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三才?三才、即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內(nèi)之“三”。比如天地人、上中下、左中右等。
三才與易學(xué)
三才在易學(xué)的實際預(yù)測中,運用也極為廣泛,此點類似陰陽。故不解三才,則不知易。
奇門中的三才
奇門乃分天盤地盤人盤,三才確立,乃掌萬物。“三”乃為人盤,乃預(yù)測人事之主也。
比如面相,乃分上停中停下停,取天地人之意,“三”乃為中停,以中停主自己事業(yè)錢財之奮斗,眼鼻顴者,相學(xué)之重也,均處中停。故顴鼻相配,乃為富貴之癥,男子事業(yè)如意,女子丈夫富貴。顴鼻低陷而眼無神者,貧賤夭兇之命也。
八卦中的三才
八卦有六爻,每爻必分陰陽,每卦由兩個八純卦組成,亦為陰陽之意;每個八純卦有三爻,即為三才之意,乃為天地人。
三爻之下爻,乃為地為陰,多為靜也,故乾之初九,乃為乾龍勿用。三爻之上爻,乃為天為陽,多為動也,處三爻之顛,乃為陽之過也,故三爻之病,多乃因動而兇。而如果可守而不動,則為解災(zāi),可以無咎。故乾之九三爻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而乾之上卦三爻,即上九爻,處于上卦又處于上爻,上太過也、是為陽之太過,而為不吉,故上九辭曰:亢龍有悔。
而三爻之中,乃為人爻,以其處中,而為陰陽平衡,故查易經(jīng)之二爻辭乃多譽而美也,上卦之中為五爻辭,亦多貴而美也。
故三才之三因取中,而多美也。
八字中的三才
八字是干支學(xué),干支也有三才之分。干為陽為父、稱為天元,支為陰為母、稱為地元,而“三”為子女,藏于地支母之中,為地支藏干,稱為人元。子女莫不出于母體也,所以人元亦藏于地支之母也。
十二地支所藏人元列如下也:
地支藏干,在八字預(yù)測中起到極其重要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這么說,如果不了解地支藏干的作用,則無法掌握八字預(yù)測。
舉例來說:
八字內(nèi)天干辛辛丁甲為天元,地支亥卯未辰為地元,地支藏干亥中甲壬、卯中乙木、未中丁火乙木己土、辰中乙木癸水戊土,均為人元。
三才和十神: 上就是和十神的官殺、印對應(yīng);中就是和十神的比劫對應(yīng);下就是和十神的食傷財對應(yīng)。
相學(xué)中的三才
相學(xué)三才,和一般三才排列上有些不同,定義上也有些區(qū)別。一般的三才為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世界道理也是如此。天父地母。
相學(xué)三才也是天地人,但是對地的含義發(fā)生變化。出現(xiàn)的主要意思是上中下三才。以上為貴、為父母、為長輩、代表一切超過自己的、級別在自己上面的人事物;以中為自己、代表同輩、同事朋友,一切和自己同級的人事物;以下為賤、為下級、為小輩、子女,代表一切處于自己下級的人事物。
最著名的就是面部三停,三停即三才。
而人體本身是個大三才,即頭部為上為陽、身體為中、腰部以下為下位陰。頭部為陽,陽主顯露,故無論男女的頭部均顯露在外;下部為陰,陰主隱秘,故無論男女之身體下部均隱藏不露;身體為陰陽之中,為“三”,介于陰陽之間,為陰陽平衡之地,本身為中性;又與性別加權(quán),則男子為陽加中則顯陽、女子為陰加中則先陰,故男子可赤膊而女性不能,即為此理。
三才無限大,也無限小,相學(xué)上,小到一個耳朵,本身也可分三才來看,并依次而預(yù)測。
三才
三才本義
三才、即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內(nèi)之“三”。
比如天地人、上中下、左中右等。
論三才由來
炎黃曰:
陰陽,是把世界一分為二的兩分法哲學(xué)觀;二分法,即是非此即彼的,即要么對、要么錯;要么好、要么壞。這種二分法,即是走極端的方法。
按照中國的古代哲學(xué)思想,這種兩分法,是和做人做事有悖而行的;中國古代的哲學(xué)觀,無論道家還是儒家,均反對這種走極端的做法。
道家講究道,儒家講究中庸。而這個三,就是表現(xiàn)“道”或“中”的思想的。
道家和儒家是在三才的概念之后產(chǎn)生的,也可以說,道家或儒家,可能是依據(jù)各自對三才的理解而產(chǎn)生的。
但是“三”這個“道”或“中”的思想的,是中國古代先哲很早就有的思想,這當(dāng)然在《易經(jīng)》中也已經(jīng)很成熟的明確表現(xiàn)出來。
什么是“三”?
