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花是“四君子”之一,因其傲霜而開,不懼嚴寒,素潔高雅,受到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青睞。 秋天來了嘛,秋日賞菊正當時,畫菊也正應景,畫菊花可先畫花再生枝,亦可先畫枝后添花,視構(gòu)圖需要而定。畫菊花要學習寫生,了解自然界中菊花的生長規(guī)律、生長結(jié)構(gòu),是畫好菊花的必要前提。 菊花的花瓣較多,在中國畫中,一般采用不同的筆法與墨法來表現(xiàn)。 菊花白描寫生畫法 學畫菊花,最初應從寫生開始,觀察了解其生態(tài)結(jié)構(gòu),而后依其寫生稿畫雙鉤白描,訓練造型和組織畫面的能力,還應臨摹前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這樣師古人、師造化不失為一種學習方法。 
 一、花的畫法 用淡墨勾花瓣,線條要有粗細頓挫的變化。由于花頭很薄嫩,故用淡墨就能顯示出它的形態(tài)。濃墨勾時,花頭會顯老,不適用。特別要注意的是,起筆要頓,收筆要挫,線條才有力,有轉(zhuǎn)折?;ò昕啥嗫缮伲蓪捒烧?,畫花時第一瓣可以定方向?;ㄈ镉脻饽?,但要聚散得當。 
 
 
 開始作畫時還要注意的是在筆尖蘸點重墨,落筆勾花,由內(nèi)往外畫,花朵就會自然有濃淡的層次變化,渾圓諧和。如果筆頭上的墨在碟中調(diào)和太多,則筆頭上的墨色過分均勻,勾出的花就會墨色平板,缺乏層次感,影響花朵的立體感和美感。 菊花品種繁多,花頭各有不同,花瓣有尖圓、長短、稀密、闊窄、粗細之分,更有兩叉、三歧、鋸齒、刺瓣、卷瓣、折瓣等變幻不一。一般長瓣、稀瓣花頭平,要點蕊;細瓣、短瓣四面高圓攢起如球,不點花蕊。雖然花瓣各有不同,但都由蒂出其形,要自然、圓整、可愛。 
 不同開放階段的菊花有不一樣的韻味,現(xiàn)在菌菌從花頭的畫法開始,一步一步教大家畫出完整的寫意菊花! 畫菊起步: (一)、雙鉤畫法 畫寫意菊花,可以從簡單的形入手,兩筆畫一個花瓣,行筆重按輕提、有頓有挫,由外向內(nèi),先畫出中間三瓣,再五六瓣,然后向外放射狀擴展。墨色不宜太重,內(nèi)深外淺變化要微妙自然。畫卷花瓣也是由內(nèi)畫起,逐漸豐滿花形,同時應注意花瓣的向心性、花頭方向性和透視關系,否則畫出的花瓣會亂而無序?;ㄐ我獔A中有缺,花瓣要交錯穿插才有變化,才會雅致耐看。 
 不同生長期的菊花花頭形狀也各有不同,分成含蕊、將放、初放、全放、殘放等幾個花期。從不同方向看,菊花形狀也各有不同,分正面、側(cè)面、背面、上仰、下俯等形態(tài)。勾線不宜過實,否則會沒有生氣,要虛實相間才能靈動而又有神韻。 菊花的花瓣有尖有攢、有曲有直、有簡有繁,我們以平頂長瓣花為例,兩筆畫一個花瓣,行筆重按輕提,由外向內(nèi),先畫出中間的五六瓣,然后向外放射狀擴展,墨色不宜太重,內(nèi)深外淺變化微妙自然。 
 菊花花頭造型是寫心象之手,不能為型而形,用筆之心態(tài)與神韻所致,造型要氣脈貫通。 
 菊花花頭從小到大的變化,大體有單瓣與復瓣之分。  不同形態(tài)的平頂長瓣菊花畫法:平頂菊花也叫車輪菊,瓣子較少,有單層和多層之分,花瓣以花心為圓心向外放射。白色和淺色花多以墨勾后染色的方法。小包菊可以色直接點畫?;ò昕蓪捒烧啥嗫缮?。花心有三種畫法:其一用淡墨勾圓心,后勾花瓣;其二先以草綠色點出花心,后再以墨勾花瓣;其三先勾花瓣,再以重墨點花蕊。平頂菊花可畫得較多,也可成片,只注意一組或一片的外形就可以了。 
 
 攢頂多層菊花畫法:攢頂一般指多層多瓣菊花而言。瓣數(shù)沒有絕對多少,可根據(jù)畫的需要畫到即可。其畫法,可以墨從瓣心處畫起,圍繞花心逐漸向外伸展,瓣根對向花心,但花瓣之間不要平行,要有大小、疏密、寬窄、長短的變化。畫至外形滿意即可停止。如兩朵菊花畫在一起時,相接觸的花瓣要有縱橫關系,否則不易辨清,攢頂菊花不要在一起畫得太多,否則不容易畫出姿態(tài)來。 
 
 
 
 
 雙勾法畫雙勾花頭,中鋒用筆,有起、行、收運筆過程。每瓣起筆可從內(nèi)向外畫,也可以從外向向內(nèi)畫,要靈活用筆。 
 畫菊花用勾勒點染的技法最能表現(xiàn)其精神。勾勒點染要筆筆寫出方為得法,故畫菊曰寫菊。勾勒花瓣要中鋒用筆,遒健蒼勁有變化。 
 2.平頭花畫法:花瓣可多可少,可闊可窄,要注意畫第一瓣是定花頭方向的。畫完花瓣點花蕊。花瓣可用淡墨,花蕊可用濃墨,聚散得當。單瓣花頭可再補瓣成為雙層或幾層花瓣。 平頭花的各種形態(tài) 
 3.圓頭花畫法 第一瓣定向,以花瓣根部定為中軸,用花瓣互相穿插的方法畫出抱心。以花瓣中軸為準,再畫全放花瓣。雖然花瓣繁多,但要有瓣由蒂發(fā)之感。熟練掌握此法,無論花瓣闊窄、粗細,都可變幻無窮。 
 圓頭花的各種形態(tài) 
 
 (二)、沒骨畫法 畫細瓣菊用筆要挺秀,一般以單瓣菊為宜,要注意花瓣的長短、疏密關系,畫菊花的花心、花蒂墨色可稍重,加以區(qū)分變化。 
 1.沒骨花頭畫法: 畫沒骨花頭,用筆同雙勾花頭,不同者,要一筆畫出一個花瓣。每瓣起筆可以從內(nèi)向外畫。雙勾花頭以淡墨為主,兼用濃墨。沒骨花頭筆含淡墨,筆鋒掭濃墨,有深淺變化。 
 沒骨花頭畫法 
 
