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有“求官到長安,求佛到江西”的說法。唐代南禪宗以“頓悟”成為主流,江西吉安凈居寺的青原行思(671-740年)的青原法系和湖南衡山南臺寺的南岳懷讓(677-744年)的南岳法系兩大派衍生出“一花開五葉”,形成了“五家七宗”。馬祖道一在南昌創(chuàng)立的“洪州禪”更是聞名天下。 當(dāng)江西和湖南成為中國禪宗史上最重要的兩個地域,當(dāng)時天下的云水僧主要往來于江西佑民寺的馬祖道一和湖南衡山南臺寺的石頭希遷兩大禪師之間參禪問道,被稱之為“走江湖”。“走江湖”,就源自于宗門。
禪宗自初祖菩提達(dá)摩,經(jīng)二祖慧可(成安匡教寺)、三祖僧璨(安慶三祖寺)、四祖道信(黃梅真覺寺)、五祖弘忍(黃梅東山寺)以后,禪宗分南北,以神秀(606-706年)為代表的的北宗禪主張漸悟成佛,被后人稱之為“兩京法主,三朝帝師”;以六祖惠能(638-713年)為代表的南宗禪主張頓悟成佛。南禪馬祖道一的出現(xiàn),促使“北漸念佛禪”的法門一統(tǒng)天下的地位被動搖,“安史之亂”之后逐漸退出舞臺,南禪宗取代北宗地位,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至唐末五代,禪宗全面進入繁榮時期。其中青原行思和南岳懷讓分別在江西、湖南傳法,發(fā)展壯大,從而傳衍出五家七宗諸派。南岳系衍生出溈仰、臨濟兩宗,青原系則衍生出曹洞、云門、法眼三宗,合稱“禪宗五家”。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 ,世界遺產(chǎn)數(shù)量全球領(lǐng)先 ,其中包括很多的宗教寺院遺產(chǎn)。由于地域文化的差異,以及各民族的信仰不同,在每個地方的佛教傳承和發(fā)展情況就不一樣。甄選出南禪宗青原系寺院歷史悠久、保有人文古跡;而且寺院規(guī)模宏大、有影響力、最具代表的12座寺院。 二、南禪宗青原法系12大祖庭寺院 凈居寺、南臺寺、寶積寺、普利寺、真如禪寺、崇圣禪寺、云門寺、崇壽禪院、清涼寺、九峰禪寺、藥王寺、護國寺。
1、青原山凈居寺——青原派的祖庭 位于江西吉安青原山,初名“安隱寺”,后宋徽宗賜名“凈居寺”,占地約1萬m2。公元705年佛教六祖慧能弟子行思禪師(671-740年)創(chuàng)建,公元749年揚州大明寺鑒真和尚住安隱寺,與日本隨行僧使普照拜謁了“七祖塔”。1514年王陽明在廬陵縣時,常來借僧舍設(shè)堂講學(xué)。凈居寺共有三重山門,以大雄寶殿為中軸心,天王殿、毗盧閣居中,功德堂、祖師殿、禪堂,齋堂、伽藍(lán)殿、客堂、地藏殿整齊地分布兩側(cè)。“凈居寺”、“大雄寶殿”的匾額,由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凈居寺是佛教禪宗青原派系祖庭,由此分出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三個宗派,影響遠(yuǎn)及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全國重點寺廟。
2、南岳南臺寺——有“天下法院”之稱 位于湖南衡陽市南岳區(qū)瑞應(yīng)峰(海拔600m),距離福嚴(yán)寺不到2km。始建于梁天監(jiān)年間(502-519年),本來為海印和尚修行之所。希遷為禪宗六祖惠能之關(guān)門弟子,由于希遷年幼還是沙彌,便托付給師兄青原行思,公元742年希遷和尚在江西青原山出師有名,來到南岳結(jié)庵弘法于寺東大石上,時人稱為“石頭和尚”。幾經(jīng)興廢,1899年開始,歷時五年竣工。寺院規(guī)模宏大,超過歷代所建的規(guī)模。南臺寺有四部分,山門掛“古南臺寺”匾額;二進為彌陀殿;正門前有“南臺禪寺”門額,三進為佛殿;四進為法堂、祖堂、云水堂。兩廂配有齋堂、禪堂、客房等。寺內(nèi)有大小舍房一百余間。日本佛教界曹洞宗一直視南臺寺為祖庭。故有“天下法院”之稱。全國重點寺院。
