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的一篇文章說中醫(yī)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時,說到腎是五臟元氣的來源,很多人不明白。其實從腎藏先天之米青就能理解。 人的陽氣萌發(fā)于肝,肝藏皿,但肝腎同源,所以肝最始藏的皿,是米青化皿,由腎米青化生而來,所以如果冬天藏米青,藏得不好,到了春天,肝陽受春風撩動,就好比扶搖直上的風箏, 如果沒有那條線緊緊牽著(腎固藏),斷線(腎固藏無力)的風箏有什么后果?一個倒插蔥就墜落。為何春天那么多肝陽上亢,高皿壓,頭暈頭痛,耳鳴等,一激動就倒地了,說明還是虛啊。 所以鎮(zhèn)肝熄風湯(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調(diào)理肝陽上亢頭暈耳鳴高血壓,用了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重鎮(zhèn),卻不得不用懷牛膝、生龜板、生杭芍,引皿下行、滋養(yǎng)肝腎 心臟的動力來源于腎臟,腎就是發(fā)動機,心臟就是皿泵,如果腎的功率不足,皿泵轉(zhuǎn)速就降低,皿壓不足,但身體還要正常運轉(zhuǎn),壓力不足,皿就到不了四肢末端,就會告訴身體這里沒血了,快快運皿過來,所以心臟只能沒日沒夜的跳動,于是出現(xiàn)了心慌心悸、早搏等。腎氣不足,心跳無力,氣滯就容易血瘀,積在皿管里,于是冠心病、心肌梗塞就來了。 所以破格救心湯,用了人參,還要用附子,主要就是興腎陽助心陽。 命門火衰就容易消化不良,脾胃是鍋,命門之火是鍋下之火,這個說得太多了,所以有人長期大便不成形,完谷不化,總是補脾溫脾,就是不好,加上巴戟天、附子、肉桂就好了,所以蒲老(蒲輔周)說脾陽久不能復,要溫腎陽。人都是先有先天,再有后天,是這個道理吧,所以長期大便不成形有些人用理中芄不效,用附子理中芄就見效了。 再說肺,肺司呼吸,沒錯,但不要忘記腎主納氣(昨天講了),納就是收納固藏,沒有入何來出,先有入才能出對吧。所以對于呼吸來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對于水液代謝來說,“其本在腎,其標在肺”。 所以老年人老是氣喘,慢性咳嗽,是本虛標實,老去噴喉,老在上面(肺)折騰,卻不去調(diào)理下面(腎),慢慢地就呼多吸少,當吸不進去時,人就不在了。 以上說到中藥,請在中醫(yī)師指導下用藥。 |
|
|
來自: xth4587 > 《傳承中醫(y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