 
 
 2.設色菊花畫法 勾花時注意花瓣的向心力,而且花蕊要留空白。畫花頭時,要注意造型,無論是點花和勾花,要有疏密和縱橫之變化,而且要體現(xiàn)花頭的造型變化的不同特點,大體構(gòu)成一個不等邊三角形。 
 
 白色菊花畫法畫白色菊花時,先在花心處染淡草綠(藤黃加少許花青),在綠色未干時上白顏色,花瓣的頂端白顏色稍厚一些,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顏色時切忌不要傷墨,否則畫面精神全失。 
 沒骨彩色菊花畫法: 
 沒骨水墨菊花畫法: 
 菊花花頭姿態(tài)畫法 畫菊花花頭要分含蕊、將放、初放、全放等幾個花期過程,又分正面、側(cè)面、下偃、上仰等幾個形態(tài),勾菊花花頭姿態(tài)變化時,用線不易過實,要虛實相間。 
 兩朵花頭之向背畫法 
 1、花苞 菊花花苞形狀齊平,繪制時應根據(jù)構(gòu)圖的需要而變化,要靈活運筆,切忌呆板;運筆時要注意起筆留鋒,收筆藏鋒。 1.用濃墨點畫萼片,注意中間留有空隙,整體呈半弧形分布。 2.用雙勾法勾出內(nèi)側(cè)花瓣,運筆要有提按之勢。 3.添畫花苞右側(cè)的花瓣,注意花瓣向右延伸,但是花瓣根部仍向中間靠攏。 4.用相同方法畫出花苞左側(cè)相對稱的花瓣,注意左右花瓣都在底層。 5.剩下的空隙用于勾畫小花瓣,完善花頭的結(jié)構(gòu),使其看起來飽滿。 6.最后畫出花梗,注意落筆留鋒及運筆的頓挫。 2、半開花朵 半開的花頭呈向外擴散狀。繪制時從中間起筆,然后向周圍擴散,運筆要靈活多變,注意墨線的濃淡變化。 
 
 1.蘸濃墨用雙勾法畫出花瓣,三片花瓣在中心點處相互重疊。 2.繼續(xù)添畫內(nèi)側(cè)花瓣,花瓣向四周發(fā)散。 3.開始畫外側(cè)花瓣,注意起筆要包圍著內(nèi)側(cè)的花瓣。 4.繼續(xù)向左側(cè)繪制外側(cè)的花瓣,花瓣之間的間隙有所不同,長短也不一樣。 5.環(huán)繞一周完成外側(cè)花瓣的繪制。 6.根據(jù)外側(cè)花瓣的位置,找好適當?shù)目障?,繼續(xù)添畫最外一層花瓣。最后完成完整的花頭,層次分明。 3、全開花朵 全開花頭呈向外發(fā)散狀,從最里的一層起筆,然后一層一層向下畫。運筆時要注意花瓣之間的層次關系。 
 
 
 
 
 
 
 
 
 
 1.用筆尖蘸取濃墨,吸掉多余水分后,畫出菊花外 側(cè)花瓣的雛形,并留飛白,筆觸有力。 2.在上一步基礎上,添畫花瓣,使花頭呈環(huán)繞狀,兩側(cè)花瓣呈弧形環(huán)繞。 3.在外側(cè)花瓣上端添畫內(nèi)側(cè)花瓣,注意花瓣向花蕊彎曲。遠處的內(nèi)側(cè)花瓣用點代替,以突顯立體感。 4.繪制遠處的外側(cè)花瓣,花瓣緊挨著內(nèi)側(cè)花瓣。 5.繼續(xù)運筆,點畫花蕊,注意與花瓣的區(qū)別。 6.最后,在最低端畫出承接以上花瓣的最外側(cè)花瓣,花瓣呈水平向外延伸,而后向上彎折的形態(tài)。 二、葉子 接著是葉子,菊花的葉子并不規(guī)則,例如細絲菊花的葉子齒尖細,寬瓣菊花的葉子齒寬鈍,但在寫意畫中不計較其區(qū)別?,F(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畫出好看的葉子。 畫葉用側(cè)鋒畫,運筆有起、行、收之過程。每葉三到五筆完成,要筆斷意連,一氣寫出,并且要有濃淡變化。菊葉以五岐四出為主。稍干時勾葉脈,融為一體為宜,太干了葉筋容易死板。菊花葉子的形態(tài)還要注意有正、側(cè)、背的區(qū)別??傊嬋~之法要大膽落筆,墨色要有深淺、濃淡變化。葉之間要疏密聚散,互相掩映,至于葉的正、反、折、卷則重在勾葉脈的變化。 在畫葉的基礎上,讓我們再將各種形狀不同的葉片組成一組或幾組,畫出組葉的畫法。 枝條的畫法。宜用中鋒調(diào)淡墨畫,但應體現(xiàn)出本枝宜嫩,根枝宜老,柔不似藤,勁不似刺,偃而不垂,有迎風向日之姿為佳。 
 (一)、14種菊葉鉤勒技法,32幅步驟圖,讓菊花簡單易學 1、上仰正葉 
 
 2、下垂正葉 
 
 3、平掩正葉 
 
 4、背面捲葉 
 
 5、正面捲葉 
 
 6、上仰折葉 
 
 7、下垂折葉 
 
 8、背面?zhèn)热~ 
 
 9、頂上生蒂嫩葉 
 
 10、正面?zhèn)热~ 
 
 11、背面嫩葉 
 
 12、二葉分向 
 
 13、三葉交互 
 
 14、四葉掩映 
 
 白描葉子畫法 無論畫寫意或是工筆,都要經(jīng)過寫生,知道葉子的結(jié)構(gòu)然后才能做到下筆有神。 
 (二)、墨菊畫葉,點墨葉式12種技法 1、下垂正葉 
 
 2、上 仰正葉 
 
 3、正面捲葉 
 
 4、背面捲葉 
 
 5、正面折葉 
 
 6、背面折葉 
 
 7、正面仰葉 
 
 8、背面仰葉 
 
 9、二葉俯仰 
 
 10、三葉交互 
 
 11、根下四葉穿插 
 
 12、頂上五葉反正 
 
 菊花葉的點厾畫法: 菊花的花朵畫好后,就準備畫葉,畫葉前先將筆用清水濕潤一下,然后用筆鋒蘸墨,中鋒上留凈一些,第一筆將筆側(cè)鋒(側(cè)臥)展開(見圖),根據(jù)花葉的方向畫出不同的葉的造型,含水畫出現(xiàn)了濃淡的花葉,待畫的花葉墨未干前,用長鋒的鉤線筆,把花的筋勾勒出,花葉自然在宣紙上變化出明暗效果,這樣花的葉就完成了。 如圖 畫法的過程: 
 
