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8月,在被俘7個月后,方志敏被敵人殘忍殺害。 方志敏是大將粟裕的第一位好搭檔老上級,因此他的犧牲,令粟裕悲痛欲絕難以釋懷。而方志敏的被俘,是因為懷玉山戰(zhàn)役的失利,對此,粟裕也明確指出過:劉疇西的戰(zhàn)術失誤,是戰(zhàn)敗的關鍵原因。 如此說來,方志敏的犧牲,與劉疇西就有因果關系了。但到了晚年,粟裕卻給中央寫信,要求以烈士對待劉疇西。 當年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粟裕為何突然做此決定呢? ![]() 1 新編紅十軍團 此事,還要從部隊的一次合編說起。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中央紅軍面臨著戰(zhàn)略轉移。而同時,自從九一八開始,日軍步步南下,中日矛盾不斷上升。這種情況,就是蔣介石的圍剿不得不對付,抗日也不能不提上日程。 7月,紅七軍團被委任為抗日先遣隊,既能北上宣傳抗日,又能做一枚引子,用來迷惑敵人隱藏主力突圍的方向。 ![]() 紅軍抗日先遣隊紀念館 7月6日,這支扛著抗日先遣隊旗幟的部隊,就趁著夜色,從瑞金出發(fā)了,進軍方向,是經福建到浙皖贛的敵軍后方。這支部隊有6000余人,但文職人員占了將近三分之一,軍團長是尋淮洲,粟裕任參謀長。 10月下旬,紅七軍團到達了贛東北蘇區(qū),成功與紅十軍會師。之后,根據中央命令,兩軍就合編為紅十軍團,仍作為抗日先遣隊北上出征。 新編的紅十軍團,便是由劉疇西擔任軍團長,同時他還兼任第二十師的師長。粟裕還是做參謀長,方志敏擔任了軍政委員會的主席。 到這里就有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原本在紅七軍團做軍團長的尋淮洲,合編之后竟然降級了,只做了第19師的師長。為什么會這樣?也許是因為資歷上,劉疇西看上去更勝一籌吧。 ![]() 尋淮洲 1897年,劉疇西出生于湖南長沙的一個農民家庭,雖然家庭貧困,但父母也傾盡全力供他讀書。后來劉疇西師范畢業(yè),接觸了革命思想,并于1922年加入我黨。 1924年,黃埔軍校建校,劉疇西果斷抓住機遇報考,順利錄取為第一期黃埔生。 很不幸的是,僅僅第二年,劉疇西參加東征,結果在棉湖戰(zhàn)斗中,左臂中彈。后來因為傷勢惡化,為了保命,只能把手臂截掉。 1929年,他又受組織派遣,到莫斯科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去進行學習,歸來后,在幾次反圍剿戰(zhàn)役中表現還不錯。 ![]() 劉疇西 而尋淮洲呢,比劉疇西要小15歲,當時也不過20剛出頭。他只讀了高小,15歲就參加了革命,雖然文化不高,但是自己一步步打出來的實力戰(zhàn)將。 資歷上差了點,他的紅七軍團轉戰(zhàn)幾個月又損兵折將,已減員到只剩兩三千人了。因為種種原因,尋淮洲只得了一個師長。 隊伍整編后,尋淮洲便帶著第19師,奉命先行出擊了浙皖邊。 當時,中央紅軍主力已經開始長征,抗日先遣隊孤懸敵后,自然就被蔣介石盯上,很快便派了大軍來圍剿。 ![]() 且戰(zhàn)且走,此時,部隊急需一場勝仗來提振軍心,新上任的軍團長,也急需一場勝仗,來證明自己的才干。 1934年12月,紅10軍團在向皖南進軍途中,在安徽黃山湯口,又與尋淮洲的第19師會師。休整兩日后,開始向譚家橋方向進發(fā),在此途中,突然發(fā)現重大戰(zhàn)機,于是便想干一票大的,來個伏擊戰(zhàn)。 這個戰(zhàn)機,就是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因為立功心切,一直緊追紅十軍團不放,現在已經孤軍深入。這個尾巴既然甩不掉,那就把它干掉。 ![]() 王耀武 從戰(zhàn)前分析來說,這一戰(zhàn)應該是有把握的。一是敵我兵力相當,二來所選的烏泥觀至譚家橋這一段,山高勢險茂林遮天,極占地利優(yōu)勢。若在此以逸待勞,怎么看都錯不了。 這場伏擊戰(zhàn),自然是經過軍政委員會同意的,大家都認可。結果因為一些人員及細節(jié)問題,起了分歧,最后本該大勝的一場伏擊戰(zhàn),卻成為一個悲劇的開始----- 2 一將無謀的后果 伏擊戰(zhàn),雖然在地形、信息、心理、體力等各方面都占有優(yōu)勢,但也要看你伏擊的對象是誰。 這補充第一旅,旅長王耀武,黃埔三期畢業(yè)。