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隨我一同探尋文字的世界~
——《前言》—— 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有一個學(xué)派,在戰(zhàn)國時期與儒家平分秋色,被稱為'顯學(xué)'。 可它卻在秦漢之后徹底消失,連司馬遷寫《史記》時都感嘆資料太少。 這不是自然衰落,這是一場有預(yù)謀的清洗。 ——《壹》—— 當墨家還能與孔子分庭抗禮公元前4世紀的某一天,齊國都城臨淄,街頭巷尾傳著一句話:'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說這話的人是孟子,連儒家的亞圣都不得不承認。 當時的思想界只有兩大陣營:要么跟著楊朱走,要么跟著墨子走。 這是什么概念?想象一下,如果今天有人說'中國的教育理念,不是應(yīng)試就是素質(zhì)',你就能理解墨家當年的影響力了。 墨子叫什么名字?翟。 他是誰?一個'賤人',這不是罵人話,墨子自己就這么說的,他出身低微,接近'農(nóng)與工肆之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農(nóng)民工。 但就是這個農(nóng)民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 更可怕的是,他還建立了一個組織,這個組織有多嚴密?每個成員都要絕對服從首領(lǐng)'巨子',巨子一聲令下,哪怕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成員都是什么人?手工工匠、刑徒、賤役。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社會底層,他們有多苦?史書記載:'手足胼胝、面目黎黑,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fēng)。' 翻譯過來就是:手腳都磨出了厚繭,臉曬得發(fā)黑。 小腿沒有肌肉,脛骨上沒有毛,在暴雨中洗澡,在狂風(fēng)中梳頭,這是一群什么樣的人?苦行僧,但也是革命者。 《呂氏春秋》記錄了一個細節(jié):'孔墨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 注意這個'充滿天下',不是'遍布天下',不是'影響天下',而是'充滿天下',什么叫充滿?就是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無處不在。 戰(zhàn)國中后期,出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墨翟之言盈天下'。 韓非子更是直接說:墨家和儒家是'世之顯學(xué)',顯學(xué)是什么概念?就是當時的主流思想,就像今天的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一樣的地位。 可你現(xiàn)在還能在街頭聽到有人討論墨家思想嗎? 不能,為什么?因為它被人為地消滅了。 ——《貳》—— 一個讓皇權(quán)恐懼的組織墨家到底有什么可怕的?第一,它反對等級制,墨子提出'兼愛',什么叫兼愛?就是愛別人的父母和愛自己的父母一樣。 這聽起來很美好,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就是炸彈。 想想看,如果每個人都不分親疏遠近,一視同仁,那還要什么家族?還要什么血緣關(guān)系?還要什么宗法制度?孟子為什么反對墨家? 就是因為這個,孟子說:'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無父,在古代意味著什么?叛逆,不孝,天理難容,但墨子不在乎,他說:'凡天下禍篡怨恨,都是因為不相愛引起的。' 第二,它反對君主專制。 墨子主張'尚賢',什么叫尚賢?就是有能力的人才能當官,不管你出身如何,他直接喊話:'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這是什么?這是在向整個貴族階層宣戰(zhàn)。 如果真的按能力選官,那些世襲的王公大人還有什么存在價值,第三,它有嚴密的組織,這是最可怕的,光有思想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組織的思想。 墨家不是松散的學(xué)派,而是有紀律、有等級、有行動力的團體。 巨子制度是什么概念?所有墨者都要無條件服從巨子,墨者到各國做官,還要向組織上交一定的俸祿,墨者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生死與共,義字當頭。 史書記載:墨者'見義勇為,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這是什么組織?用今天的話說,這是一個有著明確政治主張、嚴密組織結(jié)構(gòu)、廣泛群眾基礎(chǔ)的政治集團,而且,這個集團的成員主要來自社會底層。 你說皇帝怕不怕?當然怕。 墨子死后發(fā)生了什么?