 
 
 
 
 
 
 
 1.蘸濃墨并吸多量水分,注意畫葉脈時運筆要果斷。 2.畫出葉子的主葉脈和側(cè)葉脈,起筆穩(wěn)重、落筆留鋒。 3.勾出葉尖主要凸出的部分。 4.銜接上葉子的輪廓,顏色要有虛實變化。 5.兩筆畫出葉梗和主葉脈。 畫菊葉時筆中墨色要有濃淡,否則即成死墨、僵墨一片。點葉時側(cè)鋒下筆,要熟練掌握下筆及運筆的朝向。 葉子的五種畫法步驟圖解,簡單易學。 畫前準備 用筆:中號狼毫筆 用色:墨汁 其他:調(diào)色盤、生宣紙 正面 根據(jù)菊花葉子的變化,用墨點畫出葉子深淺不一、自然變化的形態(tài),一筆一葉,用筆簡練,形神俱備。 
 
 
 1 選用中號狼毫筆,蘸取重墨,沒骨法側(cè)鋒運筆點畫出菊葉。先畫出中間大葉,再在兩側(cè)輔以小葉,注意葉子與葉子之間的前后關系。 
 2 蘸取濃墨,水分不必太多,中鋒運筆畫出葉莖和葉脈。 
 
 
 3 繼續(xù)中鋒運筆,畫出主葉脈、側(cè)葉脈。主葉脈伸向葉梢,側(cè)葉脈伸向葉的邊緣。 背面 依據(jù)葉子的自然結(jié)構(gòu)變化逐個點畫,葉片要有遮擋的表現(xiàn),主葉脈要比側(cè)葉脈更為粗重,使葉子韻律感十足。 
 1 選用中號狼毫筆,蘸取淡墨,側(cè)鋒運筆點畫出菊葉的大葉和小葉。 
 
 2 繼續(xù)運筆,點畫出下側(cè)大小葉片,注意大葉與小葉之間的前后關系。 
 3 蘸取濃墨,中鋒運筆,畫出菊葉葉脈,注意起筆留鋒、收筆藏鋒。 
 4 繼續(xù)添畫葉脈以完善菊葉,注意葉脈線條的彎曲是不規(guī)則分布的。 側(cè)面 葉片側(cè)面紋路較深,在勾畫葉片的形態(tài)時,要注意表現(xiàn)出葉片外輪廓細微的變化,保留運筆間的飛白,使葉子更具立體感。 
 1 選中號狼毫筆,蘸取淡墨,以側(cè)鋒運筆點畫出大葉,再在大葉下方點畫出小葉。然后,轉(zhuǎn)為中鋒運筆畫出葉脈。 
 2 蘸取濃墨,中鋒運筆畫出葉脈,注意葉片與葉脈墨色的濃淡關系。 折葉 繪制折葉時,葉片要疏密相間,墨色濃重處為實,清淡處為虛,虛實相映,以使畫面穩(wěn)定而均衡。用筆要靈活多變,墨色深淺虛實不同。 
 
 
 1 選用中號狼毫筆蘸取重墨,側(cè)鋒運筆點畫出上層菊葉,墨色減淡畫出其他不同形態(tài)的葉子。把握好葉子與葉子之間的前后和遮擋關系。 
 2 蘸取濃墨,中鋒運筆勾出菊葉的主葉脈。 
 3 完善菊葉,繼續(xù)運筆,順勢勾出菊葉的側(cè)葉脈。 卷葉 根據(jù)變化點畫出卷葉的形態(tài),葉片要有明暗關系和透視的表現(xiàn),葉脈也要有主側(cè)之分,線條要有粗有細。 
 
