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在購房時,是不是和曾經(jīng)的我一樣,最糾結(jié)的就是選哪個樓層,所謂的黃金樓層永遠超預算,其他樓層又各種被黑,售樓小姐姐一個勁的推薦高層,強勢輸出: “采光超好“ “通風更好” “視野開闊” “夏天蚊蟲少” “噪音小,私密好” ....... 每一點都說到心坎上,于是N年前的我,咬咬牙,東拼西湊買了黃金樓層23層,屬于全棟單價最高,當時想的是不會再置換了,直接一步到位,一定要擁有最佳居住環(huán)境。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住過才了解,高層的問題也不少呢!
首當其沖,等電梯太太太久了 所有住高層的小伙伴,應該都吐槽過電梯難等。一棟樓32層,兩梯四戶,每次等電梯起碼預留五分鐘,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十分鐘打底,也就是說每天至少要花一二十分鐘在等電梯上面,而且只是一次往返家中。
爬樓梯是萬萬做不到的, 一天打工結(jié)束, 拖著疲憊的身體,再爬個23層,要命了。有的時候還會遇到其中一部電梯維檢,那更完蛋,人都等麻了。 高層出行對電梯的依賴度太高,電梯遲遲不來會火氣很大,真的很影響心情。 其二,面對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高層居住安全感低 大家應該還記得,今年南昌祖孫兩人睡夢中被龍卷風從20層家中卷下樓的事故,十分令人心痛和害怕。事后,有關(guān)部門解釋事故原因,由于強對流天氣,大風直接沖破高樓窗戶,將人連同窗戶、床墊一并卷至窗外!
遇到極端狂風或其他惡劣天氣,樓層越高,遮擋物越少,風速越大。相信很多住高層的時不時都能聽到呼嘯的風聲,伴隨著樓層晃動,這對于身心來說都是一種極為強烈的考驗。 除了極端天氣, 萬一遇到地震等自然災害時,住高層的震感真的比底層強太多了,想跑只能爬下二十幾層樓梯,氣喘吁吁下樓,腳踏實地才重獲安全感。如不幸遇到大地震,住高層的直接別跑了,準備投胎, 20年后再創(chuàng)輝煌!
恐高的人, 更不適合住高層,沿著窗戶往外看一眼都眩暈,還有種說不明的想往下跳的沖動... 第三,高層被困電梯風險大, 以及如遇火災等事故,逃生難 雖然說現(xiàn)在的電梯安全系數(shù)已經(jīng)非常高了,但凡事都沒有絕對性,沒有人能夠打包票說電梯永遠不會出現(xiàn)問題。 近幾年來電梯出問題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特別是建成年份比較久, 物業(yè)維檢不及時的小區(qū),住戶更不放心。我每次坐電梯如果遇到小幅度停頓或者晃動時,都會膽戰(zhàn)心驚。畢竟電梯一旦發(fā)生故障之后,那種被困在電梯里的慌張無助感,要給人留下陰影的。 而住高層遇到電梯出故障的風險要比底層高的多, 畢竟太依賴電梯了。
住高層,遇到緊急情況,如何逃生也是一大隱患問題。就比如發(fā)生火災事故后,居住在高樓層的業(yè)主逃生就很困難,只能通過消防通道自己下樓逃生,兇險的很。 在很多城市中,消防隊配套的消防云梯都只有50米高,對應的樓層就是16層左右,對于16層以上的高層住宅無能為力。
第四,高層水壓低 雖然大多數(shù)高層小區(qū)都裝了自來水二次加壓設備,但是一旦設備出現(xiàn)問題,也同樣會直接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就比如前段時間鄭州水災,很多高層住宅小區(qū)停電同時停水, 因為8層以上供水需靠電壓泵加壓才能供上水。雖說這類問題的發(fā)生概率小, 但是在買房時, 也要一定程度的未雨綢繆才行。
