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雙分/多分髕骨
2、髕骨背側缺損
3、皮質撕脫性不規(guī)則
4、股骨髁骨化變異
5、韌帶或肌腱周圍鈣質沉著可能在MRI上誤認為撕裂
一名 66 歲患者的內側副韌帶中羥基磷灰石沉積病 (HADD),伴右膝內側疼痛和腫脹。 冠狀 FS T2-WI (A) 在內側副韌帶(箭頭)的股骨插入處顯示增厚和高信號強度。平片 (B) 顯示內側副韌帶鈣化,提示 HADD,周圍炎癥是患者疼痛的原因。(MRI上還顯示內側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后改變) 半月板間連接(如膝橫韌帶,板股韌帶等)、前后交叉韌帶與內側和外側半月板的附著、腘肌腱與外側半月板后角間隙可能被誤解為半月板撕裂。股骨內側后隱窩或腓腸肌內側頭與內側半月板后角的交界經常被誤診為半月板關節(jié)囊分離。全面了解膝關節(jié)關節(jié)內解剖對于正確解釋至關重要。
膝橫韌帶易誤認為半月板前角撕裂
A冠狀位顯示腘肌腱與外側半月板后角高信號間隙,類似撕裂。結合軸位B和矢狀位C有助于鑒別。 7、半月板關節(jié)囊分離 半月板外周纖維血管豐富,T2呈中等信號,有時易誤診為半月板關節(jié)囊分離。半月板囊分離呈液體樣T2高信號,常伴不規(guī)則邊緣、半月板移位和鄰近骨質骨髓水腫。
半月板關節(jié)囊分離 8、半月板根部撕裂
9、半月板縱向撕裂
半月板縱向撕裂常發(fā)生于游離緣,常常難于判斷,MRI征象包括:三角征缺失、領結斷裂或半月板局灶性缺失,但半月板碎片無移位。 10、半月板后角撕裂
外側半月板后角內1/3處(板股韌帶插入部)撕裂;周圍黑箭所示“拉鏈”征。 11、半月板桶柄狀撕裂
內側半月板桶柄狀撕裂:冠狀位和軸位顯示向髁間窩移位的半月板碎片,矢狀位顯示雙后交叉韌帶征 12、半月板碎片移位至半月板股骨陷窩
內側半月板碎片向外移位,半月板股骨陷窩內見移位的半月板碎片,鄰近股骨骨髓水腫。 13、前交叉韌帶黏液變性
前交叉韌帶增粗,T2信號增高,內部見分散的連續(xù)的低信號纖維,即“芹菜桿”征。脛骨附著處可見骨內腱鞘囊腫。 14、紅骨髓殘余與骨髓再轉化
股骨下端呈島狀分布的殘余紅骨髓,符合生理性改變。
骨髓再轉化:呈中度信號強度。一個重度吸煙的中年女性 15、少見的滑液囊:髕前滑囊、髕下淺滑囊、髕下深滑囊、鵝足滑液囊、內側副韌帶滑囊、半膜肌 – 脛側副韌帶滑囊、腓骨副韌帶 – 股二頭肌滑囊等。
髕前滑液囊
鵝足滑液囊
內側副韌帶滑液囊(內外側均有,本例為內側) 16、特殊形式的腱鞘囊腫包括半月板囊腫、交叉韌帶囊腫、骨內腱鞘囊腫、囊性外源疾病和神經周圍或神經內囊腫。
腱鞘囊腫
半月板囊腫,識別相關的半月板撕裂以及囊腫與撕裂的連通是表征半月板囊腫的關鍵。
骨內腱鞘囊腫,是從滑液通過軟骨下骨的骨內延伸,周圍伴骨髓水腫。 17、類似囊腫的腫瘤包括良性腫瘤(例如周圍神經鞘腫瘤、黏液瘤)和惡性腫瘤伴有明顯的壞死或黏液樣變性區(qū)域(例如粘液樣脂肪肉瘤)。膿腫和血管腫塊(例如靜脈曲張和腘動脈瘤)也可能模擬囊性病變。 18、其他易誤診的病變:正常前交叉韌帶的分叉易誤認為損傷;韌帶的魔角效應;盤狀半月板;術后半月板和再撕裂;骨髓水腫病因的識別,如一過性骨質疏松,軟骨下不全骨折,骨梗死,骨腫瘤等; |
|
|
來自: 豆子htpuvvjjvj > 《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