司首席「碎鈔機」,長達9個月都沒戲拍。最丟人的時候,他還被邵逸夫的太太方逸華指著鼻子罵:「楚原,你根本不懂電影藝術(shù),你根本不適合拍電影!」輿論吵得沸沸揚揚,大家都知道楚原成了邵氏最難堪的導(dǎo)演。 這事兒成了他的陰影,多年之后他都在對新人導(dǎo)演念叨:「做導(dǎo)演,你可以干這個事情,可以干那個事情,但千萬不能賠錢,賠錢你就完蛋了?!?/span>沉寂的那段時間,楚原忙著尋找突破口,想要去拍武俠片。當(dāng)他把《倚天屠龍記》《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等劇本寫好給邵逸夫看時,對方無一例外都否決了,總是那么幾句話:「這些戲不賣錢」。就在楚原愁容滿面時,另一位大神倪匡數(shù)錢數(shù)到手軟,他幾天就能寫完一個劇本,每部都好賺。倪匡是古龍的迷弟,到處為偶像吆喝:「改編古龍小說,可以成為好電影,情節(jié)又曲折,人物性格又浪漫?!?/span>但沒人搭理他,一是因為當(dāng)時張徹那一套拳打腳踢的相當(dāng)賣座,舞刀弄劍的比較冷門,二則古龍的作品太難改,沒點筆力真不行。在一次飯局上,楚原與倪匡意外相遇,不服氣的楚原又拿了個《多情劍客無情劍》的劇本給邵逸夫看,邵老板根本不想搭理,倪匡一瞅,這不是古龍的小說嗎?這就來勁了,三兩句就把古龍吹成了花,邵老板一聽心動了,他對古龍沒興趣,但非常迷信倪匡,畢竟這家伙從沒干過賠錢的買賣。他問倪匡什么想法,倪匡剛好看完《流星·蝴蝶·劍》,說是改編的《教父》的劇情,邵老板當(dāng)場拍板,讓他去寫劇本。倪匡寫劇本特現(xiàn)實,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絕對不改第二版,要改你自己改,他才懶得管。楚原也沒客氣,咔咔改成了倪匡都不認識的樣子,他自認get到了古龍的精髓:「古龍的電影是文藝片,不過主角都懂武功罷了?!?/span>1976年,《流星·蝴蝶·劍》上映,橫掃香港影壇,為邵氏開辟出了武俠新世紀。邵逸夫合不攏嘴,大筆一揮就跟楚原續(xù)簽了八年的合約,薪資翻十倍。把楚原樂得,沒日沒夜地給老板量產(chǎn)了21部古龍的作品,倪匡拍手叫好,走哪都夸:「改古龍,楚原比我好,他更懂古龍的神髓。」不過,看楚原版的古龍劇,重要的是情節(jié)和意境,你千萬別跟他較真服化道,在大雪天里,他都能讓角色穿層薄紗。 有記者跟他認死理:「你拍的人物穿的那叫什么衣服,那個朝代有那樣的嗎?」更要命的是,楚原拍片摳門摳到家,反正都是古龍系列,那些道具、服裝跟布景,反復(fù)使用,一個都舍不得浪費。拍第一部《流星·蝴蝶·劍》時他買了批造景的楓葉,直到最后一部還在用。用人也是,拍來拍去就那么幾個主演,熟人好用,又便宜,還順帶捧紅了爾冬升、姜大衛(wèi)跟狄龍。相似的風(fēng)格,審美的疲勞,觀眾漸漸不再買賬,親自打下的江山,親自拍到撲街,把IP價值榨得一滴不剩。后來楚原也說,后面那幾部「已經(jīng)很爛了」,不過他也沒辦法,他曾把自己比喻成廚子:「邵老板有一天發(fā)現(xiàn)他這個廚子干炒牛河炒得不錯,于是便一直讓他這么炒下去,想做別的菜也沒什么機會?!?/span>縱觀楚原拍片,基本遵循著間歇性創(chuàng)新,持續(xù)性摸魚的模式。但盡管如此,他港片界大佬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因為他的每一次發(fā)力,都為香港電影開辟了一塊龐大的領(lǐng)域。1985年,古龍去世,邵氏公司風(fēng)光不再,電影新潮流的襲來也讓老一輩電影人力不從心。有些人逐漸淡出了圈子,舒舒服服過著老年生活,但楚原依舊留在了片場,甘愿為后輩們搭戲。沒事就穿個大褲衩,搖個大蒲扇晃來晃去,還時常跟別人炫耀他那條褲衩18塊錢穿了8年。認識的都尊他為大神,不認識的還以為他是個怪老頭,他從來不生氣,永遠樂樂呵呵的。楚原這輩子掙了不少錢,摳門也摳出了境界,當(dāng)真是存了一筆巨款,后來都捐給了有困難的人。1997年,王晶拍了一部《精裝難兄難弟》,特意給楚原安排了個「電影之神」的角色,那句「我就是電影」,便是他一生的寫照。 獲得金像獎那天,他帶著告別的語氣跟大家分享了自己最喜歡的幾句話:「當(dāng)你回首往事時,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那你就可以驕傲地說,不負此生?!?/span>《導(dǎo)演楚原逝世,又一位大師走了》南都周刊;《趙躍利︱江湖便是老生涯:紀念楚原先生》上海書評;《歡聲淚影砌人生——香港電影宗師楚原逝世》南方人物周刊;拾文化(ID:shiyafengshe),以理性的姿態(tài)看待人和物,以文化的底色,傳達情感、新知、文化和生活。文化改變生活,信仰照進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