3、曹山寶積寺——曹洞宗的祖庭 位于江西撫州宜黃縣西北的曹山,原名荷玉山。面積9km2,四周的山就像一朵朵的蓮花瓣,曹山寺便坐落在蓮花瓣當(dāng)中,猶如一顆蓮心。公元870年由洞山高僧良介禪師的弟子本寂禪師(840-901年)所創(chuàng),1009年宋真宗敕賜寺名為寶積禪寺。寺院文革被毀,1993年春修復(fù),1999年從緬甸迎請30尊漢白玉佛像,成為全省玉佛最多的寺。沿中軸線上:山門、山門殿、大雄寶殿、法堂(二樓為藏經(jīng)閣)等建筑,兩側(cè)配有:鐘樓、鼓樓、祖師殿、三圣殿、藥師殿、客堂、齋堂、禪堂、三學(xué)堂、祖師塔等。曹山景區(qū)有12個沿線綠化景觀,一池三山、九曲廊橋、禪花綻放、智慧心田、觀音雕像、枯木龍吟、曹山佛學(xué)院等。中國佛教禪宗五大派系之一的曹洞宗祖庭。國家AAAA級景區(qū)。 曹洞宗:屬“青原“大系。創(chuàng)始人為唐代良價禪師和本寂禪師師徒二人。因良價住江西宜豐的洞山,本寂住江西撫州宜黃縣的曹山,故稱“曹洞宗“。江西云居山真如禪寺、湖北漢陽歸元寺都是曹洞宗寺院。
4、洞山普利寺——曹洞宗祖庭 位于宜春宜豐縣同安鄉(xiāng)洞山村,曹洞宗之名中的“洞”字即得之于洞山。公元859年由高僧良價(807—869年)創(chuàng)建普利寺。幾經(jīng)興廢,2010年8月復(fù)建,2014年建成,規(guī)劃面積2.7萬m2,寺院占地面積6806m2,寺內(nèi)主要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后法堂、藏經(jīng)樓、祖師堂、方丈室、客堂、齋堂、僧寮等建筑。附近景點有價祖塔、木魚石、良介墓、蘇轍詩石刻、七仙橋、千年羅漢松、紅米堝塔林、牛頭山塔林、經(jīng)坑塔林等多處佛塔林。
5、云居山真如禪寺——全國三大樣板寺廟之一 位于九江永修縣西北的云居山上,始建于(806-810)年,面積約1萬m2,開山祖師為道容禪師,道膺禪師(835-902年),道膺禪師住持禪院三十年,是曹洞宗洞山法系的傳人,圓寂后謚“弘覺禪師”。1953年近代禪宗大德虛云禪師(1840-1959年)主持重建工作,圓寂于該寺后,性福和海燈法師(1902-1989年)相繼擔(dān)任過住持。文革被毀,1982年修復(fù),總建筑面積達(dá)8000多m2,真如禪寺以三門為中軸線,趙州關(guān)、放生池、過三門是羅漢橋,然后依次:山門、天王殿、韋陀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等建筑,兩側(cè)配有:鐘樓、鼓樓、客堂、齋堂、禪堂、虛懷樓、云海樓、虛云紀(jì)念堂等。中國佛教禪宗五宗之一的曹洞宗祖庭,被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譽為全國三大樣板寺廟之一,全國重點寺院。
6、福州崇圣禪寺——江南第一叢林之稱 位于福州閩侯縣雪峰鳳凰山南麓,又名崇圣寺。始建于870年,開山祖師是義存(822-902年),禪宗云門、法眼二派的發(fā)源地。占地面積約7.3萬m2。現(xiàn)存殿宇多為光緒年間重修,1979年開始修繕和增建。寺院按照“伽藍(lán)七堂式”所建,主要建筑:內(nèi)外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留香堂、祖堂、紀(jì)念堂、云水堂、學(xué)戒堂、尊客堂、念佛堂、枯木庵、方丈室與凱淼塔院等。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為江南五山十剎之一,素有“江南第一叢林”之稱。全國重點寺院。