 1 選中號狼毫筆蘸取濃墨,以沒骨法側(cè)鋒運筆點畫菊葉,順勢畫出緊挨著的葉片。 
 
 2 畫出第三片葉子,注意墨色的對比,表現(xiàn)出葉片的前后關系。 
 一條主葉脈由葉柄直接延伸到中間的葉尖,葉脈生長自然、流動,韻律感較強。
3 蘸取濃墨,中鋒運筆畫出菊葉的主葉脈和側(cè)葉脈。 著色葉子畫法 用顏色畫葉子的方法是用筆先蘸草綠,然后筆尖略蘸赭色再落紙。勾葉脈注意顏色的深淺變化。 
 葉子姿態(tài)畫法葉子的造型姿態(tài)要有正、反、側(cè)、仰之變化。 
 葉子畫法步驟圖 
 葉子的肥體與瘦體的畫法 
 葉子組織畫法 畫葉要分組,注意筆勢相聚及墨色變化。 
 菊花葉之疏密縱橫變化 
 花葉前后向背姿態(tài)的畫法 
 菊葉縱橫組合法 
 葉脈畫法 勾葉脈要注意用筆的輕重,用線要有彈性,勾葉脈時不等葉之水分過干時勾為佳,用筆要有虛實關系。 
 1、畫葉點厾法 寫意葉子畫法落筆時要考慮葉子的整體形狀,根據(jù)花形大小決定葉形大小。蘸墨畫葉要有濃淡,如書法中的筆畫“點”。 點的放大及葉片的走向要沉穩(wěn)、厚重,順勢點出右邊葉尖形再繼續(xù)點出左邊葉尖形,速度要快,要連貫,注意葉形大小變化,注意筆痕的大小形狀與葉子整體形狀相協(xié)調(diào)。 點厾時把握好用筆的輕重關系,用淡墨寫出葉柄,墨色半干時用濃墨勾筋,以便與葉子墨色自然有機融合,達到水墨交融之目的。 
 2、畫葉勾筋法 不同的葉子有不同的姿態(tài),有正葉、右側(cè)葉、右仰葉、左側(cè)下垂葉、右側(cè)下垂葉、左側(cè)上仰葉。勾葉脈的時候應注意用筆輕重,圓潤用線,要有彈性而不能弱而無力。俗話說,畫花難,畫葉難,勾筋更難。不要在葉子剛畫完時或葉子墨色全干時勾葉筋,而應在墨色將干未干時勾葉筋,同時要注意天氣情況,下雨時要等干時勾,炎熱天墨色干得快,要趁半干半濕時勾,這樣才可以做到墨色渾然一體。 
 3、多葉法 畫葉組織很重要,要分組,要注意筆勢相聚及墨色的變化,要有縱橫變化。 兩葉或多葉組合時,要畫出葉子的不同姿態(tài),有上仰、下俯或者左右相出的變化。 三葉以上組合要注意葉子的疏密聚散關系,否則會出現(xiàn)構(gòu)圖松散、畫面不集中,更要注意葉與葉之俯仰、正側(cè)的關系。 還要安排好葉與枝的位置,葉與枝可以互相遮掩,形成前后層次變化,稀少補枝,密處補花,花葉交善方合常理。 
 二、畫葉法:點葉:筆側(cè)臥入紙,運筆有起、行、收之過程。每葉幾筆完成,要筆斷意連,一氣寫出。 點葉勾筋:要筆筆見骨力,如同寫行草,一氣寫出。勾筋非常重要,葉的正、反、卷、折之變化重在勾筋。葉筋勾得好,畫面立時生意勃然。畫葉之法,勾筋為第一,點葉次之。 畫葉:筆含淡墨,掭濃墨,畫出有深淺變化的葉,勾筋用濃墨,趁濕勾出,筋、葉可合為一體。 
 菊花葉有尖圓、長短、闊窄、肥瘦的不同,尤其五岐、四缺最難畫好。如果葉葉相同,即為呆板。所以要用正反、卷折等技法畫法最為合適。 葉面為正,葉背為反;正葉之下見反葉為折,反葉之上露正葉為卷。畫葉得此四法,定會生動。 
 畫葉之法,要大膽落筆,墨色要有深淺、濃淡變化。注意疏密聚散,互相掩映。至于葉的正反、折卷,重在勾葉筋的變化,所以畫葉勾筋是非常重要的。 葉畫完,趁濕勾葉筋,使其與葉融為一體,方為得法。勾葉筋用濃墨,要筆筆寫出。 
 菊花枝干畫法 菊花為草本植物,畫菊花的枝干不宜過粗、過重和枯干,行筆自上向下,虛實相間,寓動于靜、剛?cè)嵯酀?。硬梗枝干用筆宜直,彎曲少,柔軟枝干則反之。 
 枝干的用筆方法 
 三、花枝葉 一朵花不僅要考慮其形態(tài)的變化,也要考慮色彩關系,一般淺色花頭不能以深色葉子襯托,深色花頭周圍的襯葉不要太多,否則色彩明度接近,效果不好。 1.蘸取濃墨繪制花瓣,注意菊花花瓣錯落有致,靠近花蕊的花瓣更加圓潤飽滿。 2.換用重墨,向四周擴散花瓣,由中間向外開放,花瓣細長。 3.蘸濃墨畫花梗,分枝相互交叉,彎曲以托住花頭。 4.換用重墨染畫菊葉,葉脈隨著菊葉的大小有所變化。 5.調(diào)和藤黃,筆尖略蘸曙紅染畫花瓣,外側(cè)花瓣的顏色較淡。 1、全枝畫菊法 菊花的姿態(tài)取決于花莖的走向。 花莖不要太直,要有一定彎曲,否則會顯得呆板,也不符合菊花的生長規(guī)律。 菊花為草本植物,畫時枝干不宜過粗、過重,或干枯似木本。行筆睡在下而上,自上而下都可,虛實相間,寓動于靜,剛?cè)嵯酀?。硬梗枝干用筆宜直,彎曲少,柔軟嫩枝干的用筆可微彎曲,以增自然。 枝干有時會被葉遮掩住,但不能全部被遮掩,使枝干在葉中藏藏露露,這樣才顯得自然而有生氣。花頭也得上下左右呼應顧盼為好。 
 2、勾勒畫菊法 無論畫工筆還是寫意畫,都要經(jīng)過臨摹和寫生,從而了解和認識菊花的生長結(jié)構(gòu)和形態(tài)特征。 勾勒法畫葉子時要知道其結(jié)構(gòu)后才能做到下筆有力,有神,有筆,有墨。 葉筋的勾法應先勾主筋,中鋒用筆,起筆實,收筆虛,再勾副葉筋,勾小葉脈要順著副筋脈,筋呈弧線狀勾。 葉有正面、葉子透視、正面仰葉、俯葉翻卷、正葉翻卷、反葉透視、反葉翻卷等。 花應隨花莖走勢而定,勾花應與畫葉的用筆方法有所不同,要注意用筆剛?cè)嵯酀?,才能顯示其豐滿之美感。 
 三、畫根枝法 畫枝時應體現(xiàn)本枝宜嫩,根枝宜老;柔不似藤,勁不似刺;偃而不垂,有迎風向日之姿;仰而不直,有帶露避霜之勢?;氀谌~,葉宜掩枝,先畫花頭,次用炭條朽定根枝,然后畫葉,葉從枝生。花頭和葉畫完后,按朽定的線條畫出根枝。全部畫完再補花補葉,才能體現(xiàn)花葉四面,根枝中藏。 
 四、花、葉的組合:畫菊順序:先畫花頭,花枝用炭條朽定,點葉再用墨畫花枝,勾葉筋。如果技法熟練,達到含之胸中出之腕下的境界,根枝可直接畫不用朽筆。 
 菊花性傲、色佳、香晚。畫菊花胸中必有全局才能畫好。畫者要知道花須低昂而不繁,葉須掩仰而不亂,枝須穿插而不雜,根須交中而不比,一枝一葉、一花一蕊須要各得其法。 菊雖是草本但有傲霜之姿,素與松并稱。所以枝宜孤勁,不要像春花似的太柔,葉宜肥潤不要畫成殘卉之枯槁?;ㄅc蕊宜含放相兼,枝頭偃仰之理,花全放枝垂宜偃,偃不可過垂。初放宜輕宜仰,但枝不可過直。 
 
 
 
 
 
 
 
 
 
 
 菊花構(gòu)圖 方幅與橫幅構(gòu)圖菊花的構(gòu)圖要講究疏密、虛實、縱橫的變化,疏而不能弱,淡而不能薄。 
 
 長幅構(gòu)圖構(gòu)圖要注意四個要點:上、下、左、右,上爭下讓,左爭右讓。畫面要有主、輔變化,不能平均對待。 
 內(nèi)斂式構(gòu)圖與外擴式構(gòu)圖 
 扇面構(gòu)圖扇面構(gòu)圖要講究空間的分割,要有大中小的變化,大空白與小空白的分割要得當,使畫面透氣,有空靈感。 
 
