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在登封的最后一天,賓館早餐后退房導(dǎo)航到中岳廟。停車場超大,車也不多,看來雖說是天氣寒冷,也是旅游的好季節(jié)。 中岳廟竟然是在秦時期就已建立了,在漢朝時又增建了不少建筑,其中的太室闕就是當時的建筑,也是整個中岳廟建筑群的南大門,闕的北面就是神道,可惜的是神道現(xiàn)在已不存在了?,F(xiàn)在我們能看到的第一個建筑就是遙參亭,是古代過往行旅拜謁岳神的地方。因為遙參亭和天中閣之間就是古時的一連接洛陽和開封的官道,每天來往旅客絡(luò)繹不絕?,F(xiàn)在我們還能看到一段古官道的原貌,官道東西二側(cè)還有牌坊的遺跡。我們還特地在官道上走了個來回,體驗了一把游子的感覺。 ![]()
![]()
![]()
![]()
![]()
官道之北就是天中閣,乃是中岳廟的正門,重檐綠瓦、氣勢不凡,可惜不讓登臨。閣后是配天作鎮(zhèn)枋及崇圣門。崇圣門以前原為一門庭,民國時期改為現(xiàn)在的閣式建筑。令人驚奇的是崇圣門的東北側(cè)有四個建于北宋英宗時期的鐵人,栩栩如生、高大威武,四個鐵人中間以前是一神庫,即存放祭祀用品的地方,所以鐵人也叫鎮(zhèn)庫鐵人?,F(xiàn)在神庫已改建為一座小觀,不時有善男信女來此燒香祈福,但令人可樂的是看守此觀的是一個胖胖的小道士坐在桌案后偷偷地玩手機,只有當有人磕頭時他才抬起頭敲一下法器。四個鐵人目光都指向西北方向,據(jù)說是為了鎮(zhèn)信火神,防止中岳廟失火,而鐵人則被游客摸得發(fā)亮,我們也未能免俗也好好地在四個鐵人身上摸了幾把,祈求能像鐵人一樣強壯。 ![]()
![]()
![]()
![]()
![]()
再往北就是峻極門,民國后改為歇山屋殿,綠色琉璃瓦,面闊五間,進深六架。而其后就是中岳廟的主殿峻極殿,此殿建于三米高的月臺之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慶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椽飛斗拱,這也是中國官式建筑的最高規(guī)格了,與故宮太和殿一個級別,也就是帝王級別,可見此殿的規(guī)格之高。再往北是寢殿,也就是傳說中的中岳神居住之所。雖說只是寢宮,但也是黃瓦覆頂,斗拱飛翹,面闊七間,進深三間,規(guī)格也不算低了。最后一座建筑是御書樓,顧名思義,以前是存放道教經(jīng)文的地方。民國時改建為硬山廡殿式黃色琉璃瓦樓房,現(xiàn)在里面有佛像,一個老道坐在桌旁,雖然是上午,他也在那兒打盹,看來還是修道不精。 ![]()
![]()
![]()
![]()
原路返回,注意到中岳廟內(nèi)有很多株古柏,每株古柏上都有牌子,仔細一看,竟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柏樹都有三千年左右的歷史,也就是周武王伐紂時期,真是太讓人不可思議了,而這樣的古樹也竟然有三百多棵,有的古樹被人纏以紅布,樹前還有香案,被人當成樹神來供奉,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
![]()
![]()
![]()
![]()
![]()
![]()
![]()
從中天閣出來,經(jīng)過停車場再向南走約三百米,就是東漢時建的中岳廟大門”太室闕“,現(xiàn)在被一所民國時建的平房保護著,闕為東西二個,高約四米,上面刻有銘文及各種畫像和裝飾圖案,風(fēng)格古樸,讓人驚嘆于現(xiàn)如今還能看到漢朝時的物件,中岳廟真是一個讓人大開眼界的地方。 登封是個好地方,古跡眾多、風(fēng)光秀麗而且物價便宜。本來準備在登封多住一晚的,但天氣預(yù)報說馬上就會有超級雨雪,只好提前離開,趨車趕赴下一站襄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