當(dāng)陰陽出現(xiàn)之后,偉大的先哲發(fā)現(xiàn),這種陰陽兩分法無法概括世界之全部,或者說這種極端的做法不適合中國人的思想觀,事物也不能以非對即錯來表示,還有一些事物是處于對錯好壞之間的,于是就出來一個“中”,即處于陰陽之間的概念。
這個“中”、和“陰陽”,就構(gòu)成了三才。
“三”是如何而來,是陰陽經(jīng)過中和而來的。比如陰陽兩個人意見不統(tǒng)一,最后各自放棄自己觀點,而取“中”的路線。
故二生三,為陰陽交感化合而成,故“三”乃由“二”來,“三”不偏向于“二”的任何一方,乃由“二”的綜合而來,居于“二”之中,即居陰陽之中。
故三才,在大而言,乃為天地人。天父地母,天陽地陰,天地既分,陰陽則出,天地陰陽相交,則孕育人于萬物在天地之間,故天地人為三才;故先有天地,而后有人及萬物。先有陰陽,而后有人萬物之“三”。
在人而言,三才為夫妻子。夫陽妻陰,男女相交,則子女育。故先有男女陰陽,而后又孕育子女之“三”。
孩子初生,思想上常無性別取向、甚至剛出生的孩子長相上也往往難分男女,即是“三”之原因,乃為陰陽未分也。
“三”,本身有“道”的影子,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小道”,如果道是爺爺,這個“三”就是“孫子”,是非常象“爺爺”的一個人,是嫡傳。
而中國古代先哲,也是需要不斷宣揚這種“道”的思想,故在陰陽之后,加入一個“小道”的“三”,而成為三才。
當(dāng)然,三也會變化,比如至孩子成長,則男女性別特征越加明顯,則陰陽又分,此時孩子由原來的“三”的身份,變成了“二”的陰陽之中的一份子,比如是個男子,與其他之原來是“三”的身份的小女孩,成長為“二”的女子,兩人陰陽再結(jié)合、即結(jié)婚、而生育子女,又成“二生三”之勢。
故由夫妻的橫向結(jié)合、及生育子女的縱向繁衍、如此縱橫交錯,而構(gòu)成“三生萬物”之勢。
三才之三的兩個概念
三才之三,可以解讀為兩個概念。一個概念是總量概念;一個是單量概念。
三才的總量概念:即為“二加一”的模式;即本身包含陰陽的二在內(nèi),比如天地人、夫妻子女,統(tǒng)稱三才。
三才的單量概念:即單獨指三才之“三”,則指一個,不包含陰陽概念在內(nèi)。比如三指天地人的人、之夫妻子女的子女。
一般所談及的三才,均為總量概念。但是對于“三”的單量概念,則需要注意了解掌握。
炎黃曰:
“三”的單量概念,乃有兩個特征:
“三”的第一個特征:為“中”性,即平衡性。
中乃居于陰陽之間,非陰非陽,有陰有陽,是集合了陰陽的所以概念,而居于中。
故三有“中”性,本身是個陰陽平衡的中間體。
故孩子初生,雖有男女之性別,而無男女之實,初生的孩子往往從外表性格等方面無法區(qū)別性別,是孩子為陰陽平衡體之故。
平衡,為命理學(xué)之以重要概念,以平衡為美。故查孩子之思想行為,乃為惡者少,為善者多也,而身體健康兇災(zāi)方面,亦多平順無憂。及至成長,乃分男女、乃有欲望,乃分陰陽。性而陰陽平衡者,乃性情平衡,生活富足,而成富貴福壽;性成極陰極陽而陰陽失衡者,則性格偏激,輕者工作不順夫妻失和,重者多犯口舌牢獄,或身體傷疾。故修道者,乃修練自己成初生狀態(tài),乃為赤子之心,為赤裸裸來去無牽掛,亦為去己身之財官金錢名利之欲望也。
故曰三,實含陰陽平衡之道也。比如查地理,凡陰陽極端之極寒極暖之所,均少人居,且不富足,而陰陽平衡之地,則為有山有水山清水秀人杰地靈之美地也。
是故南火北水,而中和成土;東木西金,中亦成土,以土中和之本,而立中極五黃。