 
 四、最后要講的是寫意菊花的創(chuàng)作。 秋天來了,又到了菊花盛開的季節(jié),于秋高氣爽之季,賞菊、畫菊當是人生之樂事之一。 菊花可以配石、 配竹、配花瓶、 配其他一些大葉花草,增加畫面元素;也可以和有寓意的動物搭配,如禽鳥、螃蟹等。以下圖為例,來教大家畫一幅完整的作品。菊花的寫意畫法系列圖片(課堂拍攝) 菊花的寫意畫法 (一)、草勾法 菊花的畫法很多,這里介紹的是寫意畫法中的草勾法。 1、淡墨從花心開始勾畫。 
 2.花芯墨色較深。用筆要輕松靈活,不拘一格,要有輕重、虛實、頓挫、快慢、要有順逆鋒等不同的變化。外部花瓣形象要好。 
 3.第二朵花,墨色可以比第一朵略深一些。 
 4、第二朵花與第一朵花接近處花瓣要淡,與第一朵花要有顏色的深淺區(qū)別。 
 5.第一朵花與第二朵花相互交疊為密,則第三朵花安排時注意要把距離拉遠一些,這樣三朵花的疏密關系合乎畫理。 
 6.三朵花有色差、有疏有密、大小不一、前后不同。幾朵花的關系要有露藏、濃淡、整殘。 
 7.藤黃加硃磦點染。由花芯色深處開始向外展開上色。 
 8.點染時,不要拘泥一瓣一瓣的染,而是將一朵花看成一個整體,由里到外點染。 
 9.另一朵花,可以藤黃硃磦再加少許曙紅,點染。 
 10.花芯色深、花的外圍色淺,深淺過度要柔和。 
 11.第三朵花可以在藤黃硃磦的基礎上加少許胭脂和淡墨點染,表現(xiàn)這朵花在光線的暗部。 
 12.這樣三朵花雖然都是黃色的,但是又各有區(qū)別,設色不雷同。第一朵花色淺有光亮的效果。 
 13.出枝點葉,葉子用汁綠(花青與藤黃加少許赭石)和墨(墨色多一點)點厾法來畫。 
 14.花蒂用汁綠(花青與藤黃加少許赭石)和墨(墨色多一點)來畫。用長短寬窄粗細不同的線條來表現(xiàn)花蒂。 
 15.菊花的葉柄不長,葉子與枝干要緊密一些。 
 16.兩朵花之間有少許葉子陪襯會使畫面更加靚麗。 
 17.枝干底部的葉子色淡且要下垂、用筆干枯較好。 
 18.重墨勾筋 
 19.勾筋一則加強葉子的色度有深淺的變化,另則給葉子確定方向和定型。 
 20.勾葉時要注意整個畫面走勢的合理安排。 
 21.菊花葉子的勾筋用筆不必太多。 
 22、底部葉子的勾筋用筆要向下。 
 23、完成圖 
 (二)、草勾法-單瓣菊花和復瓣菊花的草勾法畫法 一、單瓣菊花的草勾畫法系列圖片(課堂教學拍攝) 1、單瓣菊花的看點是筆工。 
 2、要求筆筆線條不雷同。 
 3、每根線條起筆收筆和運行都不要一樣,這樣每個花瓣的形狀就不同。 
 4、所有花瓣要歸心。 
 5、花莖和花葉的畫法可以參考博文【菊花的寫意畫法1、草勾法】。 
 6、花莖和花葉的畫法可以參考博文【菊花的寫意畫法1、草勾法】。 
 7、藤黃加少許硃磦點染。上色可以參考博文【菊花的寫意畫法1、草勾法】。 
 8、單瓣菊花用筆賞析。各個線條不同,每一根線條都不可忽視,每一根線都是用筆的看點。各個花瓣的大小、寬窄、直曲、有所不同;墨色變化深淺潤枯;線條運行速度的快慢、線條的虛實都是看點?;▋弘m小視乎簡單,但是用筆用墨的變化會使人下馬靜觀、坐下玩味。 
 9、完成圖: 
 二、復瓣菊花的草勾畫法系列圖片(課堂教學拍攝) 復瓣菊花的草勾法與單瓣菊花的草勾法一樣,要求筆筆不同,各個花瓣要歸心,提倡一筆墨技法。一筆墨技法在博文【墨牡丹的寫意畫法】中有介紹。 
 1、寫意勾花與工筆白描不同,不宜勾得太細謹,不必交割得太清楚,用筆要靈活輕松。靈活輕松的表現(xiàn)在于:起筆、運筆、收筆要處處有變化,不能雷同;運筆速度時快時慢,不能韻律一樣。 
 2、勾線就是展現(xiàn)線條的各種姿態(tài),由線條的變化構(gòu)成畫面的美麗。因此,線條要有各種弧度、有直、有彎、有方、有圓。寫意手法勾線不要筆筆連線緊接,各個花瓣之間要留一點空白,這樣花朵虛靈有精神與朝氣。 
 3、用筆要有來順有去逆,中鋒側(cè)峰皺筆兼用,這樣勾出的線條活潑生動,不死板,渾厚耐看。 
 4、堅持一筆墨的技法,明暗效果極好。 
 5、花莖和花葉的畫法可以參考博文【菊花的寫意畫法1、草勾法】。 
 6、花莖和花葉的畫法可以參考博文【菊花的寫意畫法1、草勾法】。 
 7、藤黃加少許胭脂點染。上色可以參考博文【菊花的寫意畫法1、草勾法】。 
 8、兩朵花色要有所區(qū)別。 寫意雙鉤菊花畫法步驟圖步驟一:勾花頭時用筆要注意花的造型及花頭走勢的變化,兩朵花一虛一實,不要平均對待。 
 步驟二:畫花干時要注意隨花頭的姿態(tài)走勢而變化,用筆要有輕有重,要有節(jié)奏感。 
 步驟三:畫葉子時要注意葉子的造型與花的爭讓關系,葉子的組合不要平均對待。 步驟四:花頭罩色時,也應有用筆的變化,講究筆意,有虛有實。黃色 的菊花一般只用藤黃色即可,花中央顏色略重,邊緣稍淺,切忌平涂,畫單瓣花,花瓣尖深一些,根部略淺,然后題款,蓋章,作品完成。 
 三、點厾法 菊花的點厾畫法系列圖片(課堂教學拍攝) 點厾法畫菊花注意點: 1、保持筆中有色階; 
 2、由花芯深色開始畫起; 
 3、瓣瓣用筆不要雷同,瓣瓣要歸心; 
 4、堅持一筆色的畫法(博文【墨牡丹的寫意畫法】中有介紹); 
 
 
 
