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清晨剛醒來,一起床就開始打噴嚏、流清涕,持續(xù)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其實我也曾經歷過這些癥狀。以前,我一起床就從被窩里出來,直接去廁所馬桶上排便。過了一會就開始鼻子瘙癢,打噴嚏,流清涕。后來我就閉目仔細體會問題所在,發(fā)現(xiàn)是從溫暖的被窩里出來后,坐在馬桶上,后背散熱加快,皮膚溫度迅速下降,身體衛(wèi)氣受損,導致溫煦功能下降,人體通過噴嚏排皮膚寒氣,肺中水飲不化,通過鼻竅流出來,鼻孔為了減緩身體熱量外散,也會堵塞起來。理解了這些問題后,以后起床上廁所時,披上一件厚外套,就沒再出現(xiàn)這些癥狀。 人體處于睡眠狀態(tài)時,被窩內溫度通常維持在28-32℃,而室內溫度往往較被窩低5-8℃。當掀開被子的瞬間,裸露的肩頭、后背與手臂直接暴露于涼空氣中,頭部與頸部的血管對溫度變化敏感度較高,受涼后會迅速收縮,進而刺激鼻腔內的鼻黏膜。鼻黏膜分布有大量神經末梢與毛細血管,受冷空氣刺激后,毛細血管會發(fā)生收縮,分泌物增多,易引發(fā)鼻塞;同時,身體會通過打噴嚏的方式排出表寒和鼻腔內的 “刺激物”,晨起噴嚏與鼻塞便隨之出現(xiàn)。 從中醫(yī)理論視角來看,“肺主皮毛,肺開竅于鼻”,揭示了鼻孔與毛孔在生理功能上均與肺臟存在緊密關聯(lián),二者同屬肺臟所主范疇。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鼻孔是人體呼吸的重要通道,承擔著吸入自然界清氣、呼出體內濁氣的核心功能 —— 外界空氣經鼻孔進入人體,體內產生的廢氣亦通過鼻孔排出;同時,鼻孔具備調節(jié)空氣溫度與濕度的作用,確保進入肺部的空氣符合人體生理需求。而毛孔在中醫(yī)理論中被稱為 “玄府”“氣孔”,同樣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天熱時,人體通過毛孔排汗散熱,維持體溫恒定;天冷時,毛孔閉合并形成 “雞皮疙瘩”,減少體溫從皮膚散失。由此可見,毛孔既是汗液排出的通道,也是人體調節(jié)體溫的關鍵途徑。 從散熱功能層面來看,鼻孔與毛孔存在相似性。鼻腔通過吸入冷氣、呼出熱氣實現(xiàn)散熱功能,天熱時鼻孔會擴大,甚至出現(xiàn)鼻翼煽動現(xiàn)象,以增強散熱效果;同時,毛孔排汗量增加,散熱作用亦隨之加強,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維持人體體溫平衡。在氣溫變化的應激反應中,鼻孔與毛孔的表現(xiàn)一致:天冷時,為減少體溫喪失,鼻孔會收縮,進而出現(xiàn)鼻塞癥狀,同時毛孔閉合形成“雞皮疙瘩”—— 這是人體適應寒冷環(huán)境的自我保護機制,通過縮小散熱面積維持體溫穩(wěn)定。實踐表明,當天冷引發(fā)鼻塞時,進入溫暖環(huán)境后癥狀會逐漸緩解;天冷形成的雞皮疙瘩在溫暖環(huán)境中亦會消失,這進一步印證了溫度對鼻孔與毛孔開合的影響,以及二者在環(huán)境適應中的協(xié)同作用。 在病理狀態(tài)下,鼻孔與毛孔的關聯(lián)更為顯著。例如,感冒引發(fā)鼻塞時,進行跳繩等運動使身體發(fā)熱出汗后,鼻塞癥狀會隨之緩解。這是因為運動產熱促使毛孔張開、汗液排出,同時推動氣血運行,使肺氣得以宣通,進而改善鼻塞癥狀。