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傳,高灣報恩寺始建于唐朝,初名“誠善寺”。后來,因一段神奇的報恩故事,它又被稱為“報恩寺”,這兩個名字一直流傳至今。 ![]() 一位云游高僧路經(jīng)此地,見這里田疇荒蕪,民不聊生,悲憫之心油然而生。遂立下宏愿:要在此修建一座寺廟,以佛法感化人心,慰藉苦難,使鄉(xiāng)民得享太平。 高僧心懷堅定信念,踏遍渤海灣畔的村落街巷,歷盡艱辛化緣籌銀。終于,一座寺廟拔地而起,他親自擔任住持,開啟了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的使命。 就在寺廟落成不久,這里卻遭遇罕見旱災。在烈日炙烤下,土地龜裂,莊稼枯黃,百姓連日祈雨無果。住持遂率僧眾與村民在寺中誦經(jīng)禱告。 ![]() 深夜,住持夢見佛祖身披金光,慈眉善目,降臨到廟堂,向他叮囑道:“眾生苦難,皆因心有塵障,被欲望執(zhí)念所惑。若能誠心懺悔往昔過失,立志行善,吾將懇請龍王降下甘霖,拯救蒼生?!?/span> 住持猛然驚醒,天未亮便敲響晨鐘。清脆而悠遠的鐘聲,宛如號角,喚醒了沉睡的人們。百姓聞聲齊聚,聆聽住持述說夢中佛祖的旨意。眾人聽罷,紛紛步入大殿,在佛祖像前叩拜,將往日的爭執(zhí)、貪念與過錯一一傾訴,虔誠懺悔。 奇跡出現(xiàn)了——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烏云密布,傾盆大雨頃刻而至,滋潤了干涸的土地。田野間,枯黃的莊稼漸漸復蘇,草木抽芽,一片生機盎然。百姓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堅信這是佛祖顯靈,是眾人的誠善感動了天地。 ![]() 住持因此將寺廟命名為“誠善寺”,寓意“以誠待人,以善渡世”。自此,誠善寺在百姓心中地位崇高,香火鼎盛,朝奉者絡(luò)繹不絕。信眾前來祈福許愿,尋求心靈的慰藉與安寧。 時光流轉(zhuǎn)至明代,誠善寺歷經(jīng)風雨,雖多次重修,卻依舊屹立于鹽山東部,成為一方名剎。 誠善寺旁有一座高臺土嶺,林木蔥郁,荊棘叢生。傳說嶺上有一只白狐修煉棲息,通體雪白,溫順靈動,雙眼炯炯有神,仿佛蘊藏著無盡的智慧與神秘力量。它奔跑時,宛如一縷輕盈的白煙在林間一閃而過,令人驚嘆。 ![]() 一日,白狐外出覓食,不慎落入獵人設(shè)下的陷阱,腿被鐵夾死死夾住,疼痛難忍,哀鳴不止。正當它陷入絕望之際,一位誠善寺的僧人路過,循聲而至,將它小心救出,并帶回寺中療傷。在僧人的悉心照料下,白狐的傷勢日漸痊愈。 白狐對僧人的救命之恩銘記于心,從此留居誠善寺,守護著寺廟與周邊的鄉(xiāng)民。 傳說誠善寺內(nèi)藏有佛祖賜予的寶物,夜晚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不知何時,這一消息泄露,傳入一伙盜匪耳中。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盜匪潛入寺廟,四處搜尋寶物,把寺廟攪得雞犬不寧。住持與僧人無力抗衡,只能躲藏起來。盜匪折騰半夜,卻一無所獲。正當他們準備離去時,一名盜匪發(fā)現(xiàn)院內(nèi)井中閃爍著奇異之光,眾人頓時興奮,蜂擁到井邊,準備下井取寶。 ![]() 就在此時,狂風驟起,佛號隱隱傳來,陰森逼人。盜匪們驚恐失措,呆立不動。只見一道雪白的身影從天而降,落地化作一位白衣女子,身姿婀娜,宛若仙子下凡,手中寒光閃閃的寶劍在夜色中格外刺眼。她眉目間透著凜然殺氣,厲聲喝道:“此乃佛門靜地,豈容爾等放肆!”話音未落,便揮劍殺入匪群。劍光閃爍,直殺得盜匪鬼哭狼嚎,四散奔逃。 待盜匪盡散,白衣女子縱身一躍,化作白狐,仰望夜空輕嘯兩聲,轉(zhuǎn)身進入大殿。躲在暗處的住持與僧人親眼目睹這一幕,恍然大悟——原來白狐施展神通,前來報恩。 白狐護寺的故事很快傳遍四方。為感念它的報恩義舉,人們又稱“誠善寺”為“報恩寺”。 ![]() 后來,誠善寺不幸毀于兵匪戰(zhàn)火,漸漸在世間銷聲匿跡。但它所承載的“以誠向善,知恩圖報”的精神,卻深深融入這片土地,代代相傳,直至今日。 在歲月的長河中,誠善寺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冀魯交界、渤海灣畔。然而,它最終頹敗于何年,史籍并無記載,人們只是在傳說中,遙想它當年的繁華盛景。 ![]() 誠善寺遺址位于今海興縣高灣鎮(zhèn)西南村西,地處宣惠河兩條支流的交匯處,地理位置獨特,仿佛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方圣地。 本世紀初,高灣鎮(zhèn)西南村楊氏家族的楊玉芹、楊玉梅姐妹,感懷佛祖指點迷津之恩,懷著“還愿”的赤誠之心,毅然決定在誠善寺遺址上重建寺廟,將這份善舉傳承后世。 2006年11月8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楊玉芹、楊玉梅兩位居士慷慨解囊,發(fā)心出資;西南村鄉(xiāng)賢楊夢敬亦熱忱捐助。眾人齊心協(xié)力,寺院重建工程正式啟動。起初,僅建成一座大殿,殿內(nèi)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及地藏王菩薩。佛像慈悲莊嚴,散發(fā)著智慧與庇佑的光輝,守護著這片土地與人民。 ![]() 同年12月20日,來自安徽大九華山的海量法師親臨此地,他以慈悲之心,將寺院正式定名“報恩寺”,并賦予其新的寓意——報父母恩、三寶恩、眾生恩、國土恩。當日,還舉行了盛大而神圣的佛像開光法會。香煙裊裊,梵音繚繞,仿佛整個天地都沉浸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之中。 2010年5月12日,楊玉芹、楊玉梅兩位居士再次彰顯大善之心,發(fā)心出資;楊夢敬先生亦代兄長慷慨捐助,報恩寺迎來擴建工程。此次擴建,不僅建成了氣勢恢宏的大雄寶殿與莊嚴肅穆的地藏殿,還精心打造了前后廣場,使寺院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氣勢更為雄偉。 ![]() 2013年9月,海量法師不辭辛勞,從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遠赴海興高灣,親臨報恩寺指導,并自任住持。他的到來,猶如為寺院注入了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令報恩寺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2014年6月初,在海量法師主持下,報恩寺擴建工程再次啟動。楊夢敬先生、楊玉芹居士、楊玉梅居士及十方護法居士信眾紛紛解囊相助,共同捐資鑄造寶鼎、敬奉香爐,并規(guī)劃建設(shè)了山門殿、僧舍、廚房、餐廳等配套建筑。在近兩個月緊張有序的施工中,工匠們揮汗如雨,每一塊磚石、每一根梁柱都凝聚著心血與信仰。 ![]() 至8月初,這一階段工程竣工。只見報恩寺山門殿巍峨矗立,殿內(nèi)供奉的彌勒佛笑容可掬,仿佛向每一位來訪者傳遞著無盡的喜樂;兩側(cè)四大天王威風凜凜,守護佛法的尊嚴;背面護法韋陀尊天菩薩目光堅定,時刻準備降妖除魔、護佑眾生。 地藏殿內(nèi),新敬的地藏菩薩金像莊嚴肅穆,配閣公、道明二侍者虔誠相伴,仿佛在訴說著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觀音殿中,觀世音菩薩慈悲安詳,令人心生敬畏;善財童子與龍女兩侍者靈動可愛,為殿堂增添了一份活潑氣息。 ![]() 2015年12月12日,海興高灣報恩寺迎來了又一個重要的時刻——大雄寶殿封頂法會。來自全國各地的高僧大德們身著莊嚴的僧袍,居士信眾們懷著虔誠的心情,齊聚于此,共同為報恩寺祈福。那宏大的場面,彰顯了佛法文化強大的凝聚力。 報恩寺按照三進式殿堂布局精心重建,巧妙地延續(xù)了明代建筑風格,同時又將佛教文化的元素完美地融合其中。最終,形成了包括天王殿、鐘鼓樓、觀音殿等在內(nèi)的完整建筑群。如今,它已成為海興縣宗教文化中心之一,宛如一顆閃耀的文化之星,吸引著八方居士信眾和游人前來朝拜觀光。 ![]() 楊氏姐妹的善舉被當?shù)匦疟娨暈椤爸鲌D報”的典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的心靈。當?shù)匦疟姵3R运齻兊墓适录钪l(xiāng)民,大家紛紛通過捐資、出力等方式積極參與寺廟建設(shè)。這種民間自發(fā)的還愿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佛學文化的博大精深,承載著地方道德觀念的重要文化符號。 值得一提的是,報恩寺已被納入海興縣文化旅游規(guī)劃,成為“高灣鄉(xiāng)村文化旅游項目”的核心景點。當?shù)卣疂M懷憧憬地計劃以寺院為中心,打造集宗教文化與生態(tài)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景區(qū),助力鄉(xiāng)村振興。與此同時,寺院的重建也為高灣鎮(zhèn)留存了珍貴的歷史記憶,它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讓人們得以感受歲月的滄桑與變遷。 ![]() 海興高灣報恩寺的歷史,宛若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既是一部佛教寺院的興衰史,也是歷史變遷的生動縮影。從唐代的誠善寺到當代的報恩寺,其名稱與形制的演變,仿佛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不同時代的文化與精神需求。而重建工程則充分體現(xiàn)了地方信眾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與傳承,詮釋著對信仰的執(zhí)著和對歷史的尊重。如今,這座寺院不僅是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更是海興縣挖掘歷史底蘊、促進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海興高灣報恩寺的來歷與傳說,猶如一部交織著神秘色彩與人文精神的歷史長卷。它見證了高灣地區(qū)的興衰變遷,仿佛一位沉默的歷史守望者,靜靜訴說著往昔的佛學故事。這些傳說不僅豐富了寺院的文化內(nèi)涵,更成為高灣人民珍貴的精神財富與歷史文化遺產(chǎ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