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中旬的廣州,真不知是春天還是夏天,十多天前還只有幾度,凍得瑟瑟發(fā)抖,這幾天忽然就是二十幾度,熱得要開冷氣才能入睡。木棉花開了,落了一地,黃花風鈴綻放,艷了滿城,而此時,南沙的漕蝦膏滿,鳳尾魚肥美,對廣州吃貨而言,這是最美好的季節(jié),屬于廣州的鮮,如期而至。很少有人意識到廣州是個濱海城市,連廣州人都不覺得,一條珠江,已經(jīng)讓知足的廣州人忘了大海。也是,廣州的海,在南沙,離城里確實還有一段距離,但那里,就藏著廣州春夏之交的鮮,而且價錢隨和得很、親切得很。
天剛亮,在白云山腳球場揮桿十八個洞,洗漱干凈,我們幾個球友駕車半個小時,就到了南沙東涌河鮮飯店,早兩天約好了閆老師和徐姐姐也同時到達。春天的閆老師也顯得異常興奮,閑話也懶得說,直撲海鮮池。
這是南沙河鮮海鮮最為豐富、肥美的季節(jié),珠江的出海口,星羅旗布的河道,躁動的海鮮們溯江產(chǎn)卵,被逮個正著,這有點殘酷,但大自然就是這么安排。一只只抱卵懷春的漕蝦,簡單的白灼,把蝦殼剝下來,輕輕一啜,蝦籽就被盡數(shù)吮入口中,連著蝦殼遺留的蝦湯,鮮到發(fā)甜。漕蝦蝦籽的顏色有紅有褐,紅色的是剛剛抱卵,入口滑溜,褐色的已懷春一段時間,即將變成蝦BB,快散春了,比較黏口,我個人更喜歡滑溜的紅籽漕蝦。漕蝦的蝦肉是爽脆的,蘸上調(diào)過的醬油,豐腴肥美此刻變得可愛而易滿足。吃漕蝦,應(yīng)該一抓一大把,吃到滿意為止。
帶著鮮艷斑紋和兩只大鉗的打鼓蝦,也叫鼓蝦、嘎巴蝦、卡搭蝦、槍蝦、樂隊蝦、狗蝦、夾板蝦、嘎嘣蝦、共生蝦,南沙是它的領(lǐng)地之一,但在南沙卻也不是常有的。打鼓蝦遇敵時開閉大螯, 發(fā)出響聲如打小鼓, 故稱打鼓蝦。這種響聲來自于打鼓蝦遇敵時快速合攏鉗子,這時會有一股速度達每小時112公里的高速水流產(chǎn)生,這股水流使水壓在短時間內(nèi)急劇降低,在瞬間形成水泡,隨著壓力恢復正常,水泡會馬上破裂,響聲就是在水泡破裂時發(fā)出的。如此激烈的運動,造就了打鼓蝦爽脆的肉質(zhì),我們這次碰見,有口福了。
被長江流域視為圣物的刀魚,在廣東卻不受待見,這種南海的“海刀”,在廣東被稱為“鳳尾魚”,雖然只是十幾塊錢一斤,但這個季節(jié)每一條肚子都鼓鼓的,里面全是魚籽。用油煎,鳳尾魚令人討厭的肌間刺變成了又穌又脆的補鈣神品,連同煎得香味四溢的魚籽,成為一道下酒妙品。廣東人與江浙滬人對海產(chǎn)品的審美觀有太大的不同,江浙滬看老廣如此吃“海刀”,估計會認為是暴殄天物,老廣看江浙滬人家吃刀魚,也會覺得不可理喻,美食的認知就有如此大的不同,就不要說其它的了。
南沙蓮藕是優(yōu)質(zhì)的粉藕之一,這片時常受海水漲潮影響的藕塘,也培養(yǎng)出廣鹽性的特色蓮藕,勤勞的養(yǎng)藕人,在藕塘里也放養(yǎng)鰻魚。比起專業(yè)養(yǎng)鰻基地,這種“藕塘鰻”更接近于野生狀態(tài),整天游走于藕塘間,讓它的肉質(zhì)更加緊致,風味也更加豐滿?;洸死锾赜械摹凹鍩h”手法,高溫下的油煎,讓鰻魚發(fā)生美拉德反應(yīng),高溫使鰻魚的大分子蛋白質(zhì)分解成呈鮮味的氨基酸,還原酮及揮發(fā)性雜環(huán)化合物經(jīng)過復雜的歷程,最終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質(zhì)類黑素,煎至金黃甚至發(fā)黑,就是美味的充分釋放,再加上生抽、蠔油、胡椒粉、廣東米酒等醬汁一焗,味道瞬間豐富了起來,肉質(zhì)緊致而多汁。