7、云門山云門寺——云門宗的發(fā)祥地 位于乳源縣城北慈云峰下的云門寺,創(chuàng)建于923年,由云門宗始祖六祖惠能九傳弟子文偃禪師(864-949)所建,為佛教禪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門宗的發(fā)祥地。文革遭到破壞,1984年重建,占地1.2萬m2,建筑面積7000m2,門、廳、殿、堂、舍等風(fēng)格獨特。寺院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jīng)樓、客堂、鐘樓、功德堂、鼓樓、伽藍(lán)殿、延壽堂、祖師殿、禪堂等,還新建虛云和尚紀(jì)念堂、舍利塔、山門、佛經(jīng)流通處、涼亭等建筑,寺里還有佛學(xué)院、桂花潭、鐘鼓巖、虛云紀(jì)念堂等。全國重點寺廟。 云門宗:六祖惠能九傳弟子文偃禪師所建,因其住云門山,故稱作“云門宗”。
8、撫州崇壽禪院——法眼宗的祖庭 位于撫州溫泉鎮(zhèn),崇壽禪院地處連綿的青蓮山,(929-938)年間,文益禪師(885-958年)應(yīng)臨川州牧之請出世臨川崇壽禪院。在這10年期間,開堂傳法,大振宗風(fēng),所以撫州崇壽禪院成為“法眼宗”的發(fā)源地。2015年7月籌建,建筑面積4.5萬m2,規(guī)劃面積860多畝。2017年8月開工建設(shè),2023年1月落成。寺院建筑格局為四重寺院,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殿、接引橋、天王殿、大雄寶殿、法藏樓。左側(cè)廂房配有:祖師殿、鼓樓、藥師殿、觀音殿、普賢殿;右側(cè)廂房配有:伽藍(lán)殿、鐘樓、地藏殿、客堂、文殊殿。左右內(nèi)側(cè)還配有:高賢堂、齋堂、僧寮房等建筑。 法眼宗:屬“青原“大系。創(chuàng)始人為五代文益禪師。公元938年南唐中主李璟禮請文益禪師出任南京清涼寺主持。文益圓寂后,南唐中主李璟曾賜謚號“大法眼禪師“,故此宗稱為“法眼宗“。
9、南京清涼寺——法眼宗的祖庭 位于南京市鼓樓區(qū),始建于南朝,公元938年,南唐李璟擴建興教寺為清涼大道場,禮請文益禪師住持,從此,石頭山改稱清涼山。1403年周王朱橚(sù)重修山寺,成祖朱棣題額“清涼禪寺”。成語“解鈴還須系鈴人”就出自于清涼寺。2009年1月1日正式交給佛教界作為宗教活動場所恢復(fù)開放,同年6月20日,舉行了恢復(fù)開放暨佛像開光。清涼寺主體建筑為長方形有山門、天王殿、南唐還陽井景觀、法眼宗紀(jì)念館(大殿)。主要景點:掃葉樓、崇正書院(明清最大的書院)、清涼寺。法眼宗祖庭。
10、末山九峰禪寺——世界唯一女眾禪宗祖庭 位于宜春上高縣九峰山中,原名“崇福禪林”,九峰山最高海拔801.9m。(894-897)年間延請洞山良價法嗣普滿禪師來此開山,授徒傳經(jīng),聲名漸盛。之后大覺道虔禪師接代,成為著名的九峰道場。與宜豐洞山、黃檗、五峰、高安真如,并稱“五大道場”。唐代大愚禪師的嫡傳弟子的比丘尼了然禪師在此領(lǐng)眾駐錫,接引十方,遍山駐眾多達(dá)五百茅攻蓬。1995年修繕,2005年重修,寺院依山就勢,由西向東,沿中軸線上:牌坊、放生池、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兩側(cè)配有伽藍(lán)殿、觀音殿、客堂、齋堂、禪堂、僧寮等。寺院屬于曹洞宗道場,現(xiàn)為當(dāng)今世界罕有的唯一女眾禪宗祖庭。
