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讓我想起《老人與海》的小說,書中的老人連續(xù)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但他仍然選擇出海捕魚,雖然可能危機四伏,一無所獲。 因為相信一定會滿載而歸,所以他選擇了出發(fā);因為出發(fā),才有了更多的機會;因為有了機會,一切才變得有可能。 人生中的很多事要敢于選擇,勇于堅持,因為很多路走著走著就變寬了;而機會也多是留給有準(zhǔn)備的人的。 請相信相信的力量,心不喚物,物不至;只要人生不設(shè)限,一切皆有可能。
01
“卷”和“躺平”是現(xiàn)代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更是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但大多數(shù)的我們其實都是“卷也卷不動,躺也躺不平” 。 羅翔老師曾說:“要么努力到出類拔萃,要么就懶到樂知天命”。 然而現(xiàn)實情況卻是:精神上想要出類拔萃,身體上想要樂知天命。 因為好吃懶惰是人的天性,自然就想“躺平”;但現(xiàn)實生活壓力逼迫著我們只有“卷”,才能活下去。 所以我更喜歡竇文濤在節(jié)目中與僧人比丘探討的關(guān)于“躺平”的說法:
既然怎么都躺不平,那就站起來干吧;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行動是治愈焦慮的良方。 天下之事,總是困于想,而破于行。與其猶豫不決、躊躇不前,不如行動起來,選擇前行,答案自在路上。 行動中有選擇,選擇中有機會,機會中有希望。
02
對于未來,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即使對當(dāng)下所做之事堅定不移,但對于未來都是未知且不確定的。 因為一切都在無法掌控的變化之中;在不可知的未來下強迫要知,只會產(chǎn)生焦慮癥。 雷軍在一次演講中說到:
不僅是他,我想任何人在開始做一件事時,都無法預(yù)知未來的走向,但支撐一個人堅持走下去的力量,一定是他強大的信念,對未來充滿信心,堅不可摧地相信自己所做之事一定會成功。 選擇“相信”,是一個萬能的開始;“相信”本身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它蘊藏在你的內(nèi)心深處,當(dāng)你堅定地相信一件事時,心底就會迸發(fā)出一股源源不斷的力量和動力,鼓勵你不斷前行。 因為相信,才會認(rèn)真對待,執(zhí)著追求,最終有可能達(dá)成夢想。選擇靠的是判斷力,但堅持靠的一定是信念!
03
一件事情的成敗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決定的,明智的選擇,自身的努力,時代的機遇,個人的命運。 人生就是在不同階段所做出的選擇所構(gòu)成,每一次的選擇都蘊藏著不同的機會與命運。 我們要做的便是敢于選擇,并勇于承擔(dān)后果。而不是由他人代勞,聽之任之;或者固步自封、原地踏步。 有些事不是因為看見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到了希望。 堅持的道路上必然會有流言蜚語,質(zhì)疑和否定的聲音,但你若堅定地相信,時間會幫你證明一切,讓未知的未來變成可能,甚至是一定。 人生的很多事,要敢于選擇,因為選擇了才有機會;相信自己的選擇,因為相信了才有可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