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超長,四千多字,建議預留10分鐘閱讀 點贊?轉發(fā)?留言 ![]() 一、原因 1.主要—— 英國殖民者與北美人民之間的矛盾激化 在殖民地落地生根的歐洲移民們,是把這里當做家來經(jīng)營的。不過并不是完全的天堂:每一塊殖民地都是有主人的,殖民得到的產(chǎn)出是要分成給殖民國的。落地安家的移民、驅趕壓迫的印第安人和被奴役的販賣來的非洲黑人,共同成為殖民國的壓迫對象。在北美,這些人統(tǒng)稱為北美人民。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經(jīng)濟利益、生活環(huán)境,慢慢走向凝結——新的民族體正在誕生。 作為對外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對內推翻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日不落帝國”,因為自身的強大,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也就更高,所以對殖民地的侵略也就更深。北美人民接受英國殖民壓迫越深,客觀上受到的影響也就越深——北美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這讓北美人民有了與英國殖民者叫板的能力。 北美人民越富裕,英國殖民者壓榨得越狠,因此兩者矛盾激化。 2.根本—— 英國殖民統(tǒng)治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發(fā)展 英國殖民者和北美人民的矛盾從橫向看是政治壓迫,從縱深看是落后經(jīng)濟對先進經(jīng)濟的阻礙, 就像封建主義阻礙資本主義經(jīng)濟那樣。 英國對北美的殖民侵略是通過掠奪原料和傾銷商品實現(xiàn)的,所以它理想的殖民對象是喜歡花錢的農民??墒菑纳厦嫖覀冎溃泵蕾Y本主義也在發(fā)展,需要原料和市場,這就與英國殖民者產(chǎn)生了矛盾。英國殖民者必然會壓制北美資本主義發(fā)展,如野蠻加稅的方式。 所以說,這場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就是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發(fā)展。 3.直接—— 波士頓傾茶事件 錢乃萬惡之本。英國封建專制的終結起于國王對人民加稅,英國失去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權也和加稅有關。 從前文我們可以得知:英國殖民者經(jīng)濟壓迫北美人民的方式就是收稅,所以矛盾的爆發(fā)點就在收稅上。 對于航海貿易,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就是茶葉,因此茶葉的利潤特別高。英國政府為了保護自己的殖民工具——東印度公司,對其茶葉貿易進行稅收保護,即提高別方茶稅。 憤怒的北美人民不能拿英國殖民政府奈何,只能拿茶葉撒氣。1773年12月16日,一些波士頓市民喬裝成印第安人登上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將300多箱茶葉拋入大海。此舉惹怒英國當局,在波士頓實行高壓控制。 北美人民是冒險者的后代,沒那么好惹。波士頓的高壓控制沒有撲滅波士頓人的反抗怒火,反而激發(fā)了更多北美人民的造反熱情。這不,在英國當局的眼皮子底下,北美人民把槍桿子快擦出火星子了。 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二、過程 1.開端—— 來克星頓的槍聲 1775年4月19日凌晨,英軍根據(jù)得到的情報,去波士頓西北郊搜查軍火。沒想到在來克星頓,遭遇了早已準備充分的村民的武裝襲擊。雙方正式交火,標志著北美獨立戰(zhàn)爭的正式開始。 蓄力 開展后的北美,無論是兵力還是民心,都居于下,所以需要蓄力,從文武兩方面蓄力。 武 戰(zhàn)爭開始以后,北美人民的自發(fā)反抗肯定扛不住訓練有素的英軍。北美人民需要建立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軍隊。1775年5月,北美人民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決定將民兵整編為大陸軍,華盛頓為總司令。 文 為了喚醒更多人的反抗精神,也為了加強北美人民的團結,需要在精神上努努力。1776年大陸會議通過的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正是這樣的精神指引。這不是空口白話,從其內容上就可以知曉其目的: 啟蒙思想的反專制求民主和自由,非常適合激起人們反壓迫的斗志,所以獨立宣言的內容之一是: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樣以國家名義宣布人的基本權利,不但會激起很多北美人民的斗爭意志,還大大提高了啟蒙思想的國際和歷史地位——幾個名人的觀點自然沒有政府的宣言書影響范圍大。 