他在第二次東征中嶄露頭角,中原大戰(zhàn)中又屢立戰(zhàn)功,即便此時,也已經是赫赫有名的悍將,非常不好對付。 也是因此,尋淮洲、粟裕等人,都認為應該王牌對王牌,派出野戰(zhàn)經驗最豐富厲害的第19師,去執(zhí)行主攻任務。但他們的意見,都沒有被劉疇西采納,他能勝過尋淮洲擔任這個軍團長,那么他手下的兵,自然也比尋淮洲帶出來的,要更強悍。 ![]() 劉疇西、方志敏、王如癡 第20、21師,雖然都是新組建的,但都是劉疇西的老部隊,因此劉疇西堅持讓他們擔任主攻。 所謂伏擊,自然關鍵在“伏”字上,要隱藏巧妙以逸待勞出其不意。結果呢,戰(zhàn)斗沒開始就出岔子,20師的一個兵,槍彈走火暴露位置,簡直就是給敵人做預警。 王耀武反應很迅速,趁著還沒有進入伏擊圈,立即后衛(wèi)補充前衛(wèi),占領兩側高地。就這樣,伏擊戰(zhàn)變成了硬碰硬的陣地戰(zhàn)。 敵人裝備好火力猛,本來想打伏擊搶點彈藥,結果讓敵人,把家伙什全招呼上對付自己了。 為了爭奪制高點,雙方打得很激烈。而劉疇西為了表現自己,特意將紅19師調得遠遠的,后來又讓19師過來救援。就這樣來回奔騰疲憊不堪,部隊損傷很大,尋淮洲在沖鋒時中彈犧牲了,87團的團長黃英特也陣亡,另外還有8名以上的師級干部負傷。 ![]() 尋淮洲 這一戰(zhàn)慘敗,粟裕本來便不高興他,接下來兩人很快再次發(fā)生了分歧。 紅十軍團失利以后,繼續(xù)輾轉作戰(zhàn),期間粟裕提出,應該打運動戰(zhàn)打巧戰(zhàn),不如分兵去打游擊,這樣才能拖住敵人保存實力,但遭到了劉疇西的拒絕。 轉戰(zhàn)兩個月,又減員三分之一以上,因為難以立足,只能被迫回師。 1935年1月,紅十軍團返回了贛東北,此時已經只剩下3000多的兵力,粟裕率領800多人做先頭軍,劉疇西率主力2000多跟在后面。 ![]() 這么少的兵力,稍不留心,便可能會被敵軍大部隊圍剿。因此,粟裕要求必須要快,要一刻不停急行軍。但劉疇西,卻認為部隊應該停下來休整,不能太過勞累。 得知大部隊走走停停,甚至駐扎休息整夜,粟裕焦急萬分。他決定回去找劉疇西,讓他趕快行軍以免被敵人合圍封鎖。 對此,方志敏說:“還是我去吧,他不好勸。” 于是,兩人分別,沒想到,這一別竟成永別。 ![]() 方志敏 因為,方志敏也根本就勸不動劉疇西。劉疇西的固執(zhí),可能是因為,黃埔軍校加伏龍芝軍事學院的雙重光環(huán),讓他心理上處于優(yōu)越地位,難以接受自己技不如人。不能接受,那就總是堅持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尤其是譚家橋戰(zhàn)斗失敗后,這個心理反彈就更嚴重。 此時,粟裕的先頭部隊,已經順利到達了閩浙贛蘇區(qū)的港頭,在敵人還來不及反應時,便快速沖出了封鎖線。 劉疇西帶領的主力,距離上遠遠落后。方志敏返回勸說他,指出敵情嚴重,當晚必須急行軍,通過隴首的封鎖線才行。 ![]() 對此,劉疇西說:“如此,正中敵人的疲兵之計,被人以逸待勞-------” 于是當晚,部隊便就地宿營休息了。 休息了這一夜,敵情就有了很大變化。敵人搶先派出一個團,在沿途修筑加固了工事,粟裕先頭軍走過的路線,也被敵人重兵截斷。最后,紅十軍團的主力,困在了懷玉山的方寸之地,被敵人15個團的大軍包圍。 ![]() 連日行軍,本來糧草就少,因此在包圍中,很快便彈盡糧絕。而敵人又派了飛機轟炸,放火燒山,這2000多的紅十軍團主力,幾乎全軍覆沒。方志敏和劉疇西,也都在突圍中被俘。 1935年8月6日,兩人都被敵人殺害。 3 粟裕為何寫信 對于方志敏的犧牲和紅十軍團的覆滅,多年來粟裕都耿耿于懷難以放下。他也曾明確指出過,紅十軍團的悲劇,是劉疇西指揮上的失誤。 但1980年,粟裕已經七十多歲人到暮年,卻突然給中央寫信,要求以烈士對待劉疇西。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兩件事。 ![]() 方志敏 一是粟裕收到過劉疇西家屬的來信,他們生活很困難,并且,遭受了一些誤解。二是,粟裕在報上看到過一篇文章,竟然直接捕風捉影,將劉疇西定義為出賣同志的叛徒! 粟??春蠛軕嵟詫懥诉@封信。最后,劉疇西也被追認為烈士。 ![]() 對待歷史,應該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劉疇西雖然存在指揮上的失誤,但是他也為革命出過不少力,并且被捕后堅貞不屈英勇犧牲,絕不能容忍給他亂貼標簽。 此事,也向人們展示了,開國大將粟裕的胸襟與氣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