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除了我們熟知的淋巴組織外,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人體重要免疫器官,那就是“腸道”,人體70%左右的免疫細胞都聚集于此。若將人體視為一個“微生物王國”,那么腸道相當于“大都市”般的存在,其內(nèi)蘊含百萬億的微生物群(包括真菌、病毒、細菌等),它們提供并維持宿主的健康,而這其中95%以上就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類“活的、非病原性微生物”,可在適量情況下,為其宿主提供多種有益影響。既往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益生菌對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肝癌、肺癌、腎癌、結(jié)直腸癌等多款癌種的預后,具有積極的效果,也將成為癌癥和免疫治療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之一! 腸道天然微生物群由大部分益生菌組成,包括雙歧桿菌、乳桿菌、酵母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諸多類型。人類自1907年開始食用益生菌以來,經(jīng)過1個多世紀的篩選,目前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是雙歧桿菌和乳酸菌。那么作為“腸道清道夫”的益生菌,如何開啟全新抗癌模式呢?下面全球腫瘤醫(yī)學部小編簡單介紹一下,益生菌輔助抗癌的好處,以供參考。 ![]() 1、抗癌作用:研究表明,益生菌通過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改善慢性炎癥的免疫調(diào)節(jié)、結(jié)合和降解致癌化合物、降低腸道pH值、抑制產(chǎn)生潛在致癌化合物的酶、積極改變代謝活性、激活吞噬細胞等機制,發(fā)揮對抗腫瘤的作用。 2、降低特定癌種發(fā)生風險:益生菌利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將其作為生物標記物及操縱靶點,有助于降低肝癌、胰腺癌、結(jié)直腸癌、乳腺癌等特定癌種的發(fā)生風險。 3、預防癌變:益生菌還可促進抗炎細胞因子的生成,對預防正常細胞的癌變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1、降低化療產(chǎn)生的副作用 化療不僅會破壞機體的微生物組,增加感染的發(fā)生風險;還可能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衡、黏膜炎、胃腸道反應(如便秘、惡心、厭食、腹瀉、嘔吐)等副作用,其中胃腸道反應尤為多見。 因此積極開展腸道微生態(tài)(IM)檢測,并輔助定制益生菌等措施,有助于改善化療相關的胃腸道反應,提高患者治療耐受度及生活質(zhì)量。 2、降低放療產(chǎn)生的副作用 放療(即放射治療)是通過破壞癌細胞的DNA來殺傷腫瘤,放療不僅會殺死癌細胞,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正常組織。放療常見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兩點,首先,會抑制機體細胞/體液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風險;其次,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diào)、損傷胃腸黏膜屏障,從而可能引起胃腸道損傷、口腔黏膜炎等副作用。 目前已有多款益生菌[如乳酸乳桿菌(BCMC12451)、長雙歧桿菌(BCMC02120,BB-536)、屎腸桿菌、短乳桿菌CD2等],被證實可保護細菌菌群的生長,降低嚴重口腔黏膜炎的發(fā)生概率、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嚴重程度。 ![]() 1、在免疫治療過程中,適當進行益生菌的補充,有助于增強癌癥患者的免疫功能。 2、傳統(tǒng)抗癌手段(如放化療),可能破壞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組。如果能適時補充益生菌,將有助于維持腸道內(nèi)有益菌群的平衡。 雖然多項臨床研究已證實益生菌對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積極作用,但2018年SITC的研究指出,只有在治療前“安全”服用“合理的益生菌”,才能達到預期的應答水平!此處“合理的益生菌”指的是“由合理制造的活菌團組成”。然而市面上見到的益生菌可謂是琳瑯滿目,但其中的大部分可能并不適合癌癥患者,原因如下: 1、并非同一物種的所有菌株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且可能對生物體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加之癌癥的發(fā)病機制復雜,且不同患者所接受的治療方案并不相同,故而不同菌株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治療效果。 2、不同患者的遺傳背景、生活環(huán)境、飲食結(jié)構(gòu)等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不同地區(qū)居民的腸道內(nèi)所棲居的益生菌種類也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性。 3、癌癥患者往往存在中性粒細胞減少或免疫功能嚴重受損等異常情況,這些因素也可能會影響益生菌的選擇及最終的治療效果。 癌癥患者在使用益生菌時,需要慎之又慎。建議在專業(yè)營養(yǎng)師或有執(zhí)照的醫(yī)療保健人員的指導下,盡可能選擇針對患者自身病情的“私人訂制”版?zhèn)€體化益生菌,此類益生菌針對不同病種篩選出的特定菌種組成,可輔助腸道建立起優(yōu)勢菌種架構(gòu),并重整腸道環(huán)境,排除毒素及有害菌,促進病情的顯著改善,以達到預期的應答水平。 此外,益生菌的服用時間也需要特別注意,一般建議早晨空腹和睡前服用,療效更佳。 如果您還想了解定制益生菌或益生菌的更多內(nèi)容,可通過全球腫瘤醫(yī)生網(wǎng)醫(yī)學部(400-666-7998),咨詢權威的營養(yǎng)專家。 丁酸梭菌是一種產(chǎn)芽孢桿菌,存在于土壤中,因其產(chǎn)生大量丁酸的能力而得名,可增加有益細菌,尤其是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其中,雙歧桿菌可促進抗腫瘤免疫并促進ICB(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功效。