 5、幾朵花的色彩要有所區(qū)別。 
 
 
 寫意設色菊花畫法步驟圖步驟一:用筆蘸胭脂畫花頭時,用色不宜過重,勾花時注意花瓣的疏密變化,用筆有重有輕。一般勾花頭時花瓣的尖部用筆實起,花瓣的根部用筆虛落。 
 步驟二:以淡胭脂色罩染花頭,注意花蕊要留出空白,花瓣也有些空白與花蕊空白起呼應關系。 
 步驟三:待葉子的水分快干時勾葉筋,用筆不要拘謹,有虛有實。 
 步驟四:題款與蓋印章。 
 四、菊花的組合畫法 菊花的花朵和畫葉的畫法課程前面發(fā)帖了,接下來我們把它組合成一幅完整的菊花圖。 畫寫意菊花,可從簡單花形入手,畫法步驟一般分為花、枝、葉。 先畫花朵,后畫葉,畫時注意畫的造型和構(gòu)圖,菊花畫好后也可配景,畫上一塊石頭。一氣呵成把菊花畫出,使畫面更豐富自然?!?/span> 如圖 畫法的過程: 
 
 
 
 
 
 
 
 
 菊花畫法 菊花是傳統(tǒng)花鳥畫四君子題材之一,千百年來屢屢入畫。菊花也是白石老人最愛畫的花卉之一,老人筆下的菊花是在長期觀察、寫生基礎上創(chuàng)造的又一藝術形象,千葉重瓣,嬌艷奪目,爛漫多姿,張揚著無限的生命力,是紅花墨葉畫派的典型代表。 這幅《秋菊》表現(xiàn)了秋天里一株自然下垂的菊花。畫時先用淺紅色點出花頭底色,形狀如球;然后用濃紅色勾出花瓣,瓣如舌狀?;ㄈ~用汁綠色大筆抹出,通過筆墨的變化表現(xiàn)出葉子的不同方向、前后關系,有時幾筆枯筆飛白,更顯花葉生動。在菊花下面畫上一只即將起跳的螞蚱,整幅畫面立刻靜中有動,秋趣盡顯。 《秋菊》繪畫技法解析 菊花葉子的畫法: 1.自然界中菊花葉子的形狀基本是一種五出葉,但在寫意畫中常常只概括地畫出三片主要的葉片。用畫花青色的提筆蘸藤黃色加花青色,在調(diào)色盤內(nèi)加清水調(diào)成汁綠色,以三筆側(cè)鋒畫出一片葉子。 
 
