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邕江之水天上來》 十七、保護生命之寶——水 陳天鐸* 風(fēng) 整理 陽光、空氣和水,并稱生命三寶。陽光、空氣取之不盡,而水卻是有限的自然資源。以廣西來說:據(jù)20多年實測資料統(tǒng)計,最多水的年份是1968年,全廣西總水量達2480億立方米;最少水的年份是1963年,僅917億立方米;全廣西多年平均水量約1880億立方米。如加上云南、貴州入境717億立方米,則全廣西年平均水量就有2597億立方米,這就是廣西水資源的總收入賬。 按正常年份,廣西的灌溉用水量約170億立方米,生活用水量約6億立方米。工業(yè)用水量約7億立方米,合計193億立方米。這就是廣西水資源的支出賬。收支相抵,支出還不到收入的十分之一,似乎我們大可不必為缺水而杞人憂天。 但是,這僅僅是表面現(xiàn)象,事情并非如此簡單。因為水量的生產(chǎn)靠降雨,廣西降雨量的面上分布是不均勻的。最多雨的防城縣多年平均雨量達2723毫米,最少雨的西林縣僅1111毫米,有些山區(qū),山南山北雨量甚至相差一兩倍;再者,降雨月份分配也是不均勻的,4至6月,降雨量往往占全年雨量的70~80%。10月至次年3月,只占20~30%,特別是冬季各月的雨量,往往只占年量的1~2%。 因此,少雨的地方在少雨時節(jié)就要缺水,甚至鬧旱災(zāi)。據(jù)1985年資料:全廣西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52.6%,也就是說,幾乎還有一半的耕地缺水;更有甚者,還有391萬人和279萬頭牲畜連飲水也非常困難,這些人畜分布在廣西80多個縣市的各個丘陵山地上,長年累月過著“滴水貴如油”的生活。如忻城縣,1975年以前全縣30多萬人口中就有一半以上吃水困難。 為什么廣西水資源這樣豐富卻缺水這么嚴(yán)重?原因就是沒有認(rèn)真重視保護水資源的結(jié)果。俗話說:“水向低處流”,如果我們不興建水利工程貯水、蓄水、引水來備用,水就會千里奔流歸大海。建國后,廣西的水利建設(shè)雖然搞了不少,但分布不均勻,特別是石灰?guī)r山區(qū),滲漏大,困難多,建設(shè)得更少;當(dāng)前又面臨著部分工程老化、失修、人為破壞、效益下降的問題,因此解決不了實際使用的需要。第二是山林被亂砍濫伐,大大削減了土壤的含水、蓄水和地表的植物阻水能力,使降雨后所產(chǎn)生的徑流加快歸槽,溪澗迅速干渴,出現(xiàn)“三日無雨地冒煙”的水土嚴(yán)重流失現(xiàn)象;隨著工礦業(yè)的發(fā)展和農(nóng)藥的大量使用,近年又出現(xiàn)水質(zhì)污染問題。據(jù)1978年調(diào)查,廣西每天廢污水排放量達320萬噸,這種現(xiàn)象如長此下去,總會出現(xiàn)望水興嘆不能飲的一天。為了大地上的生命,請大家都來保護水資源。 本文發(fā)表于1988年5月5日《南寧晚報》2版八桂科普征文獲二等獎 風(fēng):這是父親生前最后一篇發(fā)表的科普文章。廣西區(qū)水文總站主任工程師陳天鐸同志因患急性心肌梗塞,經(jīng)搶救無效,不幸于1988年6月15日上午10時10分在南寧病逝,終年61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