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家分裂了,《韓非子》記錄:'墨離為三' , 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 分裂意味著這個組織開始失控。 但分裂不等于消失,三個分支依然存在,依然活躍,直到秦始皇出現(xiàn)。 ——《叁》—— 一場精心策劃的屠殺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六國,這一年發(fā)生了什么?史書記錄:'墨家集團不見了蹤影,墨學(xué)無人傳承。'注意這個措辭:'不見了蹤影'。 不是說影響力下降,不是說門徒稀少,而是'不見了蹤影'。 整個學(xué)派,整個組織,瞬間蒸發(fā),這正常嗎?當然不正常,一個存在了200多年、影響遍及天下的學(xué)派,怎么可能一夜之間消失? 除非有人故意為之。 秦始皇為什么要對付墨家?很簡單,墨家的政治主張和秦朝的統(tǒng)治理念完全對立,秦朝要什么?集權(quán),專制,等級制。 墨家要什么?平等,民主,賢能制。 兩者能共存嗎?不能,公元前213年,焚書令下達,儒家典籍被燒,墨家典籍也被燒,但是,儒家有孔子的弟子傳承,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的龐大網(wǎng)絡(luò)。 墨家有什么?墨家的傳承主要靠組織,靠巨子制度。 組織一旦被打散,傳承就斷了,更關(guān)鍵的是,墨家的成員主要是底層民眾,這些人沒有話語權(quán),沒有文字記錄的能力。 他們一旦被鎮(zhèn)壓,就真的徹底消失了。 漢朝建立后,發(fā)生了什么?劉邦是農(nóng)民出身,按理說應(yīng)該對墨家思想有好感,事實上,西漢初期確實在使用墨家的一些理念。 節(jié)儉、實用、重視底層民眾 , 這些都是墨家的主張。 但是,漢朝統(tǒng)治者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墨家思想可以用,但墨家組織不能恢復(fù),為什么?因為一旦恢復(fù)墨家組織,就等于重新培養(yǎng)一個反對派。 漢武帝時期,最后的審判來了。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這個策論的核心是什么?'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shù)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翻譯過來就是:除了儒家思想,其他思想都要徹底鏟除。 漢武帝采納了這個建議,從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成為國策,墨家徹底失去了生存空間,不僅是思想上的打壓,更是組織上的清洗。 漢朝開始大規(guī)模打擊'游俠'。 什么是游俠?就是那些有組織、有紀律、講義氣的民間團體,墨家的后人大多數(shù)都成了游俠,打擊游俠,實際上就是在清剿墨家的殘余勢力。 這是一場有預(yù)謀、有組織、有計劃的清洗。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前后用了一百多年時間,他們要的不是墨家的衰落,而是墨家的徹底消失,他們成功了。 ——《肆》—— 為什么只有墨家被徹底消滅?同樣是諸子百家,為什么只有墨家被徹底消滅?道家還在,法家還在,甚至兵家都還在,為什么偏偏是墨家? 答案很簡單:因為墨家是唯一一個既有思想又有組織的政治力量。 道家怎么樣?老莊思想確實深刻,但道家沒有嚴密的組織,沒有政治訴求,道家講的是'無為而治',這對皇權(quán)構(gòu)不成威脅。 法家怎么樣?韓非、李斯這些人的思想確實犀利,但法家為皇權(quán)服務(wù),不反對專制。 反而,法家的思想正是皇帝想要的,只有墨家不一樣,墨家既有革命性的思想,又有嚴密的組織,還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 這是皇權(quán)絕對不能容忍的。 墨家的思想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兼愛 ,直接沖擊等級制度,非攻,直接反對兼并戰(zhàn)爭,尚賢,直接威脅世襲制,節(jié)用, 直接批評奢靡享樂。 這些主張,哪一個不是在打皇帝的臉? 而且,墨家不只是說說而已,它真的在實踐,墨者真的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墨者真的在各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墨者真的在為理想而獻身。 這種言行一致的態(tài)度,這種理想主義的精神。 這種不妥協(xié)的立場,對專制統(tǒng)治者來說簡直是噩夢,皇帝可以容忍空談,可以容忍清議,但絕對不能容忍有組織的實踐。 所以,墨家必須死。 不是衰落,不是沒落,而是必須徹底消失,消滅了墨家,就消滅了平等思想,消滅了平等思想,專制統(tǒng)治就可以千年不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