炎黃曰:
故二所生之“三”,乃為陰陽平衡狀態(tài),和陰陽未分之狀態(tài)類似;陰陽未分之狀態(tài),乃“一”也、乃“0”之道也;故“三”實際有些類似“一”的含義在,取陰陽未分之狀態(tài);亦有些“0”的無的狀態(tài)在,有道的含義。
所以陰陽二生三,亦為歸一、或歸于“0”之道也。天地萬物,由道而生,由道而滅,乃為道之本義。
“三”的第二個特征:為時間上縱向的延續(xù)性。
時間上縱向的延續(xù)性,即“生”的含義在。
比如男女交合而子女育,乃為傳宗接帶,乃為人類之繁衍也,萬物均為如此。及三成長,乃重分陰陽,而再交合,而重復(fù)而二生三之過程也。故乃三生萬物之意。
炎黃曰:明白三才之道,乃曉平衡中和之理。
故學(xué)易之下,乃為預(yù)測之用,而希望趨利避害、趨吉避兇,而如何趨避,關(guān)鍵乃在于避免八字內(nèi)之忌神泛濫,八字忌神旺者,乃為心性之中,亦有不足之處,財忌破印之用神,貪財不仁;傷忌而克官之用神,逆反心重;財官多忌,名利心重,此類種種,皆有心性之偏失,如財忌破印,而不以財色為念;傷官見官,性修溫和;財官多忌,而心靜和平;則災(zāi)害自不生也。
故學(xué)易之上,乃為修性養(yǎng)神,保持沖淡平和之心,而災(zāi)害自去,而福壽自來。
高低得失無非一念,通萬卷,達(dá)古今,博愛及人,縱流于市井,亦絕俗高人;而重物欲,多私心,寡廉鮮恥,雖身居權(quán)貴,亦單薄小人。是故,千機百巧莫如抱元守一。
此亦為老子之福禍自招之理也。凡有意習(xí)學(xué)者,需細(xì)心體察,不可玩忽也。
三才萬物類象
三才為天地人、為夫妻子女。
在地理而言:
三才之三,為地理上陰陽平衡之地、有山有水之地、溫帶地區(qū)。
在方位而言:
三才為左中右、上中下、前中后。其中三即為中。
在單位而言:
三才的陽為大領(lǐng)導(dǎo)、陰為群眾百姓、三則為中為中層領(lǐng)導(dǎo)。
在性格而言:
三才之三,為最常見的最為大眾所認(rèn)可的中間性格,不偏激、不張揚、不內(nèi)向也不外向;總體不處于兩頭而處于中間的個性,為大多數(shù)人的性格。
八卦中的三才:
八卦有六爻,每爻必分陰陽,每卦由兩個八純卦組成,亦為陰陽之意;每個八純卦有三爻,即為三才之意,乃為天地人。
三爻之下爻,乃為地為陰,多為靜也,故乾之初九,乃為乾龍勿用。三爻之上爻,乃為天為陽,多為動也,處三爻之顛,乃為陽之過也,故三爻之病,多乃因動而兇。而如果可守而不動,則為解災(zāi),可以無咎。故乾之九三爻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而乾之上卦三爻,即上九爻,處于上卦又處于上爻,上太過也、是為陽之太過,而為不吉,故上九辭曰:亢龍有悔。
而三爻之中,乃為人爻,以其處中,而為陰陽平衡,故查易經(jīng)之二爻辭乃多譽而美也,上卦之中為五爻辭,亦多貴而美也。
故三才之三因取中,而多美也。
四象
四象
四象:少陰、少陽、老陰、老陽。
四象的由來
炎黃曰:
陰陽,屬于一分為二的世界觀。
這種世界觀,中國古代先哲,認(rèn)為不夠完善,于是進(jìn)行進(jìn)一步的進(jìn)化。
這時候,出現(xiàn)了兩條不同的路進(jìn)行了進(jìn)化方式。
其一是統(tǒng)一的進(jìn)化模式
