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億人口的越南,竟擁有54個民族!而漢族在這里,更是有三個“分身”,想知道這三個分身都叫什么名字么?咱們接著往下看。 越南的主體民族越南,這個位于中南半島東側的國家,北與中國接壤,西與老撾、柬埔寨為鄰,東臨南海,南瀕暹羅灣。其名字源自1803年中國清廷的冊封,寓意“越裳以南”。如今,越南人口已突破一億大關,成為東南亞地區(qū)的重要國家之一。在這片土地上,京族作為主體民族,占據(jù)了全國總人口的約86%,而其余13%則是由豐富多彩的少數(shù)民族共同構成。
越南的主要民族包括京族、岱依族、傣族、芒族、華族、儂族等。其中京族(也稱越族)為主體民族,占總人口的 86%以上。京族的祖先為百越中的駱越,語言屬越芒語族,其祖居地為越南北部平原和半山區(qū),從 11 世紀開始,不斷向中部和南部擴散,現(xiàn)已遍布全國各地,尤其是平原地區(qū)和城市。
岱依族在中國被稱之為壯族,和儂族一樣,與中國的壯族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他們在語言、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仍保持著共同的特征,雖已逐漸分化并有了不同的族稱,但共同性多于差異性。
越南華人被分成的三個民族而在越南的華人,被分成了三個民族,分別是華族、艾族、山由族。華族人數(shù)占比最大,大多都是古代中原戰(zhàn)亂時遷徙到南越地區(qū)躲避戰(zhàn)的后代,以及在北宋時期通過海上貿(mào)易等定居在這里的華人。
艾族其實是中國漢人的一支,由客家人、疍家人組成,他們大多都是明清時期遷徙到越南的漢人,由于平時說話總喜歡說“艾”,而“艾”又是“我”的意思,所以在越南劃分民族時,就專門將其劃分成了艾族。
山由族是明末時期遷徙到越南的漢人,平時說漢語、寫漢字,并且自稱是山瑤人,但和華族、艾族并沒明顯不同,不過在越南看來,他們并不屬于華族,并且由于山瑤和山由是諧音,于是將他們劃分成新的民族——山由族。
關于越南民族的來歷,越南學者認為越南民族起源于中國的駱越人。1900 年,法國著名學者埃瑪紐埃爾·愛德華·沙畹指出,越南民族其實是起源于中國浙江省北部的古越國。1920 年,法國學者鄂盧梭在他著的《安南民族之起源》一文中指出,廣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部落,最古的名稱,在周時名駱越,在秦時名西甌,一名西甌駱,這些人最早是從浙江遷移到廣西南部,后來由于戰(zhàn)亂,又繼續(xù)從廣西遷移到越南,這些遷移到越南定居的安南人,便是最早的越南人的祖先。 越南與中國的關系從歷史上看,越南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古代,越南中北部地區(qū)曾長期屬于中國的郡縣。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于公元前 214 年揮師南下,擊敗百越等南方割據(jù)勢力,并在此設立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縣機構,而越南北部地區(qū),就曾一度囊括在象郡之內(nèi)。此后歷經(jīng)多個朝代,越南都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大量的中國人遷徙到越南,他們將中國的文化、技術、習俗等帶到了越南,對越南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例如,越南的岱依族、儂族等與中國的壯族同源于古代百越,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遷徙到越南北部的;越南泰族系從中國云南遷來,時間約在 10 世紀以前;赫蒙族、瑤族、哈尼族、拉祜族、夫拉族、山由族(漢族)、貢族、倮倮族、巴天族等則是在 300 多年前從中國西南遷來的。
總之,越南的民族構成豐富多樣,其民族的形成與發(fā)展與中國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這些民族在越南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相互融合,共同創(chuàng)造了越南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同時,了解越南的民族情況和歷史,對于促進中越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誼,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