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八怪: 鄭板橋畫竹全集! 鄭燮(1693-1765),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途訐P州,以賣畫為生。鄭板橋出身貧寒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喪母,賴后母撫養(yǎng)。少年時從學于鄉(xiāng)先輩陸震,20余歲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鄉(xiāng)試中舉,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七年出任山東范縣知縣。一年后調(diào)任濰縣。十三年,乾隆皇帝弘歷東巡至泰山,他為書畫史。十八年因請賑得罪大吏而罷官。 鄭燮的詩、書、畫世稱“三絕”,專長于畫蘭、竹、石、松、菊等,偶亦寫梅,筆法直接取法石濤,又多從徐渭、高其佩等畫家中得其意。剪裁構(gòu)圖崇尚簡潔,筆情縱逸,隨意揮灑,蒼勁豪邁。其題材雖然局限于傳統(tǒng)的文人畫“四君子”范圍,但通過題詩、題跋寓社會倫理教育于畫中,能時出新意。其書法以畫法入筆,折中行書和隸書之間,自稱“六分半書”。縱橫錯落,整整斜斜,如亂石鋪街,不落前人窠臼,別具一番風味,后人亦稱書體為板橋體。  清 鄭燮 蘭竹圖 上海博物館藏
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今興化市,舊屬揚州府)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曾官山東縣令等職。為人耿直,不事權(quán)貴,能書擅畫,工繪蘭、竹、石等。其畫取法于明徐渭、清石濤等的大寫意,運筆秀勁瀟灑,橫涂豎抹而不失章法。書法創(chuàng)“六分半”體,又稱“亂石鋪街體”,以隸書體參入行、楷體而別有韻致。著有《板橋全集》。因其獨具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言行和長期流寓揚州賣畫,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清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紙本墨筆 127.6cm×57.7cm 故宮博物院
畫上自題:“飲牛四長兄其勁如竹,其清如蘭,其堅如石,行輩中無此人也。屢索予畫,未有應之。乾隆五年九秋過予寓齋,因檢家中舊幅奉贈。竹無竿,蘭葉偏,石勢仄,恐不足當君子之意,他日當作好幅贖過耳。板橋弟鄭燮?!扁j“鄭燮印”、“克柔”印。乾隆五年為1740年。 鄭燮最喜畫蘭、竹、石,認為它們有節(jié)、有香、有骨。他筆下的“四君子”在立意上擴大了文人畫自娛的內(nèi)涵,或用以寄托“用世之志”,或歌頌不為俗屈、挺然堅勁的精神。這種畫外意突破了文人畫自我表現(xiàn)的藩籬。此圖是鄭燮贈與友人的,從題詩上看,是他臨時找來一幅自藏的畫作,再補題詩以贈。圖中以竹之勁挺、蘭之清雅、石之堅韌來比喻“飲牛四長兄”的高尚品格。蘭、竹置于陡峭的巖石之間,縱橫交錯,天機自然,秀逸灑脫中更見一種頑強的生命力。在畫法上用具有力度的隸書筆法畫竹,以縱逸的草書之法畫蘭,陡峭的巖石則以側(cè)峰用筆簡括勾勒出輪廓,略作皴染,三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巖石上的題款使畫面本身傾斜的對角線構(gòu)圖變得平穩(wěn)厚重,此外以楷書融入篆隸的“六分半”書欹正相生,清勁縱逸,亦增強了主題的內(nèi)涵。  清 鄭燮 竹蘭石圖軸 123×65.4cm 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不畏環(huán)境險惡的蘭竹在懸崖峭壁上生機盎然的景象。構(gòu)圖奇巧,不落俗套。以蘭竹打破石壁單調(diào)的平面,令畫面豐富而多變。同時,平整的石壁亦將紛紛雜雜的蘭竹統(tǒng)一起來,令畫面于繁亂中不失齊整。用筆率意,施墨潤澤,為鄭燮竹蘭石畫的代表作。 本幅自題七律一首,勸慰友人要象有君子之謂的蘭、竹一樣心胸開闊,“容納百千端”。款署:“紹言老寅長兄教畫,板橋弟鄭燮?!扁j “鄭燮之印”、“揚州興化人” 白文印二方。朱文鑒藏印二方:“無所住齋鑒藏”、“雪浪齋主人四十以后審定真跡”。  清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160.9×81.