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倪瓚繪《獅子林圖》 中國古代園林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皇家園林是宮廷禁地,非凡人可以接近;私家園林大多屬于官宦、文人、商人所有,是其全家棲居游樂之所,較為私密;佛寺園林一般依托佛教寺院,是僧人修行、起居之地,通常都向公眾開放,例如蘇州獅子林前身就是一座著名的佛寺園林。明代北京有一座月河梵苑,情況比較特別,園主是一位和尚,其性質卻近于私家園林,而非通常意義上的佛寺園林。
苜蓿 元大都的東郊設有一個苜蓿園,負責種植苜蓿,為宮廷專養(yǎng)的馬匹、駱駝、牛羊提供飼料。明代撤銷,但朝陽門外舊址依舊保留這個地名,附近有一條河流名叫月河。明代僧人道深在苜蓿園西側建了一座別業(yè),定名為月河梵苑。
北京西郊金山寶藏寺今景(引自網(wǎng)絡) 道深是一位來自西部地區(qū)的高僧,永樂十九年(1421年)隨播州宣慰使楊昇來京進貢,受到成祖朱棣的賞識,留下來跟從大國師智光,受灌頂戒,學習梵文和佛法。宣德年間,道深入住西郊金山的蒼雪庵修行。此庵又名寶藏寺,正統(tǒng)三年(1438年)作了大規(guī)模重修。寺院殿堂壯麗,周圍風光優(yōu)美,號稱“寶藏八景”。 道深被朝廷賜予“圓融顯密宗師”稱號,不但精通佛經(jīng),還熟讀儒家典籍,有名士之氣,自稱“蒼雪山人”。晚年離開蒼雪庵,造月河梵苑隱居。著名學者程敏政與道深交情深厚,經(jīng)常來此作客,并寫下了一篇《月河梵苑記》,詳細介紹這座名園的種種景物。 園中央偏北處有一粟軒,其匾額為狀元曾棨(號西墅)所題。軒前立一對巨石,西側開辟小門,門內(nèi)掩藏著花石屏風,北為聚星亭,四周圍以欄桿。亭東有一個三尺多高的大石盆,夏天盛涼水以冰鎮(zhèn)瓜果。 亭子南北兩側有多座石頭盆景,大多采用來自昆山、太湖、靈璧、錦川的奇石。亭西側為雨花臺,臺上設置了三面石鼓,臺北側是一間茅草屋,名叫“希古”,安裝著不加雕飾的門窗,屋里擺放著藤床、石枕、古瓦和一些古老的樂器。
日本京都龍安寺方丈庭園竹筒引水 茅屋東面疊石為假山,西面的山峰稱“云根”、“蒼雪”,東側的山峰稱“小金山”、“璧峰”,山下有池沼,用竹管從山頂引泉水注入池中,涓涓細流,整日不竭。這種引水的手法繼承了唐代的遺風,是古代園林“水戲”的重要形式,當年白居易廬山草堂就采用過,至今日本園林中還保存著很多類似的小景。 雨花臺南側是一塊方池,池中種蓮花。池南有一株古龍爪槐,樹冠龐大,濃蔭廣闊,樹下的小屋得名為“槐室”?;笔抑嫌行⊥ぃぶ胁刂粔K鸚鵡石,重達二百斤,色澤碧綠,純凈如玉。以上建筑以及水池的四周都用竹籬圍護,小徑穿插其間,曲折相通,散植的花木品種主要是梧桐、松樹以及海棠、石榴等。 從一粟軒南側轉而向東,有一片花圃,圃門稱“犧先”,北側設花窖,冬季在此貯藏盆花?;ń阎畺|為春意亭,四周密密地種植榆樹、杜仲、桑樹和柳樹。
(傳)宋代勾龍爽繪《堯民擊壤圖》局部 游人穿越小徑,在狹窄的空間中行進,經(jīng)過亭東側的板凳橋,可來到橋東露天的彈琴處,這里橫著另一座石橋,西側是下棋處,稍偏北過獨木橋,轉而向西,可見蒼雪亭,是玩“擊壤”游戲的地方,有三塊石頭充作坐凳。所謂“擊壤”,源自古代“堯民擊壤”的傳說,后人考證,可能是以一種木制鞋形的器具“壤”側立在地上,然后隔著三四十步以手中另一塊“壤”投擲目標。今山西南部有一種“打缸”游戲,與擊壤頗為近似。 下棋處一側有一座小石塔,塔東堆土山,山上建聚景亭,登上峰頂,遠觀北面群山和西側的京城宮闕,歷歷可數(shù)。聚景亭東側空地為竹塢,其中種了一些竹子。山腳以南的地方稱“看清”,其中有一座松木搭建的亭子,亭子后面是觀瀾處。
《考槃詩意圖》(引自雅昌網(wǎng)) 聚景亭以南的地勢轉高,如同河邊的大堤,可以在此遠望月河的水流自城北一路蜿蜒而來,水波擊岸,砰然有聲,因此專門砌了一堵短墻來遮擋,墻邊水榭名“考槃榭”,其名源自《詩經(jīng)·考槃》。 從“看清”一帶往西渡過小石橋,在茂密的草叢中行進,回頭可見兩座茅亭隱藏在樹木之間,也用籬笆圍合。再曲折往北走,路過野芳門,出花圃門,往南為蝸居,東側為北山和晚翠樓,登樓觀賞假山以北景物和聚景亭,感覺更好。從樓的二層可沿著室外假山的石臺階走下來,樓下的北窗掛著藤籃,是一種外國進口的搖床,道深經(jīng)常坐在其中來回搖擺嬉戲。 道深所住小閣的窗外為梅屋,里面用花盆種了一株梅花,開花時經(jīng)常有人來圍觀;梅屋的東側辟為蘭室,在屋內(nèi)培植蘭花,其中有著名品種“千葉碧桃”,在北方十分罕見。 所以上記載來看,這座園林格局非常復雜,景致細膩,除了石塔外幾乎看不到佛教的主題,卻很有文人雅趣。程敏政在園記中夸贊“苑之池亭景為都城最。”明末清初學者孫承澤《天府廣記》則稱:“月河梵苑,僧道深別院,池亭幽雅,甲于都邑。”園中奇石很多,花木也很獨特,不知如何收羅而來。北京冬季寒冷,梅花、蘭花等來自南方的花卉難以露天存活,因此需要專門建花房來貯藏,此園的梅屋、蘭室就是類似性質的建筑。
月河胡同位置示意圖(引自百度地圖) 清代《宸垣識略》記載:“月河寺在朝陽關南,苜蓿園之西,古名寶藏寺。”由此推測,月河梵苑后來可能被改建為佛寺,名為月河寺,亦名寶藏寺,與西郊寶藏寺同名。寺院至清代后期廢毀,其地在北京朝陽區(qū)建國門外,至今尚有月河胡同之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