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漁夫》: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fā)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忠貞以功為主,飲酒以樂為主,處喪以哀為主,事親以適為主。功成之美,無一其跡矣;事親以適,不論所以矣;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貴真,祿祿而受變于俗,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于人偽而晚聞大道也!”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問舍所在,請因受業(yè)而卒學大道?!笨驮唬骸拔崧勚?,可與往者,與之至于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 本段大意:孔子慚愧問,“什么是真誠?”漁夫回答,“真就是精誠所至。舉例說,勉強哭的人不哀傷,勉強發(fā)怒的人不威嚴,勉強親近的人不和藹,真悲傷無聲哀痛,真發(fā)怒不怒自威,真親切不笑可親,真誠在內心,神情在外表,因此真誠可貴。引申到人際互動,孝順在順,做事在忠,飲酒在樂,悲傷在哀,把握住這一點,做事在忠不在嘚瑟,孝順在順不在方式,喝酒在樂不在排場,哀悼在哀不在儀式。禮節(jié)是世俗規(guī)定的,真誠是上天展示的,因此得道者道法自然推崇真誠,不為世俗約束,愚蠢者正相反,為世俗禮節(jié)所累,丟失自然真誠,活得太累??上О。愣萌饲槭拦?,卻不懂得自然天道!”孔子聽了再次作揖道,“孔丘遇到您,真是幸運啊,請讓我跟隨您學習天道吧?!睗O夫回答,“我聽說志同道合者,可以互相欣賞,否則不要同行,以免犯錯。你好自為之,我走了!”漁夫說完撐船離去,消失在蘆葦蕩。 本段展示出漁夫這個得道高人形象,除了行為灑脫,還有就是精妙話語,所謂話不說不明木不鉆不透。 漁夫這段話圍繞“法天貴真”觀點展開,并用生活實例打比方,如喝酒在于快樂,悲傷在于哀痛,孝順在于柔順,做事在于忠誠,把握這些本質,拋棄外在形式,才是得道。 法天可以理解為效法天道,貴真可以理解為推崇自然,用老子道德經的話說,就是“道法自然”,自然就是本真,本真就是變化。如果用佛家說話,就是“性空緣起”,世界本質是變化,現實不過因緣際會,都是偶然巧合和合罷了。 從道法自然這點來說,道家反對儒家的禮制有其道理,因為世界原本就是變化無窮的,人為禮制屬于多此一舉,擾亂了自然變化規(guī)律。從現實來說,禮制是自然形成的,又是社會必須的,但最好不要人為賦予價值判斷,好比社會金字塔,各階層是自然形成,也是社會必需,但不要有高低貴賤區(qū)分。 人生在世,首要是把握本真,這是道家思想核心,本真就是天道自然變化規(guī)律,我們要做的是不干涉變化,順從自然變化。具體到現實生活,就是不干涉他人,只做好自己,由此值得再次學習老子經典語錄: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