有打鼓蝦的地方,就有蝦虎魚,這種形狀有點像泥鰍,沒有魚鱗,全身通紅、半透明,頸腹部有像漏斗或喇叭狀的半透明紅色鰭的孔蝦虎魚,潮汕人叫它“赤領(lǐng)”,閩南人叫它“赤九”,往往與打鼓蝦結(jié)伴相隨。打鼓蝦與蝦虎魚的共生關(guān)系非常有趣,因為打鼓蝦的視力很差,它需要有只如看門狗的同伴。蝦虎魚時常在它們居住的洞穴口看守,每當有危險的時候,蝦虎魚便會擺動尾巴來通知同伴,而打鼓蝦則會不停的挖掘沙泥來保持洞穴暢通,以此作為回報。它們這種互相幫助的關(guān)系古人沒有觀察到,卻誤以為蝦虎魚天天盯著打鼓蝦,不是惦記著吃蝦,還有什么企圖?于是給它起名“蝦虎”,這真是天大的冤案。
不過,這種冤情不會發(fā)生在南沙,南沙的漁民用這種魚油煎后滾湯,湯馬上變成奶白色,于是給它起名“奶魚”。58元一斤的奶魚,做成奶白色的魚湯,加上了香菜,確實是又鮮又香。其實不只奶魚這么做會是奶白色,所有魚這么做都可以達到這個效果:油煎使魚里的脂肪和蛋白質(zhì)釋放到湯里,水和油本來不相溶,但蛋白質(zhì)的疏水端抓住了油,親水端抓住了水,形成一個個肉眼看不到的小油滴,光線一照,折射出來的就是奶白色。
南沙的河鮮海鮮是有時節(jié)的,東涌河鮮飯店吸收人的地方還不是海鮮河鮮,他們的拿手絕活是炒雞。南沙多疍家人,他們向海而生,以船為家,垂手可得的海鮮河鮮,往往用最簡單的方法烹飪,而對難得的家禽,卻往往倍加珍惜,用足工夫做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味道,比如這道炒雞:選用足齡的煽雞,風味十足,缺點就是肉質(zhì)有點韌,但這對于常年吃嫩滑海鮮的疍家人來說,這是一種多么過癮的口感。他們還嫌這種嚼勁不夠,用慢火慢慢煸炒,讓雞肉里的水分蒸發(fā),肌肉纖維收縮,蛋白質(zhì)分解為呈鮮味的氨基酸,方才罷休。姜片和廣東米酒的參與,醇類物質(zhì)蒸發(fā)的同時,把雞肉的腥味帶走,僅留下了鮮香,少許的生抽和蠔油,為雞肉帶來了咸香,也讓鮮味表現(xiàn)得更充足。臨出鍋前灑下一把芹菜,芹菜的清新襯托出雞肉的濃香,吸滿肉汁的芹菜,清脆可人,精彩不亞于雞肉。在這里,雞是現(xiàn)殺現(xiàn)炒,不可能有尸僵反應(yīng),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味道產(chǎn)生,這是城里的餐廳無法做到的。
這個季節(jié)的海鮮太多,大家什么都想要,于是又叫了幾個菜。黃腳立魚清蒸,果皮蒸金鼓魚,鹽水胡椒浸泥猛,吃到的是魚的本味;南沙蓮藕燜豬肉、豆豉鯪魚炒豬乸菜、蝦米炒絲瓜,更讓大家吃到了這些菜原有的味道。他們家的紅糖松糕,更是讓人欲擺不能,標哥說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一人干下了五塊。十五個壯漢,點了一大桌菜,吃不完還打包,總共2020元,人均一百三十多,已經(jīng)是滿桌海鮮,這種消費,太讓老廣喜歡了。
這餐飯大家超級滿意,順便開了個總結(jié)大會,大家總結(jié)了好吃的幾個原因:一是食材好,都是當季,最是肥美的時候;二是夠新鮮,別看這里離廣州才幾十公里,運到廣州還要讓它們活著就有難度,即便努力做到,成本也上去了,而這些海鮮本身并不貴,運到城里還保留最佳狀態(tài),物流成本比海鮮本身還高;三是烹飪方法得當,該簡則簡,該繁則繁,晝家人對食物的認知,積累的烹飪經(jīng)驗,就是美味的最佳表達方式。一句話:魚有魚味、雞有雞味、菜有菜味。
做到魚有魚味、雞有雞味、菜有菜味,難嗎?難!當今社會,人都沒了人情味,憑什么要求魚有魚味、雞有雞味、菜有菜味?真的遇上了,就珍惜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