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肇事罪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罪名之一,但大眾卻對該罪不甚了解。 兩起類似的交通事故,不同的選擇可能引發(fā)截然不同的結局—— 司機A在事故后主動報警、配合調查、積極賠償,最終獲不起訴;司機B因慌亂逃逸,面臨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所謂:法律從不偏袒,但選擇決定命運。 本文筆者將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33號》(以下簡稱:最高法解釋)及山西省《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試行)-實施細則(晉高法[2023]23號)》(以下簡稱:山西量刑指導意見),拆解交通肇事罪的核心法律邏輯,揭露致命認識誤區(qū)與關鍵突圍策略。 刑事專刊 ![]() 一 不同犯罪情形的不同量刑階梯 交通肇事罪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罪名,但絕大多數(shù)人對其如何構成,如何量刑卻不甚了解。 筆者根據(jù)最高法解釋及山西量刑指導意見,以山西省為例,將交通肇事罪的不同犯罪事實、情節(jié)對應的量刑列表如下: ![]() 以上僅可根據(jù)犯罪情節(jié)初步推算基準刑,要確定最終的宣告刑還需結合其他犯罪事實,綜合考慮全案情況作出判斷。 二 堅決杜絕的五類絕對重刑情節(jié) 尤其不能逃逸 (一)五種重刑情節(jié) 最高法解釋、山西量刑指導意見規(guī)定了以下情形從重處罰情節(jié): 1.酒后/毒駕:血液酒精含量≥80mg/100ml即可能立案,若肇事時處于毒癮發(fā)作期,可能疊加其他罪名 2.無證駕駛:包括駕駛證被暫扣、吊銷期間駕車 3.駕駛報廢、無牌車輛上路:明知剎車失靈、未年檢仍駕駛(需舉證“明知”狀態(tài)) 4.嚴重超載:貨車超載100%或客車超員50%以上 5.逃逸后被抓獲:喪失自首機會+保險拒賠 (二)為什么不要逃逸 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千萬不能一走了之,逃逸的代價超乎你的想象: 第一,原本肇事駕駛人可能是次要責任、無責任,一旦逃逸就要承擔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2條規(guī)定,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jù)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xiàn)場、毀滅證據(jù)的,承擔全部責任。 第二,逃逸使行政及刑事處罰更加嚴厲 1.若尚不構成刑事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記12分,可以并處15日以下拘留 2.若構成刑事犯罪,量刑直接“上臺階”,直觀來說: 普通交通肇事:大多數(shù)在3年以下 疊加逃逸情節(jié):量刑起點3-5年 逃逸致人死亡:量刑起點7-9年以上 (三)發(fā)生嚴重交通事故的正確做法 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guī)定,發(fā)生交通嚴重交通事故后,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xiàn)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zhí)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xiàn)場的,應當標明位置。 三 律師給當事人的終極法律指南 (一)事故現(xiàn)場必做動作:規(guī)避風險與固定證據(jù) 1.絕對禁止逃逸 逃逸是交通肇事罪最嚴重的加重情節(jié),可能導致刑期翻倍甚至可能轉化為故意殺人罪(如將傷者帶離現(xiàn)場后遺棄)。 若因慌亂離開,立即返回現(xiàn)場并報警,可避免被認定為“逃逸”。 2.證據(jù)固定四步法 1.拍攝全景照片:涵蓋車輛位置、剎車痕跡、散落物、道路標線、傷者位置(確保時間水印開啟)。 2.記錄目擊信息:用手機錄制證人陳述(姓名、電話、所見事實),避免事后無法聯(lián)系。 3.保護行車記錄儀:拔下內存卡并加密備份至云端,防止數(shù)據(jù)被覆蓋或篡改。 4.通話錄音:撥打120和報警電話時全程錄音,明確說明“已履行救助義務”。 (二)責任認定書的應對策略 1.對結論有異議,立即申請復核 時限:收到認定書后3個自然日內提交復核申請(逾期視為放棄)。 材料要求:書面申請書(寫明爭議事實與理由)、新證據(jù)清單(如監(jiān)控視頻、證人證言)、原認定書復印件 成功率關鍵:聚焦證據(jù)鏈漏洞(如提供未被采信的行車記錄儀/監(jiān)控視頻、目擊證人書面證言等)。 2.如果復核被駁回后的訴訟策略: 在刑事辯護階段申請重新鑒定,重點針對: 車速計算結果(質疑雷達校準記錄) 被害人行為與事故因果關系(如突然橫穿馬路) (三)與交警、保險公司的溝通禁區(qū) 對交警的陳述原則: 僅描述客觀事實(如“我當時車速約60km/h”),盡量不說模棱兩可的話(如“可能是我沒注意”)。 若要做筆錄,簽字前一定要看清楚是不是自己所述事實再簽字,若與所述不符,有權要求修改筆錄。 保險報案禁忌: 切勿承認“全責”,僅說明事故時間、地點、人員傷亡情況。 (四)在可承擔范圍內,盡快拿到刑事諒解書 刑事諒解書是爭取從寬處理的關鍵證據(jù),但需注意三點: 1.賠償金額需量力而行: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協(xié)商,避免因過度承諾導致二次糾紛; 2.書面協(xié)議必須明確:需載明賠償履行完畢、被害人明確表示諒解、請求司法機關從輕處理等核心條款; 3.及時提交司法機關:在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提交更易被采納,審判階段再提交可能影響效果。 法律從不因悲劇而降低尺度,卻會因及時止損與真誠補救重賦生機。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后,都是兩個家庭的至暗時刻,每一個選擇都關乎生命的重量與司法的刻度。 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能夠讓大家對交通肇事罪有個更深入的了解。 ![]() 作者丨陳俊藝律師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