 3.勾葉脈時用筆要生動,墨線可以不完全局限于葉片的底色范圍內(nèi),有時勾出去一些,表現(xiàn)出自然界中葉子上的殘缺或光線的感覺,更顯生動。 
 4.作品中還常表現(xiàn)一些剛剛長出的小葉子,讓一株菊花更加生動、自然。 
 1 用畫紅色的提筆蘸少許曙紅色,在調(diào)色 盤內(nèi)加清水調(diào)成淺紅色。用濕筆中鋒、側(cè)鋒相結(jié)合,鋪畫花頭的底色。 
 2 筆勢由內(nèi)而外,逐漸形成花頭形狀。 
 3 用畫花青色的提筆蘸藤黃色加花青色,在調(diào)色盤內(nèi)加清水調(diào)成淡的汁綠色,用中鋒畫出花莖。注意花莖與花頭要連接到位,在花莖轉(zhuǎn)彎時筆要有一定的停頓。 
 4 用畫花青色的提筆蘸汁綠色畫出花葉。畫多片葉子時先要分清每片葉子與莖的關系,不要出現(xiàn)葉子沒有長在莖上的情況。還要表現(xiàn)出每片葉子的姿態(tài)、方向以及葉子之間的前后關系。 
 5 用畫紅色的大白云筆蘸曙紅色加胭脂色,在調(diào)色盤中調(diào)成飽滿濃艷的紅色,趁花頭底 色半干時開始用中鋒勾花瓣。勾花瓣用雙勾法,兩筆勾出一個瓣,花瓣如舌狀,不宜勾得過尖。勾花瓣的順序是由花心開始由內(nèi)往外勾,每瓣都圍繞花心長出。 
 6 繼續(xù)添畫花瓣,外圍的花瓣要比中間的花瓣長一些。還要注意表現(xiàn)出花瓣之間層層疊疊的前后關系,這樣花頭才飽滿,富有生命力。用畫墨色的大白云筆蘸濃墨,趁葉片半干時勾出葉脈。 
 7   完成圖: 
 采菊東籬下 1.調(diào)和赭石,橫向兩筆畫出最主要的籬笆,左右兩側(cè)的籬笆間隙要小,高低不同,中間留白。 2.用小號狼毫筆在籬笆上方細致畫出菊花花頭,花蕊顏色濃重,花頭分布錯落有致。
3.蘸重墨勾畫出花梗,纖細而直挺。
4.調(diào)濃墨染畫出菊葉,菊葉分布在花頭到籬笆的空白處,使畫面右側(cè)更加豐富。
5.調(diào)和藤黃染畫花頭,花蕊顏色更濃,花瓣的顏色過渡也要有深淺變化。 
 6.最后,題字落款。 先出梗后添葉式畫法舉要(一)枝梗出枝的結(jié)構(gòu)即是畫面構(gòu)成。畫菊??勺鳛樵煨?、構(gòu)圖和立意的主要表達手段,其正側(cè)、斜倚、交叉、疏密都關系到畫面的生動與否。 第一步:中濃墨上揚式出枝,用筆要肯定、舒展,以長線中鋒運筆。 
 第二步:濃淡墨并舉,順著枝條的方向筆畫葉。葉子要有聚有散,成串成片。 
 第三步:中淡墨并用勾花頭成左右顧盼狀,濃墨勾葉筋,收拾畫面。題款、鈐印完成。 
 先出梗后添葉式畫法舉要(二)構(gòu)圖時可將出枝看作空間分割。它的交叉疏密、上仰下垂、花葉重疊、姿態(tài)層次空間都在枝梗的穿插中呈現(xiàn)。 第一步:右出左發(fā)上揚式濃墨出枝。 
 第二步:濃淡墨并用畫葉,成上密下疏狀分布。 
 第三步:中淡墨添一大一小兩個花頭向右開,與枝條勢態(tài)成圓弧狀構(gòu)成。題款、鈐印完成。 
 先布葉后出梗式畫法舉要(一)此法最適宜線性構(gòu)成的臨場發(fā)揮。先濃淡墨葉,菊葉畫法大致如寫“心”字,故其葉向后包卷好似握拳,點葉排列成S形。 第一步:中間濃、兩頭淡,中間密、兩頭疏,濃淡墨并用筆畫葉。 
 第二步:中濃墨自上而下穿枝,濃墨勾葉筋。 
 第三步:中墨勾花朵、花苞。下垂式出枝后,花朵要考慮畫成上仰之態(tài),否則下垂的枝條就成了瀉勢,就沒有了回眸的余韻了。畫面左上角上仰的花頭邊鈐閑章,也是為了助這個勢。 
 先布葉后出梗式畫法舉要(二)第一步:濃淡墨并舉筆畫葉。葉時如果有三組葉構(gòu)成,一般是先畫三組的中間一組,然后畫中間上面的一組,最后畫中間下面的一組。這樣,筆著紙后筆上墨的濃淡就因此法順序的先后自然地分出了層次。 
 第二步:中濃墨穿枝成右出式上升。 
 第三步:中淡墨勾花頭成兩大一小、兩聚一散狀構(gòu)成。濃墨勾葉筋,勾葉筋時不必全勾,一般視葉形、墨韻生成的狀態(tài)而定。此幅畫中下端的葉片結(jié)構(gòu)、墨色俱佳,又處于下方,不勾葉筋反而與上方的勾筋葉片有了區(qū)別和變化,畫面物色不多,但由于變化多而生動起來。 
 先勾花頭后葉式畫法舉要(一)勾花須先熟悉花的結(jié)構(gòu),多寫生是好辦法?;ò晷螤钍綐臃倍啵话闶窍葟幕ㄐ墓雌?,逐步外延展開,致滿意為止。 第一步:濃淡墨并用,勾出前濃后淡兩個花朵。 
 第二步:抱拳狀“心”字結(jié)構(gòu)筆添葉。 
 第三步:濃墨勾葉筋,中墨右出左發(fā)上揚式穿枝完成。勾藤式穿枝用線是藝術的表現(xiàn),符合藝術規(guī)律,可以破菊枝多直立的生態(tài)構(gòu)成和由此產(chǎn)生的呆板。 
 先勾花頭后葉式畫法舉要(二)第一步:一上一下、下(前)濃上(后)淡勾花頭。 
 第二步:與花頭用墨方法相反,筆上濃下淡畫葉與花頭用墨成反襯,使畫面簡單中求變化。 
 第三步:前景淡墨葉片上勾葉筋,中墨枯筆穿枝梗,與淡墨的葉片形成枯濕對比。最后,題款、鈐印完成。 
 先厾花頭后畫葉式畫法舉要(一)此法為先師齊白石首創(chuàng),為大寫意畫菊的極致。陳大羽先生擅此畫菊之法,勾瓣用筆老辣蒼勁、筆力扛鼎。 第一步:先用淡曙紅色筆鋪花頭色。 
 第二步:趁濕,用濃曙紅色濃破淡法勾花瓣成形。 第三步:濃淡墨并舉在花頭周圍、上下筆添葉,中墨勾枝成勢。最后視墨色和需要勾葉筋。題款、鈐印完成。 
 先厾花頭后畫葉式畫法舉要(二)第一步:先厾色。 
 第二步:后勾瓣,成兩下俯一上仰式花頭構(gòu)成。 
 第三步:厾筆添葉穿枝使畫面成左右圍合式構(gòu)成。左右、上下題款助勢完成。 
 勾厾結(jié)合畫花頭畫法舉要(一)菊花品種繁多,主要是花朵花瓣的單瓣、復瓣、針狀、片狀、管狀、長短、彎曲不一的區(qū)別。
第一步:厾筆鋪色隨即勾花瓣,使色與筆互溶,滲化自然。 第二步:濃、淡、枯墨并舉筆添葉。 
 第三步:中墨枯筆穿枝與花頭和墨葉成枯濕對比。對角出枝分割畫面后左下角和右上角出現(xiàn)了上下兩個空間,且相互對稱,因此必須題款、鈐印求得畫面構(gòu)圖的均衡和變化。 
 勾厾結(jié)合畫花頭畫法舉要(二)直接調(diào)色厾花、顏色按花朵或個人喜好調(diào)出。此圖花頭相遇,成一上一下顧盼式管狀復瓣花頭。 第一步:邊厾色邊勾花瓣,一次性完成花朵造型。 
 第二步:中濃墨厾葉、濃墨勾葉筋。 
 第三步:中墨穿枝。題款、鈐印完成。 
 上插式畫法舉要(一)第一步:枯筆中墨勾上升的菊枝,成兩合一開狀構(gòu)成。 
 第二步:中濃墨枯筆厾葉,與枯枝合意。 
 第三步:菊花已成凋零之態(tài),濃墨勾露葉筋助深秋敗葉之勢與立意相符。題款點題、鈐印完成。 
 上插式畫法舉要(二)上插式畫菊,可多枝也可一枝勾花而成。 第一步:“女”字型出枝布勢。 
 第二步:濃淡墨并舉,延枝上升之勢厾葉。 
