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公望畫 ![]() 最初了解到天池山,是大學(xué)期間看到的一幅畫,黃公望的《天池石壁圖》,干凈細(xì)膩的筆觸,絨絨松動的皴筆,草木華滋,松樹茅屋掩映,山巒層疊,施以秀潤的花青色與墨色,清逸秀拔。不禁讓人走入畫中山林清泉中,神游一回。山水有清音,原不必非得是專業(yè)精通,才懂欣賞山水畫的妙處。 ![]() ![]() ![]() ![]() ![]() ![]() ![]() ![]() ![]() ![]() ![]() 22年的初夏與學(xué)妹相約一道去蘇州游天池,從花山進山,正是草木蔥蘢,滿目濃綠,十分解暑,山門處的兩棵古樹上有松鼠往上竄,碎石鋪就的山路臺階,與山勢渾然一體,一路幽深蜿蜒在山坡巖石間。行至山腰有一寺廟,順著池塘邊的臺階而上,寂靜滿地,唯有落葉和點點陽光,石板縫隙里的野草與青苔自得安然。一路的巖石青苔,細(xì)竹點綴,像極了淺絳山水里披麻短皴的山石,秀潤文雅。行至半山,遇一個閣子,門窗緊鎖,窗欞的紅漆剝落,平添一分古意。坐于旁邊樹蔭下的巖石上休憩,就著涼風(fēng)吃了一個桃子,十分解渴,疲乏盡消。登至峰頂,涼風(fēng)習(xí)習(xí)驅(qū)走了一絲夏日悶熱,遠眺青山綿延,村莊房屋掩映其間,大塊巖石堆疊成蓮花盛開狀,石頭的肌理形狀像極了山水畫中的山石皴擦線條,松動有力。 ![]() ![]() ![]() ![]() ![]() ![]() ![]() ![]() 一路從山頂順著天池而下,領(lǐng)略了一回畫中風(fēng)光,低矮的灌木點綴巖間,石縫怪松與小亭子相應(yīng)。沿著石階一路往下,有石頭堆砌的山墻,布滿青苔的石房子,林木蔥蔥,古意盎然。出來迎面就是天池,一池碧水中倒映著山石樹木,秀潤可愛,池面似鏡,岸邊巖石參差錯落,岸上樹木形態(tài)各異,坐在水邊大石上,對著天池山,料想可以發(fā)上一整天的呆。 ![]() ![]() 后來在觀看第三期的鏘鏘行天下時,跟隨竇文濤的鏡頭從視頻里游歷了一遍天池山,很多熟悉的畫面都浮現(xiàn)了,我想天池山的石頭、樹木,池水,被從古至今的無數(shù)人都看過,肯定都在感嘆江南山川的文氣秀潤,天地造化的神奇,人世因緣的變幻,只有山始終還是那座山。 ![]() 看古人游記時偶然間看到明代袁宏道寫的天池,讀起來十分親切,大部分所描述自然風(fēng)物都見過,這許就是自然山川的因緣變換吧。 天池在山半,方可數(shù)十余丈,其泉玉色,橫浸山腹。山巔有石如蓮花瓣,翠蕊搖空,鮮芳可愛。余時以勘地而往,無暇得造峰頂,至今為恨。寂照庵在池旁,內(nèi)有石室三間,柱瓦皆石,刻鏤甚精。室后石殿一,殿甚宏敞,內(nèi)外柱皆石,圍三尺許,禪堂僧舍,周繞其側(cè),亦勝地也。時寺僧方有構(gòu),庵內(nèi)行腳掛搭者多,余意欲諷其去,因大書簡板曰:“種阿僧祇善根,親非親,怨非怨,陽焰空華,諸法皆如幻。遍閻浮提佛土,去自去,來自來,閑云野鶴,何天不可飛?”自是諸僧稍稍散矣?!甑馈短斐亍?/span> ![]() 文伯仁畫 作者:淵亭 子非語公眾號:24.6.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