《獨立宣言》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列舉英國殖民統(tǒng)治者的殘暴——用事實告訴大家其是對全體北美人民的殘暴而不是對波士頓等幾個地方的殘暴,以此號召全體北美人民的反抗。 斗志起來了,成為散沙也沒用,所以還要加強凝聚力?!丢毩⑿浴返牡谌齻€內容就是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至此,美國正式誕生。這一宣告,讓北美人民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團體,大大增強了凝聚力,進一步促進了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2.轉折—— 薩拉托加大捷 在軍力和斗志上都大幅增加的美國方,于1777年在薩拉托加打敗了英軍,扭轉了戰(zhàn)局,薩拉托加大捷成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轉折點。從此,英軍處于被動,且法國出兵幫助美國,歐洲其他國家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公開表示中立。整個局面都利于美國。 3.勝利—— 約克鎮(zhèn)勝利 美英的最后一戰(zhàn)發(fā)生在1781年的約克鎮(zhèn),以英軍的失敗而告終。 4.結果——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就像簽署投降書一樣,英國需要在文件或法律上承認美國的獨立。在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至此,美國獨立戰(zhàn)爭劃上圓滿的句號。 三、成果 戰(zhàn)爭勝利的標志是要有成果作見證的。 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的任務是雙重的:一方面是從主權趕走外敵,另一方面是從社會發(fā)展驅除阻礙進步(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的壓迫方(殖民)。所以,戰(zhàn)爭的成果也應該有兩個: 1.國家獨立—— 《獨立宣言》 驅逐了外敵,北美人民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取得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這一見證文件是《獨立宣言》。所以說,《獨立宣言》對于美國的第一層意義就是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而其激發(fā)百姓斗志的三大基本權利,讓資產(chǎn)階級思想第一次走到國家層面——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chǎn)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具有重大世界歷史意義的。 2.聯(lián)邦共和制政體—— 1787年憲法 背景 驅逐殖民統(tǒng)治后,并不代表資本主義道路徹底平坦了。仍有巨大的擋路石,如:國家統(tǒng)治模式是什么?殖民者走了,美國人民延續(xù)舊世界的君主統(tǒng)治舊例嗎?被《獨立宣言》激發(fā)民主意識的美國人怎甘心新的壓迫階級存在!于是,建立一個完全為資本主義經(jīng)濟服務的政體成為第一任務。 這一任務著急的歷史原因是:13塊殖民地沒有隸屬關系,所以很難建成組織嚴密的團體。面臨英殖民者走后的權力真空,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服任何人管——各州各行其是,最高政府軟……力。 建立一個凝聚力強且民主的政體成為戰(zhàn)后美國的最重要任務。 原則—— 分權制衡 根據(jù)古希臘歷史人們知道:不可能實行直接民主——所有人都參與進來直接管理國家大事,代議制民主是最佳選擇。如何保證代議的代表能夠高效率辦事又不違背民主原則?這是很難的問題,因為沒有人能夠經(jīng)受住大權在握的誘惑。 從啟蒙思想里找到斗志的美國人,打算再去啟蒙思想里找到解決上面問題的答案。 運氣不錯,還真找到了。 啟蒙思想的三大成果之一就是分權制衡。三個人沒有秘密,當把權力分給三個人以上,并確立牽制的機制,就能基本保證民主。這樣的機制就是分權制衡原則。 該怎么分?縱向和橫向: 內容 縱向—— 中央與地方分享權力 地方政府有非常大的自主權,當涉及到tong一,或者州與州之間難以協(xié)調的時候,地方需要讓渡出權力給聯(lián)邦政府(中央),去協(xié)調處理。其他不涉及國家根本的問題,地方具有絕對的自治權。這在保證國家整體凝聚和強大的同時,也保證了地方的權力。二者相互制衡,避免了中央集權,也避免了分lie。 橫向—— 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 為了避免獨裁者的出現(xiàn),也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把國家權力交給一個人并能夠有效制約TA。最好的方式就是形成權力制衡。管理大權(行政)交給總統(tǒng)(地方給州長)。為了限制這個人,需要制定規(guī)定要求其遵守。誰來制定規(guī)則(法律)?當然是人民,即人民的代表——議會。誰來監(jiān)督?