丁酸梭菌MIYAIRI 588菌株(MIYA-BM)在中國和日本,被廣泛用作益生菌療法。日本熊本大學醫(yī)院開展了一項針對“益生菌丁酸梭菌療法(CBT)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研究結(jié)果同步發(fā)表在《癌癥免疫學研究(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期刊中。 本研究共入組118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位年齡為68歲(包括99例男性、19例女性),大多患者(79%)的體能狀態(tài)為0~1,接受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包括納武單抗、派姆單抗或阿特珠單抗)作為一線/二線治療。入組后,39例患者(33%)在開始ICB前和/或與ICI同時進行的6個月內(nèi),接受了益生菌丁酸梭菌療法(CBT)。其中,9例(23%)在開始ICB前6個月內(nèi),接受益生菌CBT治療;18例(46%)在ICB治療前和治療期間,接受益生菌CBT治療;另有12例(31%)同時接受ICB與益生菌CBT治療。結(jié)果顯示: 1、中位總生存期(OS):與不使用益生菌CBT相比,使用益生菌CBT患者的總生存期(OS)明顯延長,中位OS未達到(NR) vs 361天,P=0.009(詳見下圖)。
▲圖源“Cancer Immunol Res”,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無意中侵犯了知識產(chǎn)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2、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中位PFS為250天(使用益生菌CBT患者) vs 101天(不使用益生菌CBT患者),P=0.005(詳見下圖)。
▲圖源“Cancer Immunol Res”,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無意中侵犯了知識產(chǎn)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總之,上述結(jié)果表明,益生菌CBT顯著延長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對癌癥患者ICB的治療效果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我國武漢曾開展過一項關于“口服含長雙歧桿菌的益生菌混合物,促進肝細胞癌患者術后肝功能恢復”的開放、隨機臨床試驗,該研究結(jié)果同步發(fā)表在世界權威期刊《Cell Host Microbe》上。 在本研究中,入組169例患者,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益生菌(BL)組(83例患者,在圍手術期服用含雙歧桿菌的益生菌混合物)、對照(CON)組(86例患者,未給予益生菌混合物或任何其他益生菌補充劑治療)。結(jié)果顯示: 1、肝功能恢復情況:與對照組相比(33%,86名患者中的28名延遲恢復),益生菌組術后延遲恢復(DR)患者顯著減少(11%,83名患者中僅有9名延遲恢復),這也意味著術后口服益生菌,有助于提高肝功能(LFR)正常患者的比例。 2、住院時間:對照組患者術后平均住院時間為9.67天,而益生菌組患者僅為8.34天。顯然,與對照組相比,益生菌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3、總生存期(OS):截至2023年6月,術后1年的總生存期(OS),益生菌組明顯長于對照組(詳見下圖)。
▲圖源“Cell Host&Microbe”,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無意中侵犯了知識產(chǎn)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4、益生菌豐度:使用16SrRNA擴增子測序證實,與AS-CON組(術后-對照組)相比,AS-BL組(術后益生菌組)中,益生菌(BL)的豐度有所增加(詳見下圖)。 總之,上述研究結(jié)果表明,口服含有長雙歧桿菌的益生菌混合物,可降低延遲康復率、縮短住院時間,并提高1年總體生存率。 除了上文提到的肺癌、肝癌外,益生菌在治療腎癌、結(jié)直腸癌、乳腺癌等其他實體瘤方面,也取得了積極的療效。全球腫瘤醫(yī)生網(wǎng)醫(yī)學部之前做過相關報道,大家可閱讀原文:益生菌竟能輔助抗癌,延長生存期、降低化療副作用!惠及結(jié)直腸癌、腎癌、乳腺癌等。 隨著癌癥研究的不斷深入,各類新興熱門研究療法不斷涌現(xiàn),其中具有“精準”調(diào)控腸道菌群的活性益生菌等,有助于改善癌癥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提高免疫功能、增加治療效果,同時降低放化療等傳統(tǒng)治療的副作用,“小小的益生菌隱藏著巨大的抗癌能量”!《柳葉刀》子刊和《美國醫(yī)學會雜志(JAMA)》也曾指出“個體化益生菌群,可能是未來的癌癥免疫治療策略”!想尋求定制益生菌或腸道菌群幫助的患者,可聯(lián)系全球腫瘤醫(yī)生網(wǎng)醫(yī)學部(400-666-7998),獲取更多的輔助抗癌訊息。 [1]Tomita Y,et al.Association of Probiotic Clostridium butyricum Therapy with Survival and Response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Cancer Immunol Res. 2020 Oct;8(10):1236-1242. https:///cancerimmunolres/article/8/10/1236/466810/Association-of-Probiotic-Clostridium-butyricum [2]Yu J,et al.Bifidobacterium longum promotes post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Host Microbe. 2024 Jan 10;32(1):131-144.e6. https://www./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23)00461-4?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1931312823004614%3Fshowall%3Dtru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