就是認(rèn)為陰陽不能非此即彼、非對即錯,還有中間的路線,于是在陰陽基礎(chǔ)上,出現(xiàn)一個“中”的概念,于是形成了三才。這種進(jìn)化是基于“道”的觀念的進(jìn)化。這種“中”如何出現(xiàn),是陰陽融合的體現(xiàn),即把“陰”和“陽”放在一個缸里,調(diào)和一下,則陰陽都不見了,出現(xiàn)一個無陰無陽的“中”,即三才的三。
其二是分裂的進(jìn)化模式
這個模式認(rèn)為,陰陽的一分為二的觀點,還不夠細(xì)致的全面,分裂的不夠徹底,于是,把陰陽再一分為二。
這種分裂,和生物學(xué)上的細(xì)胞分裂比較一致,一分為二、再一分為二。。。。。。
這種分裂模式,對陰陽而言,就是把陰陽再一分為二而成四象。
把“陰”一分為二,成少陰和老陰;把陽一分為二,成少陽和老陽。
中國先哲,以“少陰、少陽、老陰、老陽”命名四象。
所以,三才的進(jìn)化,恰好和四象的進(jìn)化相反。
一條是“合”的路線,一條是“分”的路線。
所以四象是陰陽的延伸,也是一切易學(xué)的基礎(chǔ)。
四象細(xì)說
少陽:
第一個角度:可以理解為“陽中偏陰”。即陽不太過,大前提是陽,而其中又帶些陰;相對而言陰陽兼?zhèn)?,但以陽為主,陰為輔。
第二個角度:可以理解為“陽的少”,即只有陽而無陰,但偏離“中”不遠(yuǎn)。
老陽:
第一個角度:可以理解為“陽中偏陽”。即陽太過,為陽中之陽,不夾帶一些陰。
第二個角度:可以理解為“陽的多”,還是只有陽而無陰,但偏離“中”很遠(yuǎn)。
少陰:
第一個角度:可以理解為“陰中偏陽”。即陰不太過,大前提是陰,而其中又帶些陽;相對而言陰陽兼?zhèn)?,但以陰為主,陽為輔。
第二個角度:可以理解為“陰的少”,即只有陰而無陽,但偏離“中”不遠(yuǎn)。
老陰:
第一個角度:可以理解為“陰中偏陰”。即陰太過,為陰中之陰,不夾帶一些陽。
第二個角度:可以理解為“陰的多”,還是只有陰而無陽,但偏離“中”很遠(yuǎn)。
從第二個角度理解:
少陽,就是剛有點陽氣,但是還未到達(dá)頂峰。比如春季開始暖和,但沒有到最熱季節(jié)。比如少男有些陽光,但還沒有成熟。
老陽,就是陽氣之頂峰了,一到頂峰,就要開始陰陽轉(zhuǎn)化,會由陽變陰了。比如夏季已經(jīng)最熱,沒法最熱了,再轉(zhuǎn)變下去,就要發(fā)生陰陽轉(zhuǎn)換到秋天了。比如年老男子。
少陰,就是剛有點陰氣,但是還未到達(dá)頂峰。比如秋季開始變涼,但沒有到最冷季節(jié)。比如少女有些柔情,但還沒有成熟。
老陰,就是陰氣之頂峰了,一到頂峰,就要開始陰陽轉(zhuǎn)化,會由陰變陽了。比如冬季已經(jīng)最冷,沒法最冷了,再轉(zhuǎn)變下去,就要發(fā)生陰陽轉(zhuǎn)變換到春天了。比如年老女子。
四象的萬類物象
少陽,老陽,少陰,老陰.
以人物分:
少陽:為少男,年輕男子,為兒子,為丈夫,陽主領(lǐng)導(dǎo),少陽則為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中低層領(lǐng)導(dǎo);
老陽:為老男,年長男子,為父親,陽主領(lǐng)導(dǎo),老陽則為大領(lǐng)導(dǎo),為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最高領(lǐng)導(dǎo)。
少陰:為少女,為年輕女子,為女兒,為妻子,為企業(yè)中為辦公室職員,或者低層領(lǐng)導(dǎo);
老陰:為老女,為年長女子,為母親,在企業(yè)為最基層的員工,比如工廠的工人.