此外,鼻腔可發(fā)生熱性鼻竇炎,毛孔可出現(xiàn)熱性毛囊炎,二者均可能受熱邪、熱毒侵襲,表現(xiàn)出相似的炎癥反應;在中醫(yī)證候中,桂枝湯證可同時出現(xiàn)鼻流清涕、鼻鳴與皮膚毛孔自汗出的癥狀,同屬表虛寒證范疇,這表明鼻孔與毛孔的癥狀表現(xiàn)可作為中醫(yī)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綜上,無論在生理還是病理狀態(tài)下,鼻孔與毛孔的開合均存在密切聯(lián)系,理解這一關聯(lián),對掌握人體生理病理機制、運用中醫(yī)理論開展疾病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生活中,亦可通過觀察二者變化判斷身體狀況,及時調整生活與飲食習慣。 基于上述對晨起噴嚏鼻塞成因的分析,緩解此類不適最直接且易操作的方法,便是在起床第一時間為身體建立“保暖屏障”—— 即提前準備保暖衣物,起床后立即穿著,避免身體直接遭遇溫差沖擊。 首先需做好“前置準備工作”:前一晚睡前,應將適宜晨起穿著的保暖衣物放置于床頭觸手可及之處,避免將衣物存放于衣柜或遠離床鋪的椅子上 —— 因從掀開被子到取衣的過程中,身體暴露于涼空氣中,易增加受涼風險。衣物選擇需兼顧保暖性與便捷性:例如厚實的睡袍,穿脫簡便,醒來后伸手即可取用,覆蓋范圍可從肩頭延伸至后背,實現(xiàn)全面保暖;若習慣穿著家居服,建議選擇加薄絨的針織套裝,上衣優(yōu)先選用開衫款式,無需費力套頭,可先披于肩頭,再逐步伸入手臂,減少穿衣過程中身體大面積裸露的時間。對于易著涼人群,可額外準備一條薄圍巾,穿衣物時同步圍住頸部—— 頸部分布有重要血管與穴位,護住頸部可降低冷空氣對頭部與鼻腔的刺激,同時契合 “肺主皮毛” 理論,減少皮毛受寒對肺臟的影響。 其次需把控“披衣服時機”:從被窩里一出來,立即披上衣服,不要等皮膚受寒后才去皮衣保暖,這時就偏晚了。 穿好保暖衣物后,還需做好“后續(xù)保溫措施”,避免剛恢復溫暖的身體再次受涼。不宜立即開窗通風,尤其需避免站立于窗邊 —— 窗邊空氣溫度通常較室內其他區(qū)域低2-3℃,冷風直吹易導致剛緩解的鼻黏膜再次受刺激。晚上睡覺時,也不挨著窗戶太近。起床后,可在床邊坐2-3分鐘,使身體逐步適應室內溫度,同時飲用一杯35-40℃的溫水,小口慢飲,溫水可從喉嚨延伸至腹部,輔助調節(jié)身體核心溫度,降低溫差引發(fā)的應激反應。 針對老年人、兒童及體質較弱人群,晨起保溫需采取更細致的措施。為老年人準備的保暖衣物,建議選用加絨厚款家居套裝,避免冷空氣從縫隙滲入;考慮到老年人起床動作較慢,家人可提前將衣物鋪放于床頭,必要時協(xié)助穿著,降低受涼風險。兒童皮膚嬌嫩,對溫度變化敏感度更高,建議穿著純棉材質的加薄絨連體衣,外搭輕便薄棉外套—— 連體衣可有效護住腹部,避免腹部受涼引發(fā)腸胃不適;穿衣物前,可將衣物置于被窩內預熱,使衣物溫度接近體溫后再為兒童穿著,減少溫差刺激。 除“起床即披衣” 外,日常還可通過細節(jié)優(yōu)化強化保溫效果:夜間睡眠時,在床頭放置小毛毯,若半夜醒來感覺寒冷,無需起身取衣,直接用毛毯裹覆身體即可保暖;臥室窗戶不宜開啟過大,尤其靠近床頭的窗戶,需避免冷空氣直吹身體;若室內溫度低于 18℃,可在睡前開啟空調或暖氣半小時,將室內溫度調節(jié)至 20℃左右,縮小晨起時室內與被窩的溫差。若晨起噴嚏鼻塞癥狀頻繁出現(xiàn),除做好保暖外,可定期用溫鹽水清洗鼻腔,每日 1-2 次,清潔鼻腔內灰塵與過敏原,減少鼻黏膜刺激,結合保暖措施,可更有效地緩解不適。 從中醫(yī)“肺主皮毛,肺開竅于鼻” 的理論與現(xiàn)代醫(yī)學溫差刺激的分析可知,晨起噴嚏鼻塞的緩解需同步關注鼻孔與皮毛的保暖防護?!捌鸫布磁隆?看似簡單的措施,卻是通過皮膚保溫、避免肺臟受寒,進而減少鼻孔刺激的方法。 ![]() |
|
|
來自: 昵稱1520463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