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中,胰腺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內分泌器官,分泌胰島素等激素調節(jié)血糖;又是外分泌器官,產生胰液,幫助消化食物。所以,當胰腺出現問題時,身體往往會發(fā)出各種信號,而其中,排便的變化卻常常容易被忽視。對此,醫(yī)生發(fā)出提醒,胰腺不好的人,排便多有以下3種表現,一旦出現,需及時就醫(yī)。 1.大便顏色異常 ![]() 正常的大便通常呈黃褐色,這主要是因為膽汁中的膽紅素經過一系列代謝后,會隨大便排出。但當胰腺發(fā)生病變,比如胰腺癌、胰腺炎等,就可能會影響膽汁的排泄,膽汁無法正常進入腸道參與消化,大便的顏色就會變淺,呈現出灰白色,像陶土一樣,醫(yī)學上稱之為“陶土樣便”。 這其實是因為缺乏膽紅素的大便失去了正常的顏色,所以,如果發(fā)現自己的大便顏色持續(xù)異常,應及時就醫(yī)檢查,排查胰腺等消化器官是否出現問題。 2.大便性狀改變
健康的大便應該是成形、軟硬適中的,可胰腺不好時,消化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關鍵作用,當胰腺病變導致胰液分泌不足或消化酶活性降低時,食物就不能被充分消化,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會使大便變得松散、不成形,甚至呈水樣便。 另外,由于脂肪的消化吸收也依賴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所以胰腺功能受損時,脂肪就無法完全消化,會隨大便排出,導致大便油膩,甚至在水面上漂浮著一層油花,這種情況被稱為“脂肪瀉”。 3.排便次數增多或減少 胰腺不好還可能影響腸道的蠕動和消化節(jié)奏。有些胰腺疾病患者會出現排便次數增多的情況,一天可能排便3-5次甚至更多,且沒有規(guī)律。這是因為消化功能紊亂,食物在腸道內停留時間縮短,快速通過腸道,導致排便次數增多,相反,也有部分患者會出現排便次數減少,甚至便秘的癥狀,這是因為胰腺病變影響了腸道的神經調節(jié)和消化液分泌,使腸道蠕動減慢,大便干結難以排出。
總之,當發(fā)現自己的排便出現上述異常表現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認為只是簡單的腸胃問題。胰腺疾病的早期癥狀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而排便的變化可能就是胰腺發(fā)出的“求救信號”。一旦出現,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進行相關檢查,這有助于早期發(fā)現胰腺疾病,盡早治療。 另外,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主動預防、規(guī)避疾病的發(fā)生,要從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多個方面入手,對自身健康進行調理,最好養(yǎng)成定期體檢的習慣,這有助于自己隨時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