以自然現(xiàn)象分:
少陽為春,剛剛天氣變熱,所以溫度會再不上升;一直到
老陽為夏,已經(jīng)熱到頭了,則必然會開始下降,如果不下降,則世界萬物則毀滅了,不會有目前的社會了,所以社會要存在,必然會出現(xiàn)陰陽轉(zhuǎn)化的規(guī)律,天氣就要變涼了,于是
少陰為秋,天氣就變涼了,但是還沒有到達(dá)頂峰,所以繼續(xù)變涼;一直到
老陰為冬,已經(jīng)冷到頭了,要開始陰陽轉(zhuǎn)化,會由陰變陽了,如果不變,則社會又要毀滅了.
以一天論:
少陽為早上;老陽為中午;少陰為下午;老陰為子夜.
以方位論:
少陽為東,老陽為南,少陰為西,老陰為北.
以性格心理學(xué)觀點分:
少陽:首先具備陽的特征,但是屬于陽中比較正常不為過的性格,有主見,但不固執(zhí),有進(jìn)取,但不急于求成;比如為剛,但不孤,為怒,但不爭;為發(fā),但不露,類似少男的性格,蓬勃向上.
老陽:首先具備陽的特征,但是屬于陽的太過的性格。陽主剛健、主見、勇;老陽則過于剛健、過于獨斷、剛愎自用、主見太強、太過急躁、而有勇無謀。剛而孤、怒而爭、發(fā)而露,是一個脾氣火爆的人;
少陰:首先具備陰的特征,但是屬于陰中比較正常不為過的性格,能藏,但不晦;能安,但不愚;能和,但不弱;就是可以謙讓,但是不是被欺負(fù),柔順,但不屈服,內(nèi)向,但不陰沉,為感性,但不幻想;
老陰:首先具備陰的特征,但是屬于陰中為過的性格。陰主柔順,老陰則過于柔順、柔順到屈服;陰主謙讓,老陰則過于謙讓、謙讓到被人欺負(fù);陰主內(nèi)向,老陰則過于內(nèi)向、到自閉;陰主思考,老陰則過于思考、想的很多、以至于無法付諸行動。
心理學(xué)上四象與血液氣質(zhì)類型的對應(yīng)
少陽為多血質(zhì)型,多血質(zhì)的人又稱活潑型
老陽為膽汁質(zhì)型,膽汁質(zhì)又稱不可抑制型
少陰為粘液質(zhì)型,粘液質(zhì)又稱安靜型
老陰為抑郁質(zhì)型,抑郁質(zhì)又稱易抑制型
四象正逆
一般認(rèn)為,老陽是“陽之極端”,易學(xué)、乃至中國的諸多哲學(xué)觀,一般均以中和平衡為美,而偏于極端則不美,所以從這點來說,老陽的本象上說,老陽的“陽之極端”的表現(xiàn),本身偏向“陽之逆”的類象表現(xiàn)。
但其實老陽本身有正象和逆象。
老陽正象:即指老陽好的一面。
陽主勇,老陽主勇冠三軍,為極端之勇;
陽主領(lǐng)導(dǎo),老陽主大領(lǐng)導(dǎo),比如企業(yè)的董事長;
陽主主見強,老陽主主見極強、也極能擔(dān)當(dāng),能負(fù)大責(zé)任。
老陽逆象:即指老陽差的一面。
比如有勇無謀、事情做得太過等等。
同理,老陰是“陰之極端”,所以本身偏向“陰之逆”的類象表現(xiàn)。
但老陰同時本身有正象和逆象。
老陰正象:即指老陰好的一面。
老陰本象比少陰更進(jìn)一步,比如主思考,少陰思考的淺、老陰思考的深;老陰正象類似中老年年學(xué)者的思考思維,出研究成果;
老陰逆象:即指老陰差的一面。
主思維方向誤入歧途,造成偏執(zhí),或者盲信迷信的厲害,想的多為老陰象,想的不符合正道想的歪了為逆象。
所以老陰本象均指思考深刻,而思考深刻分正逆好壞,則老陰而分正逆類象。
思考如此,其他亦如此。
少陰少陽也是有正象逆象,此和說陰陽時講述的類似。
五行
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一、五行的由來
炎黃曰:
如同陰陽需要進(jìn)行發(fā)展,而發(fā)展出了三才。
同樣的,對于四象,中國古代先哲,也是認(rèn)為不夠完善,于是進(jìn)行進(jìn)一步的進(jìn)化。
這時候,又出現(xiàn)了兩條不同的路進(jìn)行了進(jìn)化方式:
其一是“統(tǒng)一”進(jìn)化模式,其二是“分裂”進(jìn)化模式。
五行,是在四象基礎(chǔ)上,由“統(tǒng)一”進(jìn)化模式而來。