 第三步:中墨勾花頭成兩聚一散狀構(gòu)成,并使一花頭藏于葉后,與上方的兩朵盛開的花頭成一藏一露對比。濃墨勾葉筋,收拾畫面完成。 
 下垂式畫法舉要(一)初學者畫下垂式宜先勾枝梗定勢。用筆如書法寫字,間架結(jié)構(gòu)多學歷代大家如趙之謙、吳昌碩、潘天壽的畫法為宜。 第一步:右出左發(fā)自上而下如勾藤似的出枝。用筆要果斷、肯定、流暢。 
 第二步:“心”字結(jié)構(gòu),濃淡墨并用上密下疏構(gòu)成厾葉。 
 第三步:花頭上仰阻枝條垂落的瀉勢,枝上花莖橫上勾出與花頭合勢上仰阻下瀉勢,再加上左上角的題款可與花頭上仰成抱合狀,因而畫面勢態(tài)氛圍飽滿起來。 
 下垂式畫法舉要(二)第一步:中鋒用筆,中濃墨出枝。 
 第二步:濃墨厾葉。 
 第三步:中墨勾花頭,收拾畫面完成。 
 橫倚式畫法舉要(一)橫向出枝很容易把畫面分割成上下兩部分,切忌成上下兩部分等分狀。出枝時,枝條的走向可橫出先上揚后下折,也可先下抑后上挑,這樣枝式就有了恣態(tài)而生動起來。 第一步:中墨左出右發(fā)一上一下圓弧狀構(gòu)成,出枝成橫倚式。 
 第二步:濃墨順枝勢厾葉。 
 第三步:在枝梢勢盡處勾花頭使勢盡足,豎題長款,回拉橫出之勢使畫面成一縱一橫構(gòu)成,達到畫面平衡。 
 橫倚式畫法舉要(二)橫構(gòu)圖出枝右發(fā)向左伸出,枝條成上挑下仰式構(gòu)成。 第一步:中墨出枝。 
 第二步:濃墨厾葉。 
 第三步:中淡墨勾一大一小兩朵花后添葉,收拾畫面。題款、鈐印完成。 
 上插下垂交互式畫法舉要(一)一枝上插,一枝下垂交互實際上是成重疊狀,關鍵要用墨色、葉片或花頭來分出前后層次,分出主次。 第一步:中墨出枝成前密后疏(上插密、下垂疏)狀構(gòu)成。 
 第二步:濃淡墨并用順枝勢厾葉。 
 第三步:以花朵的朝向和位置串聯(lián)起兩株菊花,使之相映生輝。 
 上插下垂交互式畫法舉要(二)也可以一枝為主勾枝梗加花頭,另一枝只出枝葉不畫花頭,輔枝助勢而為之。 第一步:出枝成合抱狀。 
 第二步:厾葉,斷枝處留出布花頭的空間。 
 第三步:斷枝處勾花頭,使兩枝花成交互關系。花頭勾好后,濃墨勾葉筋,最后收拾畫面完成。 
 上插橫倚交互式畫法舉要(一)上插橫倚交互,實際上是一橫一縱的結(jié)構(gòu)構(gòu)成,關系到縱主橫次還是橫主縱次,以及前后層次的表現(xiàn)。 第一步:勾枝厾葉。 
 第二步:在葉和枝的交叉處勾花頭分層次。 
 第三步:收拾畫面完成。 
 上插橫倚交互式畫法舉要(二)此圖結(jié)構(gòu)仍為上插橫倚,筆者在此有意呈線性結(jié)構(gòu)表露。橫枝梢上勾花頭,上插枝不畫花也是反襯作用,使主體突出。 第一步:中墨實筆出橫倚枝,枯墨虛筆畫出上插枝,一開始布局就形成主次虛實關系。 
 第二步:濃淡墨并用,前密后疏布葉。 
 第三步:中墨勾花頭,收拾畫面完成。 
 下垂橫倚交互式畫法舉要(一)下垂橫倚交互式與上插橫倚交互式畫理相同,方法相當。 第一步:中濃墨先自上而下出下垂枝,然后根據(jù)下垂枝的構(gòu)成姿態(tài),中墨出橫倚枝,順手用濃墨厾葉。 
 第二步:在縱橫交錯相交留空處勾花頭,分層次。 
 第三步:加畫花頭,收拾畫面。題款、鈐印完成。 
 下垂橫倚交互式畫法舉要(二)第一步:粗筆出橫倚枝,成勢成形后細筆勾自上而下的下垂枝,成一粗一細、一主一次狀構(gòu)成。 
 第二步:厾筆畫橫倚枝上的葉子。 
 第三步:中墨勾左右兩相呼應的花頭,添花苞,收拾畫面。題款、鈐印完成。 
 菊與竹的組合畫法舉要第一步:中墨出枝,濃墨厾葉畫菊花。 
 第二步:石青色畫竹,與黃色的菊花成對比。 
 第三步:中墨加少許赭石色厾筆畫麻雀。題款、鈐印完成。 
 菊與石的組合畫法舉要第一步:水墨法畫菊。 
 第二步:淡赭石色加墨,淡破濃法厾筆畫石。 
 第三步:待石頭的墨色將干時,濃墨厾筆勾畫出石上的麻雀。 
 菊與松的組合畫法舉要兩個物象的組合畫法要分主次,方法多為前(主)濃后(次)淡,主體大、次體小。菊花和松樹的大小不言而喻,因此,兩物相合于一幅畫中,則多以濃淡區(qū)分。如果是松為主畫面的則會以大小、高矮來分。 第一步:畫菊。中墨渴筆勾花頭,濃墨厾筆畫葉穿枝成上升式。 
 第二步:中墨枯筆立松干。 
 第三步:中墨補松干、勾松針,濃墨點松苔,收拾畫面完成。 
 學吳昌碩齊白石畫菊 繼承大師技法的最佳方式就是臨摹,臨摹是為了借鑒,借鑒是為了創(chuàng)新。學習者在臨摹前應培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先讀后臨,反復體會作品的內(nèi)涵,深入研究,尋找規(guī)律。 吳昌碩作品臨摹步驟解析 原作欣賞 
 吳昌碩菊花朵分解圖示 筆尖蘸濃墨,中鋒兩筆寫單瓣,再雙勾其他花瓣,以確定花朵的形態(tài),用筆要靈動,宜有質(zhì)感。 
 添加向上向外的花瓣,花瓣可長可短,可寬可窄。 
 在基本完成的花朵輪廓上宜求變化,避免對稱、呆板的置陳布勢。 
 調(diào)藤黃和朱磦,從瓣心向外依次填染,水分要大,臨習時須觀察到吳昌碩設色的微妙變化。 
 臨習步驟第一步:中鋒蘸濃墨,雙勾第一朵花。找準右側(cè)位置,添加另一朵與之相呼應。 
 第二步:填染藤黃色,略加朱磦,古色古香。 
 第三步:中鋒用筆寫出主枝干和側(cè)枝,使之呈現(xiàn)濃淡干濕的多種變化。 
 第四步:在前一步點厾菊葉的基礎上繼續(xù)添加枝葉,注意觀察原作的筆墨變化。 
 第五步:待菊葉稍干,以濃墨勾出葉筋,以拙勝巧,以老取妍。 
 齊白石作品臨摹步驟解析 原作欣賞 
 齊白石菊花朵分解圖示用筆調(diào)曙紅和少許胭脂,水分宜大,側(cè)鋒用筆,用沒骨法畫出菊朵的輪廓。 
 待底色略干未干時,蘸濃胭脂,中鋒用筆勾勒花瓣,注意花瓣宜有變化,行筆須舒展暢達。 
 在前一步的基礎上繼續(xù)添加花瓣,使花朵更飽滿,更富有生命力。 
 臨習步驟第一步:在畫幅上端,依前面分解圖示,先染出兩朵菊花花形。 第二步:用濃胭脂色,雙勾出花瓣,注意花瓣之間的前后遮擋、穿插。 
 第三步:添加枝葉,注意原作菊葉形態(tài)上的正側(cè)、疏密及墨色上的濃淡、枯濕變化,穿插枝干用筆宜柔厚,忌霸悍。 第四步:趁菊葉墨尚未干時,濃墨勾出葉筋。古人敬稱菊花為“壽客”,故畫菊如面對高士,心存敬意,方可得佳作。 
 在臨摹前應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先讀后臨,須返利體會作品的內(nèi)蘊,深入研究,尋找規(guī)律,可整幅通臨,也可局部節(jié)臨。學畫菊的同時,如能再多臨古碑帖,多讀古人詠菊名篇,人淡如菊,而得住寂寞,那么,筆下亦當有金石、書卷之氣。 作品示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