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成交量的形態(tài) 成交量常見的形態(tài)有放量、縮量和堆量以及不規(guī)則量。 1、放量 放量,即成交量放大,量柱的高度(相比近期)持續(xù)增高,分為放量下跌和放量上漲。 放量一般發(fā)生在市場趨勢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后市分歧逐漸加大,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后市,而另一部分人卻對后市堅決看好。放量相對于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 2、縮量 縮量,即成交量減少,量柱的高度(相比近期)持續(xù)下降或者走平。分為縮量上漲和縮量下跌。縮量下跌又有兩種情況:下降趨勢的縮量下跌和上升趨勢的縮量回檔。 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后市走勢認同??s量一般發(fā)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后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縮量上漲--在價格持續(xù)上漲過程中,成交量持續(xù)減少或沒有放大,說明大部分交易者看好后市,賣方惜售,所以出現(xiàn)縮量。如果想要購買,就必須抬高價格購買,如果價格不出現(xiàn)快速拉升,說明市場在選擇方向,觀望氣氛濃厚。 縮量下跌--在價格持續(xù)下跌過程中,成交量持續(xù)減少或沒有放大,說明大部分交易者看淡后市,不認可越跌越便宜的籌碼,只有賣出但是買入的人少,這種縮量下跌需要觀望。 縮量回檔--股價上漲出現(xiàn)回落,基于對后市的看好珍惜手中籌碼或者來不及出貨,回檔支撐呈現(xiàn)縮量,后續(xù)再拉升的概率較大。
3、堆量 資金拉升之前,往往容易把成交量做的溫和上漲,猶如WIFI信號一般,在低位的時候往往就是蓄勢狀態(tài),而高位推量伴隨著成交量持續(xù)放大,預防資金出貨。 當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的非常漂亮。幾日或者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價格慢慢推高。成交量在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tài),堆的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在大舉出貨。 4、量不規(guī)則性放大縮小 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fā)利好或大局基本穩(wěn)定的前提下,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后又沒了后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無量漲停、無量跌停 在漲跌停板制度下,股票的第一個無量跌停,后市仍將繼續(xù)跌停,直到有大量出現(xiàn)才能反彈或反轉。同理,股票的第一個無量漲停,后市仍將繼續(xù)漲停,直到有大量出現(xiàn)才能回檔或反轉。因為無論是無量漲?;虻?,那都是大家看法一致到了極端程度,無量漲停說明都不賣,繼續(xù)看多;無量跌停說明大家都不愿意割肉,等待反彈。所以二者的必須要等到有放量后才會有反轉機會。如下例子,左圖股票下跌途中出現(xiàn)第一根無量跌停,說明當天大家都不賣,那接下來第二天依然無量跌停,直到第三天有資金進場買入,成交量放大才扭轉了跌勢,否則持股者根本無法賣出。而右圖例子則是股價跌至谷底后的無量上漲,也是直至獲利盤在第三個交易日止盈賣出,其他人才能買入成功,成交量放大才會開板。
天量無天價,地量無地價 成交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次日股價收盤卻無法創(chuàng)新高時,說明股價必定回檔;同樣,成交量若創(chuàng)歷史新低而價格不再下跌時,說明股價將要止跌回升。這個也是我們常熟的量價背離。如下圖,成交量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當天沖高回落,次日收盤股價并未新高,接下來短期果然回落。(如果是絕對量的頂天立地形態(tài),則后市仍有機會,但短期都會階段回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