古人認(rèn)為:由陰陽一分為二的四象,還缺少一個“中”的路線,才能完美。
這就如同之前“陰陽”不夠完美于是加上一個”中”的概念形成三才一樣,先哲也把四象加入一個“中”的概念。
這個“中”的概念如何體現(xiàn)?其實是對原來四象“分離法”融合的體現(xiàn)。
即把“少陽少陽老陽老陽”放一個缸里,調(diào)和一下,則陰陽都不見了,出現(xiàn)一個“中”。
所以“中”是對四象的妥協(xié),四象分為陰陽兩方,互相不融合,于是出現(xiàn)“中”以融合之。
這個“中”加上原來的”四象”,就成了五種元素、或五種物質(zhì)。
中國先哲把這五種物質(zhì)命名為“五行”。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五行繼續(xù)保留“四象”的概念和“中”的概念。
其中以“金”代表少陰、”水”代表老陰、”木”代表少陽、火代表”老陽”,而以土代表這個新生事物的”中”。
鑒于五行“土”的特殊性,其實五行“土”乃有道的理念,即”道”觀念的進(jìn)一步進(jìn)化。此類似“三才”的“三”是一樣的。
如果把“三”比喻為“道”的孫子是個“小道”的話,那么土則是“三才”的兒子,是個“小小道”,但屬于是“道”的嫡傳。
二、五行類象
炎黃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五行可類象世間之萬物。
五行陰陽類象
炎黃曰:五行金木水火土,乃各有其本性,以陰陽四象而衍生。
金者,少陰也,陰主藏、主內(nèi),故金具有收斂、肅殺、潛藏、清凈的特性;
木者,少陽也,陽主露,主外,故木具有生發(fā)、舒暢、調(diào)達(dá)的特性;
水者,老陰也,陰主柔、主下,故水具有向下、寒冷、滋潤、靜藏的特性;
火者,老陽也,陽主外、主上,故火具有向上、昌茂、繁盛、炎熱的特性;
土者,陰陽混頓之地,故為萬物之收藏之所,故土為萬物之庫,陰陽特性不很明顯,似宇宙混頓之初,乃”一生二、二歸一”之一也,故土具有生養(yǎng)、承載、受納、化育的特性。
五行方位定義
水者,老陰也,陰主寒,故處北方;
火者,老陽也,陽主暖,故處南方;
金者,少陰也,其生水,位處西方。
木者,少陽也,其生火,位處東方。
土者,陰陽混頓之地,陰陽交匯而成,乃“一生二、二歸一”之一,亦為“二生三”之三,所以其處陰陽之中,無論按上中下、還是按左中右,其均處中,所以位處中央。
五行萬物類象
五行,乃將萬物由簡單的陰陽兩象而化為五象,各以金木水火土來代替,使類象更為豐富多彩,此與社會之發(fā)展變化相通。
五行單獨類象
木者,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上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tài),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fā)、條達(dá)舒暢等作用或性質(zhì)的事物,均歸屬于木。可類象世間一切木類之物,比如直觀可見之木,如:樹木、木材、木器、家具、木成品、樹苗、茶葉、草藥、中藥等等。亦代表木類之衍生物,比如以木制漿,而造處紙,所以紙亦為木;以木之花果制,而成花茶、等等,亦屬于木;從植物中提煉精華,而成食品化妝品,亦屬于木;比如由植物中提煉的藥品、如中成藥;由木而產(chǎn)生之纖維產(chǎn)品,比如生活中之全棉之衣服、毛巾等等。此種等等,不計其數(shù),均為木類。
火者,古人稱“火曰炎上”?!把咨稀?,是指火具有炎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zé)?、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