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昨日山頭爛酸歸,路旁密筱亂牽衣。何須定要千尋竹,自有清光滿翠微。見翁年學長兄正畫,板橋鄭燮?!扁j“鄭燮之印”白文印、“二十年前舊板橋”朱文印。鑒藏印有:“福山鄧氏”、“黎堂”等。 鄭燮最喜畫竹,也最擅長表現(xiàn)各種環(huán)境下不同形態(tài)的竹子。此圖描繪了在清風中搖曳的勁竹與石相伴而生的畫面。構(gòu)圖簡潔,筆法健挺灑脫,于寫意之中見寫實功底,將竹之高潔素雅、堅韌不屈的物性盡現(xiàn)筆底。  清 鄭燮 仿文同竹石圖軸 208.1×107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鄭夑時年70歲。圖繪山巖陡峭,幽篁靜立,枝節(jié)疏朗,既寫就翠竹之秀勁神采,又表達出鄭氏畫竹之理念,為其晚年之佳作。 自題:“乾隆壬午夏五月午后寫此”。鈐“二十年前舊板橋”(朱文長方?。S诸}:“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與可之有成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中也。板橋之無成,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蓋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與可之有,板橋之無,是一是二,解人會之。燮又記”。鈐“有數(shù)竿竹無一點塵”(白文長方?。?。 再題:“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綠陰一半玉。請君茶熟睡醒時,對此渾如在巖谷。受老年學兄正,板橋道人鄭燮”。鈐“鄭燮印”(白文方印),“丙辰進士”(朱文方?。?,“歌吹古揚州”(朱文長方?。?br> 鑒藏?。骸皞}稊乙亥以后所得”(朱文長方印)。  清 鄭燮 梅竹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梅竹圖》軸,清,鄭燮作,紙本,墨筆,縱127.8cm,橫31.3cm。 本幅自題七言詩一首:“一生從未畫蘭(誤筆“梅”)花,不識孤山處士家。今日畫梅兼畫竹,歲寒心事滿煙霞。板橋?!扁j“鄭燮之印”、“揚州興化人”二印。無鑒藏印。 竹是鄭燮最擅長表現(xiàn)的題材,他能出神入化地準確捕捉住竹枝、竹葉在風中搖曳的動態(tài)和神韻,并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竹之高潔素雅、堅韌不屈的物性亦最能體現(xiàn)鄭燮剛直不阿的人品。鄭燮畫梅的作品僅此一幅,但因他具有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故在梅的表現(xiàn)上亦能揮灑自如,花瓣為中鋒運筆,其形狀雖方圓不一,但自然的行筆,流暢的圈線,勾勒出了花兒旺盛的生命力。梅與用潤墨表現(xiàn)的青竹在相互映襯中體現(xiàn)了它們不同的美。  清 鄭燮 竹石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鄭燮 華封三祝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 鄭燮 竹石幽蘭圖 天津博物館藏
 清 鄭燮 竹石圖 旅順博物館藏

清 鄭燮 荊棘叢蘭圖 南京博物院藏 
 
清 鄭燮 蘭花竹石圖卷 30.9×828.2 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鄭板橋 蘭竹圖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藏
 清 鄭板橋 竹石圖軸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藏
 清 鄭燮 竹石圖 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藝術(shù)館藏
 清 鄭板橋 竹石圖
 清 鄭板橋 風竹石圖
 清 鄭板橋 新晴翠竹圖 1744年作
 清 鄭燮 幽谷蘭竹圖
 清 鄭燮 墨竹圖 立軸
 清 鄭燮 高風亮節(jié)
 清 鄭燮 蘭竹石
 清 鄭燮 竹石圖
 清 鄭燮 竹石圖
 清 鄭燮 竹石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