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 字
父母要有一個含容得住孩子情緒的功能,才能幫助到孩子將他負面的情緒情感轉(zhuǎn)化為正面情緒情感。 上一期我們講了很多情緒化父母會對孩子造成的一些方面的影響,同時,我們在工作中,也常常會遇到孩子輟學(xué)等各種讓人焦慮的情況,此時家長總會猜測很多種原因,會想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將孩子改造好,但卻總是很難往自己身上來找原因。 我們說,一個健康的體魄不是一朝一夕、或哪一碗飯能養(yǎng)出來的,同理,“問題”孩子也不是眼前的某一件事就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眼前看似引起孩子“問題”的這個事,其實可能就是那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們說健康的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是容納與被容納的關(guān)系。父母要有一個含容得住孩子情緒的功能,這樣才能幫助到孩子將他負面的情緒情感轉(zhuǎn)化為正面的情緒情感。但往往控制型的父母就會在面臨孩子的情緒時接不住,而直接給扔回去。 比如一個孩子跟爸爸說,“我是最厲害的,我是第一厲害的”。剛說完,一個電閃雷鳴響起,孩子嚇了一大跳,趕緊鉆進爸爸懷里,此時爸爸卻帶著嘲笑說,“剛說完自己最厲害,就嚇成這了”。而能含容住孩子情緒的父母,就會趕緊抱住孩子,并輕輕拍打著孩子的身體,安撫他說“寶貝,外面打雷了,聲音好大是吧”; 再比如,孩子哭著跑回家,跟你說小朋友打他了,媽媽直接來一句,“哭啥哭,打不過還有臉哭”,一句話就給懟回去,孩子再也沒心情和意愿跟你說啥了。 如此這樣的對話幾次之后,孩子心里再有啥事是不是就不愿跟你說了? 怎么辦? 此時我們經(jīng)常會問,那我該咋做? 四個字,“自我成長”。 有個心理學(xué)家說,“父母的情緒里,藏著孩子的未來”。是這樣的,所以,當(dāng)情緒來的時候,父母們一定要提醒自己按下暫停鍵,先走開,使自己冷靜一下再開口; 如果沒忍住就發(fā)火了,隨后冷靜下來后,要跟孩子談一下,告訴孩子,那一刻發(fā)生了什么,自己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同時,多自我覺察,提高自我功能。 這樣才能逐漸成長為一個情緒穩(wěn)定、性格溫和、有界限、能含容的父母,在這樣父母的陪伴下,孩子的內(nèi)心才會充滿安全感,才能被父母看見、肯定、接納,才能被父母的愛滋養(yǎng)到,使他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社會功能。
我能做的不多,在您需要的時,我總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