可類象世間一切火類之物,比如直觀可見之火,如煉鋼之火,火力發(fā)電之火,飲食烹飪用火,等等。而由于火代表光明,炎熱,所以亦代表火類之衍生物,比如燈光、照明、光學(xué)、高熱、易燃等等,又由于火炎上之特性,其為老陽關(guān),性燥動,所以很多能源均屬于火,以其蘊涵之能量發(fā)光發(fā)熱產(chǎn)生能源也,比如電力,生物被電擊后,與被火燒是類似的,所以電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最重要的火,燈光無電不亮,所以由此衍生很多”電”方面的均屬于火,比如電子、電腦、電器等等,而另外,比如能源、石油、煤、天然氣、煤氣等均是衍生之火,由此由石油而產(chǎn)生之化工業(yè),均屬于火,由此之化工制品、比如油漆、塑料制品、生活中的牙刷、保鮮膜、肥皂、沐浴露等等,化纖制品,化纖布及制造的化纖類衣服等等,均不出化工范圍。此種等等,不計其數(shù),均為火類。
金者,古人稱“金曰從革”?!皬母铩保侵浮白兏铩钡囊馑?。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深愊笫篱g一切金類之物,比如直觀可見之金,如:冶金、鋼鐵、礦產(chǎn)資源、金銀銅鐵錫、金屬制品、金銀首飾、五金產(chǎn)品、刀具、金屬機械等,亦代表金類之衍生物,比如說電器中之金屬零件,汽車,凡是一些金屬制造之產(chǎn)品,均為金類。
水者,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于水。可類象世間一切水類之物,比如直觀可見之水,如:礦泉水、純凈水、自來水、飲料、可樂等等,亦代表水類之衍生物,包含水中之產(chǎn)品,如制冰、冰水、魚類、水產(chǎn)、水利、冷藏、冷凍等等、水電站之水。水如同火,乃處陰之極,以其性先下而動,而能作為水力之能源,此點與火有共同性。
土者,古人稱“土曰稼穡”。“稼穡”,是指土有播種和收獲農(nóng)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故有“土載四行”、“萬物土中生,萬物土中滅”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可類象世間一切土類之物,比如直觀可見之土,如:土地、房地產(chǎn)、石料、水晶玉石、山地、采石、堤壩,等等,亦代表土類之衍生物,如水泥、磚頭、陶瓷等等,及由土而產(chǎn)生的各類制品,比如泥土中提煉的化妝品、養(yǎng)顏泥、深海泥等等,均為土類。
五行相雜類象
以上大致為五行之單獨屬性,而世界發(fā)展之變化,如今的大部分物體均為五行交雜之象,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日常所見之冰箱之類電器,其多由塑料及金屬兩種五行交織而成,而以金屬為金、塑料為火也;比如煉鋼行業(yè),乃火克金,包含火與金兩種。水電站,則為以水而生火之行業(yè);比如服裝,有棉制的,為木,有化纖尼龍萊卡等等,均屬于火。
一般而言,越單純五行之行業(yè),自然技術(shù)越簡單,也越傳統(tǒng),而多五行交匯之行業(yè),五行越多,乃技術(shù)越復(fù)雜,也越先進(jìn)。乃世界之“三生外物”之結(jié)果,是一個衍化之過程。
4.五行人體類象
炎黃曰:世有五行,人有五臟,乃為對應(yīng)。五行對應(yīng)的臟腑和部位如下:
木者:在內(nèi):為肝膽,為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在外:為眼睛、為眉毛、為毛發(fā)、為筋骨、為四肢,眉毛毛發(fā)之屬,均為類似樹木之生長。。
火者:在內(nèi):火為陽為能量之動力源,所以亦為人之動力源,為心臟及心腦血管,為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為小腸;在外:為頭部、為額、為上停。
土者:在內(nèi):為脾為胃、為腸,為消化系統(tǒng);在外,為皮膚、為肉。在外:為中停。
