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圖:《北京歡迎你》 Jan. 14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所謂集體記憶就是這樣,大家曾經(jīng)在特定的時間內,雖然可能身處不同地點,卻經(jīng)歷同樣的事情。
01 去年我看了韓劇《請回答1988》,主要講述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在一個叫雙門洞的小巷子里發(fā)生的故事。 女主角成德善是運動員入場時的舉牌小姐,開幕那天萬人空巷,家家打開電視觀看開幕式,有條件的還用錄像機錄下直播實況,好方便以后反復觀看。 這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們也有類似的集體記憶。 20年后,2008年8月8日那天,我周圍所有人都急著回家,等待晚上的北京奧運開幕式。我去菜場買菜時,賣菜的都少了一大半,留守的大媽也催我趕緊買,她要收攤了。 所謂集體記憶就是這樣,大家曾經(jīng)在特定的時間內,雖然可能身處不同地點,卻經(jīng)歷同樣的事情。 多年以后,不需要進一步的解釋,只要看到某個畫面,就會一起會心一笑,因為那是屬于我們的共同回憶。 02 集體記憶,重點就在“集體”二字。 2008年,真的是全國上下一條心,要把奧運辦好,向世界展示一個奮進的中國。 我記得申辦時,我們反復強調獲得了超過90%的民眾支持。我當時很費解,難道要申辦奧運會,還有當?shù)厝瞬恢С值膯幔?/span> 現(xiàn)在明白了,要獲得大多數(shù)老百姓的支持,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2008年以后,北京2022年還辦了冬奧會,規(guī)模明顯小了很多,聲量也大不如前,不是冬奧會本身影響力不如夏奧會,而是我們已經(jīng)不需要再用一場場盛會來證明自己。 由此帶來的副產(chǎn)品便是: 不會再有這種全民參與的集體記憶了。 03 我一直在想,80后90后大概是擁有集體記憶的最后一代人了。 無論我們身在何方,大家的童年大抵相同。 課間十分鐘跳橡皮筋、打乒乓球,拿把小刀在泥地里戳來戳去。放學后趕回家看鞠萍姐姐,后來又有大風車、金龜子和毛毛蟲。 上海的小不拉子看米老鼠、唐老鴨、圣斗士星矢、成長的煩惱,北京的胡同串子看貓和老鼠、恐龍?zhí)丶笨巳?、邋遢大王奇遇記。即使北京上?;Q一下,也并無不同。 全國的小朋友都用小霸王學習機,玩游戲。坦克大戰(zhàn)、魂斗羅、馬戲團、超級馬里奧,你說上上下下左右左右,另一個會馬上接上BABA。 我們都知道小浣熊干脆面,就是不知道誰能集齊水滸的108將,我們都記得第一次去肯德基,不知道怎么點餐的窘迫,我們也不會忘記雪人冰棍、麥麗素和酒心巧克力。 其實原因也沒有多復雜,無非當時工業(yè)化不發(fā)達,商品沒那么豐富,所以全國吃的用的玩的都差不多。而現(xiàn)在大家有了更多選擇,更愿意凸顯個性化,集體二字自然逐漸淡出了。 04 另一個集體記憶點是影視劇和歌曲。 我甚至發(fā)現(xiàn)我們的父輩和我們也沒什么區(qū)別。我們晚上一起看新白娘子傳奇,瓊瑤的所有電視劇,香港的TVB,還有央視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至于音樂方面,大人跟我們一起唱大中國,也會聽張學友、劉德華,雖然后來周杰倫流行時我已經(jīng)工作了,但也喜歡聽,并不排斥。 好像現(xiàn)在沒有什么歌曲能夠讓全民共同哼唱了,最近的似乎只有小蘋果,那也是接近十年前的事了。 |
|
|