議會人太多了且不專業(yè),專門設置不隸屬于任何部門的法院,司法權獨立。三者互相牽制,是為分權制衡。 三權分立是分權制衡思想的具體實施。效果還不錯,當今世界的文明國家仍在使用這種模式,就連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也借鑒了。 杜絕帝制—— 選舉 可是行政權聚焦到一個人身上,對民主威脅仍然很大。為了從根本上杜絕帝制的產(chǎn)生——帝制的本質之一就是世襲制,規(guī)定總統(tǒng)以及議會的議員以選舉方式產(chǎn)生。尤其是總統(tǒng),是每個國家選舉的最重要目的。雖然實際執(zhí)行會有錢權等灰色行為,但在總體上杜絕了一姓永流傳的可能。 獲得自由的美國人格外珍視這份民主,美國第一個總統(tǒng)華盛頓在滿兩屆任期后,以國父的資格定下不得超過兩屆的不成文定例——一個人持續(xù)十年以上為國家最高領導人,與帝王沒什么區(qū)別。這一定例一直被西方沿用,直至今天。 地方與中央分享權力,是為聯(lián)邦制;國家權力形成分權制衡,最高領導人為民主選舉,而非世襲,是為共和。至此,美國建成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第二個政體——聯(lián)邦共和制(后來的民主共和制與此為一個)。從此,其他國家的政體有了兩個選擇。 現(xiàn)在我們一起思考一下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哪一政體更優(yōu)越? 看似民主共和更徹底。各國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們剛開始都這么認為。所以有實力的革命家都直接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家。他們認為君主立憲制是妥協(xié)的象征。 然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有些民主共和國家在領導人更換時,會引起動亂。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政權更穩(wěn)定,雖然君主不管事,但其在那掛著,社會就會有秩序些:舊勢力和新勢力達成平衡,實際領導人變更時國家不會像失去太陽一樣慌神無助,等等。所以說,兩種政體沒有優(yōu)劣之分,只能算是不分伯仲的雙軌制。 影響 美國1787年憲法的頒布,是西方世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資產(chǎn)階級憲法,因為其明確落實了啟蒙運動的思想——民主、自由、平等等原則,而不是《權利法案》那樣妥協(xié)地對王權的限制 另一方面,此憲法確定的政體,讓其他國家有了更多的選擇:君主實在忍不了,可以不留。 評價 無論是《奴隸宣言》,還是1787年憲法,都有著美國自帶的問題,那就是對本國內部最大矛盾的忽視。二者都沒有把黑人和印第安人當人,將其納入保護之內。這不但表現(xiàn)了美國人的自私狹隘,也為其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留下隱患——勞動力。 四、評價 1.性質 從敵人的雙重身份——外敵和阻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的角度,就可以得出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有著雙重性質,即驅除外敵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與資產(chǎn)階級革命。這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獨特性,早期的世界范圍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只有美國有這樣的雙重任務,所以是重點考點。 不過這個香餑餑在后來隨著更多的殖民地強大,變得不那么特殊了。例如近代中國革命的性質就是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務也是雙重的,只不過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太弱了沒有成功而已。 2.影響 根據(jù)慣例,我們知道所有斗爭的影響都要從敵我兩個角度去看影響,作為世界史留下記錄的重要事件,我們還要從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影響。 從敵方角度: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 從己方角度:使美國獨立。因為性質有雙重,所以還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從第三方角度:因為這是第一次殖民地人民反抗成功,且反抗的是如日中天的英國,所以會大大鼓舞世界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信心。還因為是第一個實踐啟蒙思想的國家,為別的國家在憲法和體制上打了樣,因此也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