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德慶第碉樓 ![]() 在呂田鎮(zhèn)新聯(lián)村背扶山下,有一條叫羅水樓的小山村。它又叫鳳嶺圍,始建于清代,以羅姓村民為主。撥開荒草雜樹,可見一座斑駁的大宅。 烽火呂田 村醫(yī)神槍手 殺敵羅水樓 含辛魚/文 羅水樓 ![]() ![]() 背扶山下的羅水樓 大宅叫肇基圍,是清道光年間村中有錢人羅文矩的大宅。盡管青苔已把精美的鳥獸灰塑侵蝕,但仍不失威嚴氣派。肇基圍不簡單,它不但是大宅,還有兩座炮樓,還是持牌兵工廠,可以生產槍炮。抗戰(zhàn)爆發(fā)前,羅水樓有錢人鼓勵村民擁槍,出錢購買槍支彈藥。當時就有10多條步槍、幾支駁殼槍。 ![]() ![]() 肇基圍 大宅旁邊就是村民羅中權的家,他向我們講述了羅水樓的抗戰(zhàn)往事。86年前,這里就出了一位令日寇聞風喪膽的神槍手。 1939年農歷七月,抗日烽火燃遍南粵大地,呂田民眾迅速組織抗日自衛(wèi)團。同年農歷十一月,日軍進占呂田后,一隊敵軍據(jù)守聯(lián)豐村鄧村自然村。農歷十一月二十九日晚,自衛(wèi)團隊員羅盛錢、羅繼平偵察發(fā)現(xiàn),日軍有夜間堆火取暖的習慣,槍械集中架起看守,正是偷襲的絕佳時機。當晚10點,20余名自衛(wèi)團隊員緊急集合,決定夜襲敵營。隊員們迅速裝填好兩支裝滿火藥、園彈、鐵枝、犁頭的土制火藥炮,由羅盛錢等人帶隊,沿米圍大圳悄悄摸向嶺背村。當火藥炮的轟鳴與步槍的槍聲劃破夜空,日軍營地頓時一片混亂。盡管夜襲敵營沒能成功,但槍炮聲猶如一記悶棍,打得敵人不敢輕舉妄動。 ![]() 肇基圍門樓 在抗戰(zhàn)時期,羅水樓曾是國民黨第62軍151師1旅的駐防地(排長羅友仁是新聯(lián)村人,他介紹軍隊駐扎在羅水樓)。日軍收到漢奸報信,說羅水樓一帶有駐軍,連續(xù)兩天派飛機轟炸鳳嶺圍。不知是否得益于背扶山的遮擋,日軍始終無功而返。村中有一名20多歲的小伙叫羅盛錢(就是前述夜襲敵營的好漢),懂生草藥,是一名村醫(yī)。又因常年上山打獵,練就一手好槍法,被譽為“神槍手”。某天,幾名日軍又來滋擾羅水樓,見到人去樓空,準備在肇基圍門樓前堆放柴草燒屋。羅盛錢身上還背著兒子,他蹲在近1公里開外的田里向日本兵開槍,當場打死一人,嚇得敵人狼狽逃跑。如今在肇基圍門樓的木門上,至今仍留有子彈孔。 ![]() 木門上的彈孔 在羅水樓東面1公里處,有一個叫石灣的地方。這里有一座坐東南朝西北的客家圍屋靜靜矗立。這座大宅以前叫"德慶第"(當?shù)卮迕褚卜Q為“石灣屋”),呈正方形,以中堂為中心,四角設角樓。后墻正中的高大碉樓可俯瞰全屋,集居住與防御功能于一體??箲?zhàn)期間,德慶第成為第四戰(zhàn)區(qū)第十二集團軍、六十三軍第一五一師、一五三師和一五四師的戰(zhàn)地醫(yī)院,主要救治抗日傷員,輕傷傷員住在木板閣樓上,重傷員住在一樓。 ![]() ![]() 德慶第墻上的抗戰(zhàn)標語 如今,德慶第內外墻壁上仍保存著將士們當年寫下的抗戰(zhàn)標語。2020年,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戰(zhàn)地醫(yī)院舊址被列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它不但成為傳承抗戰(zhàn)精神的重要載體,還時刻警示后人勿忘歷史。 ![]() END ![]() 撰文▏覃永贈 含辛魚 圖文▏ 含辛魚 旁白▏含辛魚 攝制▏ 含辛魚 資料▏《紅色呂田》 口述▏胡威權 羅中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