11、津市藥山寺——惟儼禪師的道場 位于湖南常德津市市藥山鎮(zhèn)藥山村,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相傳有唐“尉遲敬德督建”石碑。唐代高僧惟儼禪師住錫傳禪之地,惟儼圓寂,葬于藥山。寺院幾經(jīng)興廢,占地87畝,2013年12月按原寺的規(guī)模和風(fēng)格重建,預(yù)計2025年建成,分藥山寺舊址和竹林禪院,竹林禪院依山而建,為唐代建筑風(fēng)格,已經(jīng)建成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建筑。寺院僅存僅存老樹三株,古碑三塊。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國家重點寺院。
12、天臺山護國寺——天臺山四大叢林之一 位于天臺縣白鶴鎮(zhèn)上寶相村西部,原名般若寺,始建于后周957年,為吳越國高僧德韶(890-972年)的第九道場,為德韶在天臺山創(chuàng)建的規(guī)模最大的寺院。2018年8月,天臺山菩提院正式更名為天臺山護國寺。幾經(jīng)興廢,2012年5月重建,2022年7月建成大雄寶殿、萬佛講堂、伽藍(lán)殿、彌勒殿,主要有:山門、鐘樓、鼓樓、蓮花廣場,設(shè)藏經(jīng)閣、閱覽室、念佛堂等建筑。寺前有“龍珠塘”,寺后有“千秋塘”。其中大雄寶殿占地面積1600m2、高19.33m,唐宋風(fēng)格寶殿,重檐廡殿頂,九開間,間寬等量,全部采用全進口菠蘿格紅木。彌勒殿占地面積800m2,采用進口菠蘿格紅木打造唐宋風(fēng)格,地下室設(shè)可容納800人念佛的念佛堂。天臺山四大叢林(國清寺、萬年寺、護國寺、太平寺)之一。
二、南禪宗青原法系12大高僧 1、青原行思(671-740年),俗姓劉,吉安安??h人;自幼出家,生性沉默,697年行思聞曹溪法盛,遂前往參禮。得法之后前往吉安凈居寺弘法,恪守不立文字的祖訓(xùn),弘揚頓悟?qū)W派,自稱青原法系。其后衍出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三大宗支。為惠能大師門下的首座弟子,號稱“七祖”。行思與菏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南岳懷讓并列為六祖惠能大師座下五大弟子。 2、石頭希遷(700-790年),俗姓陳,肇慶高要人;少時師從惠能,惠能入滅后,轉(zhuǎn)師青原行思。后在衡山南臺寺弘法,讓衡山成為佛教中心,其弟子有天皇道悟(748-807年)、藥山惟儼等21人。 3、藥山惟儼(737-834年),別號藥山,俗姓韓,山西侯馬市人。22歲從南岳衡岳寺希操律師受具足戒。后參石頭希遷,密領(lǐng)玄旨。次參馬祖道一,言下契悟,奉侍三年。復(fù)歸石頭希遷禪師法嗣。 4、天皇道悟(748-807年)唐代禪僧。俗姓張,浙江東陽人。25歲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之后開始遍參天下尊宿的修學(xué)過程,780年至江西進賢縣拜訪洪州道一禪師。翌年,入衡山參石頭希遷禪師。復(fù)應(yīng)江陵天皇寺之請,復(fù)興天皇寺,為江陵尹右仆射斐休所歸崇,法席愈盛,世稱天皇門風(fēng)。 5、云巖曇晟(781-841年),俗姓王,九江永修人;后在永修云巖禪院弘法;初學(xué)百丈懷海,侍奉20年;后轉(zhuǎn)師希遷弟子藥山惟儼。長期住持修水縣云巖禪院,法號曇晟禪師,也稱云巖禪師。 6、洞山良介(781-841年),俗姓俞,浙江諸暨人;師從曇晟,曹洞宗的創(chuàng)始人。后在洞山普利禪寺弘法,創(chuàng)立曹洞宗。弟子法嗣有曹山的本寂、云居山的道膺、疏山寺的匡仁、天童寺的成啟等26人。 7、德山宣鑒(782-865年),俗姓周,四川簡陽人。幼年出家,20歲受具足戒。精究律藏,常講《金剛經(jīng)》,人稱“周金剛”。宣鑒頗為自負(fù),擔(dān)上《青龍疏鈔》,離開四川,最終他選定龍?zhí)冻缧艦檎搼?zhàn)對手,后被崇信折服并拜師,后擔(dān)任德山院的住持,所以被稱“德山大師”。德山禪師的禪風(fēng)以棒喝和呵佛罵祖著稱。