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巖松說:我們之所以活得很累,并非生活過于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01- 心理學有個詞叫“情緒污染”,你以為只是聽別人抱怨幾句,其實那些負面情緒早就像小鉤子,悄悄勾走了你的好心情。 以前的我不太相信,總覺得自己的情緒自己做主,怎會輕易被人左右呢。 直到從去年開始,被身邊一位朋友消耗久了才明白: 永遠不要為別人的負面情緒買單,更不要當別人的情緒垃圾桶,否則就是自作自受。 我有一位認識多年的朋友,工作后聯(lián)系頻繁了起來,人不錯,會偶爾約著吃個飯,逛個街。 她話特別密,是我從小到大遇到的人里面話最多的,任何小事都能喋喋不休,沒完沒了。 她話多到什么程度呢?去年過年一起玩,一小時里有50分鐘都是她在說。 她能對著我這個從不打游戲的人,滔滔不絕講半天,包括但不限于游戲攻略,以及游戲里認識的人,還有對象的好兄弟等等。 聽得我頭皮發(fā)麻,每當這時,我只能全程“嗯嗯”地附和兩句。 其實這些都還好,聽聽就罷,不會放心上,但有件事兒實在令我煩惱。 她工作不順心,和老板吵架了,會給我彈十幾條吐槽語音。大家應該都懂看著一長串的語音條有多窒息吧。 如果在線下,她會巴拉巴拉說不停,全是抱怨,線上還略有收斂。 絕大部分情況我都是充當傾聽者的角色,實在聽不下去了就勸她辭職換工作,她答應得好好的,過段時間又開始吐槽。 而最讓我寒心的是,我試著跟她傾訴我的工作,也算是我的小測試吧,有兩三次,結果對方隔半天才回個表情包。 原來,她是把我當成了她的情緒垃圾桶,根本不在乎我會不會被影響。 這種單向的情緒輸出,從來不是分享,是消耗。 -02- 生活中,我們也常遇到這樣的人。 父母的負能量:你都快30歲了還不結婚,我們出去都沒面子;你辭職了沒工作怎么辦,我和你爸晚上愁得睡不著。 朋友的負能量:對你單方面瘋狂輸出,當私有樹洞。 同事的負能量:這公司沒前途,趁早找下家吧;或者整天把好煩吶、好煩吶掛在嘴邊。 陌生人的情緒發(fā)泄:吃飯時,有人和老板吵了起來,轉(zhuǎn)頭卻瞪了你一眼;或者在網(wǎng)上發(fā)表了自己的評論,立刻有人罵你。 我們總在不自覺中成了他人的情緒“中轉(zhuǎn)站”,他們不斷傾倒情緒垃圾,把你當成免費的心理咨詢師。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明明自己的生活也沒太大問題,但卻因為聽多了別人的抱怨,覺得一切都很糟糕。 這點于我來說,跟媽媽打了電話或視頻最為明顯。掛斷電話后,我總覺得生活沒有盼頭,人生沒有希望。 這些壞情緒會悄悄偷走我們積極性,它就像二手煙,吸多了總傷身。 -03- 最好的辦法:不為別人的情緒買單。 從上個月開始,我有意識地遠離那個朋友,決定只把她當作吃喝玩樂的搭子。 她發(fā)的長語音,我直接轉(zhuǎn)文字,并選擇性地看;她找我訴苦,我說我最近也很忙很累。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課題,不能讓我們選擇背負。 和撕破臉地拒絕相比起來,還是溫和的邊界感更有用。 村上春樹說:無論別人怎么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jié)奏。 所以,遠離那些總讓你情緒透支的關系,把精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事。 你的情緒很貴,別讓垃圾情緒污染你。 感謝你看到這里,下期再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