金者:在內(nèi):為肺、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tǒng),為大腸;在外:為鼻,主呼吸。
水者:在內(nèi):為腎、為膀胱、為子宮,為泌尿系統(tǒng)及生殖系統(tǒng)。在外:為耳,為陰部,腰部、為下停。
5.五行味覺類象
木者:其味酸;
火者:其味苦;
土者:其味甘;
金者:其味辣;
水者:其味咸。
6.五行顏色類象
木者:其色青;
火者:其色赤;
土者:其色黃;
金者:其色白;
水者:其色黑。
7.五行性情類象
炎黃曰:
以下五行性情類型,主要是在相學(xué)中運用,而不是八字命理中運用,此為關(guān)鍵。八字命理性格依據(jù),來源于十神,而不是五行,切切需要注意。
木者: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木主長,主文書思考,所以人長得清秀瘦長、修植而高者,相學(xué)以其為木型,而關(guān)節(jié)粗大。木之正者,主人博愛惻隱慈祥清高質(zhì)樸,多研究精神。木之偏者,主頭發(fā)稀少,性格偏狹,內(nèi)心多思慮而鄙下吝嗇。
火者:火主禮,火為老陽為炎上之性,所以其性急,其情恭。人長相尖露上炎、奇凸突兀者,相學(xué)以其為火型?;鹬?,主精神閃爍,精力充沛,為人純樸急躁而謙和恭敬,為直性子?;鹬?,則黃瘦尖楞,語言妄誕,性格暴躁易怒,多犯口舌,多惹事端,做事有始無終,三分鐘熱度,而無耐性。
土者:土主信,因其處于中,所以其性重,其情厚。人長相厚而不圓、聲重而遲、步穩(wěn)而緩、肉厚結(jié)實者,相學(xué)上以其為土型。土之正者,主人忠孝至誠、度量寬厚、言行一致、誠而有信;土之偏者,土重,主人思想僵化、愚拙內(nèi)向,土輕,主人性格乖戾、不講信用、不通情理。
金者:金主義,其性剛,其情烈。人長相骨肉相稱、面方白凈、骨肉相配、不胖不瘦、堅實方正、俊男靚女,相學(xué)上稱之為金型。金之正者,主人剛毅果斷、思維敏捷、明辨是非,金之偏者,主性剛好殺,有勇無謀、或刻薄內(nèi)毒、吝嗇貪婪。
水者:水主智,水為老陰為靜為思,所以其性聰,其情善。圓厚而勻、韻長而宏、面黑有彩者,相學(xué)上稱之為水型。水之正者,主人足智多謀、學(xué)識過人、言語清和。水之偏者,太過則主好說是非,飄蕩貪淫;不及則人物短小,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膽小無略,行事反覆。
三、五行生克
炎黃曰:五行生克,乃表現(xiàn)事物之運動作用規(guī)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炎黃以為,陰陽乃萬物之根本,故萬事萬物及其之間的相互之作用,亦不出陰陽之范圍。大道至簡,則以事物間之作用而言,唯生克兩種,故以陰陽分,則生為陰,而克為陽,再衍生之,則生分“生與被生”兩種,克分”克與被克”兩種,再加上自己本身,而成五種。故炎黃以為:五行,乃是陰陽之衍生。以土為例:土克者為水,被克者為木;土生者為金,被生者為火;加上本身土,乃成五行。故炎黃個人以為,五行者,乃為陰陽之衍生,以表現(xiàn)生克關(guān)系及陽之老少也,
生克力量對比
生與克的五行力量相當(dāng),則出現(xiàn)正常情況,為平衡狀態(tài);如果兩者力量不相當(dāng),則會出現(xiàn)失衡狀態(tài)。而平衡乃易學(xué)之根本,所以以平衡為吉,失衡為兇。
相生方過多而失衡表現(xiàn),亦為表現(xiàn)自然界之現(xiàn)象:
土多埋金、火多土焦、木多火塞、水多木漂、金多水濁。
受克方過強而出現(xiàn)之失衡表現(xiàn),亦為表現(xiàn)自然界之現(xiàn)象:
木多金缺、金多火熄、火多水干、水多土流、土多木折。
此為關(guān)系強弱變化,此消彼長之理,需要細(xì)心體會。
|
|
|
來自: 新用戶0046eYkX > 《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