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00天閱讀挑戰(zhàn)賽】 時間:2024年6月27日 進度:795/1000 分享者:青檸檬 分享書籍:《非暴力溝通:療愈關(guān)系的正向溝通法》 作者:曉雅 分享章節(jié):第六課 協(xié)調(diào)現(xiàn)實生活:非暴力溝通實用指南 ————————————
【重點摘抄】 ??要將非暴力溝通的技巧運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需要一種思維方式的轉(zhuǎn)換。
【我的思考】 ??重點內(nèi)容: 一、 如果我們只把非暴力溝通的方法當作一種語言技巧來學習,會發(fā)現(xiàn)在很多生活場景下效果不大,或者溝通過程中遇到很多障礙。比如說,我們學習了非暴力溝通,在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跟對方溝通,但是,對方?jīng)]學習非暴力溝通,對方依然使用暴力的方式溝通,對方并沒有配合我們,對方依然在評論、批判,甚至是問一些超越私人的問題。
那么,面對他人的暴力溝通,我們應該怎么辦?
二、 世界上不存在獨立的加害者或單獨的受害者。加害者和受害者往往是并存的,它們實際上是二元對立的兩面,相互依存。如果沒有加害者,就沒有受害者;如果沒有受害者,也就沒有加害者。從根本上講,保護我們自己不受到別人的侵犯、不被傷害、不讓自己成為受害者的解決方案,就是我們需要改變對加害者的態(tài)度。
說一個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場景。中國人在過節(jié)時都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一家人要在一起團聚。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會回到自己的老家,和親人團聚。我們講究親情文化,在這樣的聚會中,親戚們常會聚集在一起,這時往往會出現(xiàn)頻繁的暴力溝通。年輕人比較苦惱的問題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回家總避免不了被催婚、催生,甚至生了之后還被催生二胎。 面對婚姻問題,當親戚和父母用不客氣的方式來打探我們的隱私,甚至是說教、批判和干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對方在暴力溝通,他們在勸說并告訴我們,他們的觀點才是對的。面對這種暴力溝通,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
被催婚催生的人,往往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與暴力合作,也就是同樣采取暴力的方式跟對方在精神層面合作了。這類表現(xiàn)方式有兩種,一種會特別憤怒,跟對方吵起來,“誰說30歲結(jié)婚就是對的?現(xiàn)在社會,30歲以后結(jié)婚的根本不晚”!有人可能更生氣,直接懟回去,“這是我自己的事,咸吃蘿卜淡操心,你不要管我了”!
另外一種方式是我們礙于面子,沒有懟回去,也沒有跟對方吵架,但是我們心里受了傷害,覺得自己特別受傷,覺得自己被暴力了。但因為某些原因,我們沒有直接反抗,而是自己默默承受。
很多人在這種狀況下,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是對方做錯了。
三、 受害者的感覺,也是暴力溝通思維方式的一部分。
當我們認為對方做的錯,我們做的對;對方做了壞事,我們做了好事,實際上又陷入了好壞對錯的評判中。
實際上,大家是平等的關(guān)系,處于同一場景中。當我們跟對方產(chǎn)生情緒、當我們被暴力傷害的時候,我們的思維方式跟對方毫無差別。因為無論是我們感到生氣還是受傷,我們的想法都是你做錯事情了。
雖然親戚和自己的觀點不一樣,但是,這些不同的觀點,思維方式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為什么?因為親戚認為只有他們的想法是對的,而我們認為只有我們的想法是對的。我們和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一模一樣的。
當我們產(chǎn)生受傷害的感覺時,我們也就成為了受害者,而受害者和加害者是同時存在的。這兩種思維本質(zhì)是完全一樣的。唯一的差別是親戚扮演了暴力的發(fā)起者,我們扮演了暴力的接受者或配合者。
我們和親戚都在暴力溝通的思維方式中打轉(zhuǎn)。如果我們不跳出這種思維方式,就沒有辦法避免受傷害的感覺。當然,這里我們指的是精神暴力,不是身體暴力。
實際上,除非你允許,否則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夠傷害你。
《暴力之樹》
《字里藏醫(yī)之“毒藥”》
《醫(yī)者的料事如神?!》 《孕婦感冒的中藥治療經(jīng)過》
《為什么小孩子去過一趟醫(yī)院就會成為醫(yī)院的??停?jīng)常需要去醫(yī)院?》
宣傳中醫(yī)至高無上的科學地位,才能振興中醫(yī),才能保障人民健康。歡迎好友轉(zhuǎn)發(fā)。 注:本公眾號所有方、法,請務必在執(zhí)業(y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后果自負。 點擊下方名片關(guān)注我的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