考慮到以上種種因素,再結(jié)合自己的預算,第二次換房子的時候,我樓層選了五層,主動放棄了一些高層的優(yōu)勢。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發(fā)現(xiàn)換到了低層之后,居住體驗反而超出我的預期。 首先,單價低了 樓層低了,單價比原來的樓層低,同預算,套內(nèi)面積可以選更大的了! 其次,擺脫嚴重電梯依賴
剛住進去第一個感覺就是,終于擺脫電梯依賴了!因為樓層比較低,來不及等電梯時,直接走樓梯就行,上下不過兩三分鐘。不提重物的話,爬幾層就當活動筋骨,家里老人也覺得能接受。 第三,安全感足了很多 低層遇到強風,樓也不會晃動,風聲小,安全感upup, 也不會太擔心電梯事故,即便是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通過走樓梯的方式來逃生。 第四,噪音其實更小了 之前對低層噪音大的擔心,也多余了,我們發(fā)現(xiàn)五層和二十三層比較,噪音并沒有很大,甚至更小了。
這一點,其實買房時,從一些噪音分析模型里就?能窺?得,只要不臨街,其實低層的噪音要小于高層。
原因是低樓層,因為四周有樹木綠植、建筑物的阻擋,形成天然的吸音墻,反而不會那么吵。高樓層由于沒有阻礙,加上低頻噪音傳播遠的特性,會使得高層更容易接收到很遠處的高速公路、火車軌道噪音…… 住過高層的人肯定都深有體會,一開窗會感覺有嗡嗡的持續(xù)噪音。 第五,只要樓位選對,低樓層采光通風也OK 我搬入的這個小區(qū)容積率低,樓棟不密集,前后遮擋少,又是邊套住戶,所以即使是住五層,采光也很OK,估計中間套會有暗廚或者暗衛(wèi)的問題。
南北通透的房型,窗戶都裝有高透網(wǎng),不擔心蚊蟲,也不影響通風。 第六,低樓層有不一樣的視野
還發(fā)現(xiàn)了意外收獲,低樓層的窗外景色是真不錯, 黃綠交接時節(jié),感受四季更迭。 第七,其他優(yōu)劣勢 從高層搬到低層后,我了解到,高樓層所謂的賣點和優(yōu)勢,其實也沒那么香。而常被吐槽的低樓層的問題,也不是所有房子都有。 比如有人說低層下水道反臭問題,我們在購買前就已經(jīng)在小區(qū)內(nèi)找老住戶聊過,基本沒遇到過,我家是重新裝修的,現(xiàn)在安裝下水也有更好的技術(shù)可以避免此類問題。 至于底層潮濕的問題,我住五樓沒有影響, 但我想即使住一樓,也是建在地下停車場上面,應該也問題不大。
搬到低樓層后還有其他的小驚喜,包括但不限于: 搬運家具方便,沙發(fā)?進?不去?電梯?也?沒?那么?慌??;隔熱效果較好,夏天比高層涼爽多了;不飄雨,低樓層+南陽臺,下大雨也滴雨未進... 結(jié)語 經(jīng)過換房這一折騰,我總結(jié),優(yōu)勢和劣勢都不是絕對的。價格上,低樓層比高樓層更具性價比,選購房子時還要關(guān)注樓間距,容積率,綠化水平,通風,采光等等,居住體驗不僅僅是樓層高低決定的,其他因素也占比很重。我親身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我選擇的另一個小區(qū)的低樓層住房,居住體驗比高樓層要好。 近?20年?,高層住宅的建設越來越多,甚至現(xiàn)在在很多土地資源不緊缺的三四線城市,都已經(jīng)建設了很多高層住宅。但這些高層住宅也慢慢暴露出來了很多問題,并且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可以預測到,當人們經(jīng)濟水平越來越好時,都會慢慢從高層住宅搬到品質(zhì)更好的低層住宅,高層住宅將越來越不受歡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