德山棒與臨濟喝、云門餅、趙州茶、慈明罵、俱胝指,成為著名的禪門趣聞。 8、雪峰義存(822-908年),俗姓曾,福建泉州人,唐末最偉大的禪師之一。“北有趙州,南有雪峰”,12歲出家,17歲受具,師從德山宣鑒(782-965年)。經(jīng)過「三到投子,九至洞山」的苦修以后,結(jié)庵于福州雪峰。 9、曹山本寂(840-901年),俗姓黃,福建莆田人。19歲在福州出家,25歲受具足戒,860年尋師江西宜豐洞山,謁洞山良價,得心印后,辭師往曹溪禮六祖塔。決心尋找新的曹溪,廣弘禪法。870年在撫州宜黃曹山寺弘法30多年,創(chuàng)立曹洞宗。其弟子過百,著名的有::洞山道延、南豐金峰從志、曹山慧霞、光慧、了如、了悟、元悟、羌慧智炬、智靜,鹿門處真、草庵法義,阿育王寺弘通、華光范、廣利容、布水巖、小溪行傳,四川西禪、韶州華嚴(yán)等。 10、云門文偃(864-949年),俗姓張,浙江嘉興人。首先參訪黃檗希運門下睦州陳尊宿(道蹤),并在他的指使下去參拜雪峰義存,得到義存印可后,又遍參天下大德,諸方禪師,最后來到廣東乳源縣云門山光泰禪院,別開宗風(fēng),創(chuàng)立云門宗禪。 11、清涼文益(885-958年),俗姓魯,杭州余杭人;7歲出家,20歲到紹興開元寺受戒,因避雨走進漳州石山地藏院,見到桂琛禪師,并師事桂琛。后來游方至撫州,住持崇壽院,名聲大振,南唐國主李璟聞名,請文益禪師至金陵住報恩院傳法,賜號“凈慧禪師”。其弟子眾多,以德韶、慧炬和文遂最為杰出,與文益禪師共譽為“一門四國師”。 12、天臺德韶(891-971年),浙江龍泉人;15歲出家,18歲受具足戒,嘗遍訪名師54人,后為臨川法眼文益之法嗣,復(fù)入天臺山訪智顗之遺跡,在天臺山建了13個道場,著名有護國寺、天宮寺、普光寺、寶相寺、普慈寺、慈云寺、證教寺、西定慧寺等。為禪宗法眼宗二祖。
三、中國歷史上四次大規(guī)模滅佛運動(三武一宗法難) 1、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408-452年),史稱“太武滅佛”,滅佛時間(446-452年) 2、北周武帝宇文邕 (543-578年),史稱“建德毀佛”,滅佛時間(574-578年)。 3、唐武宗李炎(814-846年),史稱“會昌滅佛”,滅佛時間(842-846年)。 4、后周世宗柴榮 (921-959年),史稱“顯德毀佛”,滅佛時間(955-959年)。
《南禪宗青原系12大祖庭寺院》是關(guān)于傳承和弘揚我國宗教文化的文章。《南禪宗青原系12大祖庭寺院》是甄選南禪宗青原法系中歷史悠久、保有人文古跡、具有知名度;而且有影響力、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寺院。 由于某些省市的佛寺較多,知名度也有,影響力也大,很遺憾的沒有上榜,不一一。作者根據(jù)個人喜好編輯歸納,僅代表個人觀點。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和精力有限,不一一列舉,望各位老師同仁對拙筆的批評斧正。
作者簡介 Rain: 廖雨凌,生于70年代,祖籍撫州,從事建筑業(yè)和建筑咨詢業(yè)。 海南??谑袝覅f(xié)會員 江西撫州市書法家協(xié)理事 撫州市作家協(xié)會員 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 工程師
熱愛于中國古典文學(xué),名人字畫。 酷愛古玩藝術(shù)和收藏, 鐘愛于古鎮(zhèn)古村旅行, 獨愛于寫作游記。 雨臨川籟:(lyl_3332)為本人的微信號和新浪微博號。
2021年08月18日Rain于撫州夢島初稿 2024年02月14日改編于高州冼太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